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畲族村庄分布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123
颗粒名称: 泰顺畲族村庄分布调查
分类号: C921
页数: 5
页码: 53-54
摘要: 自明崇祯二年(1629),雷调庆、雷调光两兄弟从景宁县鹤溪镇包凤村迁竹里梅花垟起,泰顺这片17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忠勇王”后裔的活动身影。据统计到2010年,全县50人以上的畲村有138个。分布在全县36个乡镇中。乘着《畲族文化泰顺探秘》一书修订的时机,对原书中未有列入的50人以上畲村,认真核对,除个别已完全荒废无人居者外,都一一补拍村景风光照。其目的是挖掘畲族古村落文化,给泰顺地方文献留下一些图片资料,供热心地方史研究者参考。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畲族小山村将会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历史规律中逐步消失,加紧抢救,满足曾经居住过的人们的怀旧情感。
关键词: 畲族 村庄 人口

内容

自明崇祯二年(1629),雷调庆、雷调光两兄弟从景宁县鹤溪镇包凤村迁竹里梅花垟起,泰顺这片17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忠勇王”后裔的活动身影。据统计到2010年,全县50人以上的畲村有138个。分布在全县36个乡镇中。乘着《畲族文化泰顺探秘》一书修订的时机,对原书中未有列入的50人以上畲村,认真核对,除个别已完全荒废无人居者外,都一一补拍村景风光照。其目的是挖掘畲族古村落文化,给泰顺地方文献留下一些图片资料,供热心地方史研究者参考。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畲族小山村将会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历史规律中逐步消失,加紧抢救,满足曾经居住过的人们的怀旧情感。
   (一) “聚族而居”是泰顺县畲族村庄最显著的特点。无论蓝、雷、钟、李姓,一般均是自成一个小体系而居住。县内较大的聚居区是彭溪镇李姓居住的昌基村。据传,清康熙五十年(1711),其祖李文敬从毗邻的平阳县(今苍南)莒溪镇上林村来砍柴时,发现昌基一带山坡向阳,地势低矮,宜于耕作。于是举家迁到昌基。300多年来,子孙繁衍,事业兴旺。2004年,全村414人,李姓畲族就有406人,占98%。成为本县畲族中单支人口最大的村庄,并且也是最单纯的畲族行政村。昌基畲族村后因全县行政村调整,被并入彭溪村。
   县内较大的畲族村庄还有彭溪王塔(雷姓),司前小条村(雷姓)、岭北三角丘(雷姓)、上稔垟头(蓝姓)、百丈林山(钟姓)、司前阳畲(钟姓)、仕阳桥底(李姓)、左溪溪潭(雷姓)等近20个。
   人口在50~100左右的小畲村,比比皆是。如江家山的黄沙坑、田垟等,全县约有80个。
   单体最大的古民居是三角丘雷家老宅(见下图)。经本人对比全县各地,单座最大的应是此老宅。座落岭北村尾三角丘(原称仓边)自然村,距乡政府0.5里。
   雷家老宅正屋5榴,二侧厢房各3榴,正中大天井,正屋后两侧还有各1个40平方米的小天井;四周围墙,大门楼,屋高2层。占地1000平方,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它是泰顺县目前建筑最漂亮,保存最完整的一幢古民居。
   该宅是三角丘雷姓开基者雷正勤、雷正祥两兄弟,民国甲子年(1913)从寿宁县坑底乡林峰杭村迁来时,于当年4月19日动工兴建的。可以说是泰顺畲族古村落的代表作。三角丘雷姓因此宅风水宝地,90年间子孙繁衍已达186人,并且事业有成,在泰顺县少数民族村中很有名气。
   另一处较好的单座老宅是罗阳镇马头岗村蓝姓老宅,即今马头岗村蓝道财等人住房。位于马头岗公路下,距泰顺县城3公里。其地名因村前山坡形如马头故名。
   老宅正屋3榴,两侧厢房各2榴,四周有围墙,但无门楼,2层,木结构。占地620平方米,建筑500平方米。尤其是大厅两侧横梁雕刻有“松福长、柏禄青”6字,寓意福禄双喜,松柏长青。
   蓝姓老宅是马头岗迁基始祖蓝廷日于1941年建造的。依托老宅好风水,其后裔也是子孙兴旺,目前该支系约有80多人。
   雅阳镇埠下排岭钟家老宅,是百年前先祖迁基时所盖。它由三座独立房屋,品字形排列,四周围墙围成四合院。正屋7榴,二侧各5榴,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老宅的木结构门楼在2000年时毁坏,后于2005年用水泥红砖修复。
   龟湖镇徐家山长坝头雷姓老宅(图见长坝头雷姓村景照),也是县内建筑漂三角坵雷家老屋全景亮,且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宅。正屋7榴,两侧厢房各5榴,可是右侧厢房1990年前后因年久失修崩塌。后用青砖修复,前面有围墙和门楼,老宅占地76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该宅为泰顺第一个千总雷士渭的家。
   “边远偏僻、分散”是泰顺县畲族山村的另一个特点。由于封建社会民族歧视 和畲族迁基总体比较晚等历史原因,一些小畲村距离大村庄都比较远,且分散、偏 僻。如江家山的黄沙坑、碑排的石门洞、里光的石坑源等,里程都在10里以上。
   (二)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实施下山脱贫政策以来,广大 畲族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建设下山扶贫点。从高山上下来,从深山沟谷里 出来,定居在集镇和大村边。司前畲族镇左溪民族新村,是泰顺县第一个动工兴建 的少数民族下山扶贫点。1995年,在左溪村两委领导雷祖村、蓝祖铭、蓝玉聪等的 带领以及泰顺县民族科、司前畲族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左溪溪滩上围滩造地60 多亩,作为建房地基。安排阳畲、园公堂等村蓝松水等58户248人下山。新村实现 路平、灯亮、就学和就医方便,畲家青年娶新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雷家老屋内景马头岗蓝姓老宅钟家老屋 随着全县下山扶贫点大力兴建,到2005年泰顺县少数民族共建成北处桥头湾、马头岗、江家山等26个点,搬迁少数民族近1000户、5000人。泰顺县少数民族下山扶贫的举措,多次得到浙江省、市、县相关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2010年后,政府又大力推进农房聚集改造工程建设。又有许多畲族群众下山出山。许多偏僻边远的小畲村村民外迁,小畲村随之消失。左溪国公堂、白溪的溪底寮、里光的上扒寮、石坑源、司前的外林山等已无人居住。到2014年约有30多个小村已完全消失。小村搬光,自然淘汰,这是历史的进步。
   进入2008年以后,浙江省、市、县民族部门大力进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并加大保护古民居,使民族山村建设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左溪村委会聘请浙江求新建筑公司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在面积2平方公里的中心村,建设起村大门、生态公园;依左溪两岸,建亲水走廊,美化环境。民族新村的民房正面装饰上仿古木门、窗台,外墙统一漆成吉黄色,非常喜庆艳丽。左溪两岸新建的民房按规划建成单幢别墅式,美观又实用。特色村寨:左溪民族新村 在竹里畲族村,对97户民房也都统一用仿古木窗、木门装饰;外墙画上畲族 的农耕生活图案,烘托出浓厚的畲乡文化氛围。建起中心文化广场,解决了每年畲竹里村委会村大门特色村庄:竹里村族三月三文化风情节无场地的困难,为畲族文化的弘扬创造条件。沿竹里溪两岸建造的鹅卵石亲水平台游步道,为游人创造非常惬意的心情环境。
   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泰顺畲族村庄正迎来更大更好的发展变化,当然这其中还要十分重视对重要古宅的修复保护工作,让这些宝贵的建筑遗产在乡村旅游中焕发光彩。畲族人口分布 数据采用入户调查,时间截至2010年12月。
   (一)罗阳镇1645人 1.白溪民族村148人,住窑下、溪底寮等。
   2.联新民族村580人,住黄沙坑、樟树垟、江家山、朱家山、西外松树岗、马头岗等。
   3.沙底社区居委会305人,住沙底桥头、沙东弄等外迁户。
   4.新北居委会120人,住锅灶后。
   5.东内村24人,东外10人。
   6.南内村10人。
   7.南外村46人,住跑马坪。
   8.西外村25人,住杨家山。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记录畲族文化遗存,反映泰顺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真实材料,介绍了泰顺畲族历史发展变迁、畲族文化、今日泰顺畲乡、畲乡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