(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124
颗粒名称: (一)
分类号: C921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聚族而居”是泰顺县畲族村庄最显著的特点。无论蓝、雷、钟、李姓,一般均是自成一个小体系而居住。县内较大的聚居区是彭溪镇李姓居住的昌基村。据传,清康熙五十年(1711),其祖李文敬从毗邻的平阳县(今苍南)莒溪镇上林村来砍柴时,发现昌基一带山坡向阳,地势低矮,宜于耕作。于是举家迁到昌基。300多年来,子孙繁衍,事业兴旺。2004年,全村414人,李姓畲族就有406人,占98%。成为本县畲族中单支人口最大的村庄,并且也是最单纯的畲族行政村。昌基畲族村后因全县行政村调整,被并入彭溪村。
关键词: 畲族 村庄 人口

内容

聚族而居”是泰顺县畲族村庄最显著的特点。无论蓝、雷、钟、李姓,一般均是自成一个小体系而居住。县内较大的聚居区是彭溪镇李姓居住的昌基村。据传,清康熙五十年(1711),其祖李文敬从毗邻的平阳县(今苍南)莒溪镇上林村来砍柴时,发现昌基一带山坡向阳,地势低矮,宜于耕作。于是举家迁到昌基。300多年来,子孙繁衍,事业兴旺。2004年,全村414人,李姓畲族就有406人,占98%。成为本县畲族中单支人口最大的村庄,并且也是最单纯的畲族行政村。昌基畲族村后因全县行政村调整,被并入彭溪村。
  县内较大的畲族村庄还有彭溪王塔(雷姓),司前小条村(雷姓)、岭北三角丘(雷姓)、上稔垟头(蓝姓)、百丈林山(钟姓)、司前阳畲(钟姓)、仕阳桥底(李姓)、左溪溪潭(雷姓)等近20个。
  人口在50~100左右的小畲村,比比皆是。如江家山的黄沙坑、田垟等,全县约有80个。
  单体最大的古民居是三角丘雷家老宅(见下图)。经本人对比全县各地,单座最大的应是此老宅。座落岭北村尾三角丘(原称仓边)自然村,距乡政府0.5里。
  雷家老宅正屋5榴,二侧厢房各3榴,正中大天井,正屋后两侧还有各1个40平方米的小天井;四周围墙,大门楼,屋高2层。占地1000平方,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它是泰顺县目前建筑最漂亮,保存最完整的一幢古民居。
  该宅是三角丘雷姓开基者雷正勤、雷正祥两兄弟,民国甲子年(1913)从寿宁县坑底乡林峰杭村迁来时,于当年4月19日动工兴建的。可以说是泰顺畲族古村落的代表作。三角丘雷姓因此宅风水宝地,90年间子孙繁衍已达186人,并且事业有成,在泰顺县少数民族村中很有名气。
  另一处较好的单座老宅是罗阳镇马头岗村蓝姓老宅,即今马头岗村蓝道财等人住房。位于马头岗公路下,距泰顺县城3公里。其地名因村前山坡形如马头故名。
  老宅正屋3榴,两侧厢房各2榴,四周有围墙,但无门楼,2层,木结构。占地620平方米,建筑500平方米。尤其是大厅两侧横梁雕刻有“松福长、柏禄青”6字,寓意福禄双喜,松柏长青。
  蓝姓老宅是马头岗迁基始祖蓝廷日于1941年建造的。依托老宅好风水,其后裔也是子孙兴旺,目前该支系约有80多人。
  雅阳镇埠下排岭钟家老宅,是百年前先祖迁基时所盖。它由三座独立房屋,品字形排列,四周围墙围成四合院。正屋7榴,二侧各5榴,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老宅的木结构门楼在2000年时毁坏,后于2005年用水泥红砖修复。
  龟湖镇徐家山长坝头雷姓老宅(图见长坝头雷姓村景照),也是县内建筑漂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记录畲族文化遗存,反映泰顺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真实材料,介绍了泰顺畲族历史发展变迁、畲族文化、今日泰顺畲乡、畲乡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