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歌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古歌》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014
颗粒名称: 历史歌简介
分类号: I277.295.1
页数: 3
页码: 003-005
摘要: 本章共收入了590多首歌词,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伏羲兄妹歌》《盘王歌》《送梅山歌章》《周渭歌》《交趾歌》。前四种歌词采集于瑶族宗教文本,为民间传说故事经师公加工提炼浓缩成的歌章,由师徒传承下来,其传承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族群支系、地域来源不同,即使同一个历史故事,歌词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瑶族敬奉狗,尊其为神,可能与瑶族先民以狩猎为生有关。盘瓠助国立功封为盘王,而后举族南迁,成为百越的一员。盘王打猎不幸死后,儿孙打山羊,制长鼓,以此缅怀祖先。《交趾歌(三)》为已迁越南的男子写给东乡女子的情歌。清咸丰年间,因兵灾匪患,饥荒乏食,部分东乡瑶族人被迫外迁至越南北部地区。
关键词: 简介 历史歌 恭城瑶族自治县

内容

本章共收入了590多首歌词,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伏羲兄妹歌》《盘王歌》《送梅山歌章》《周渭歌》《交趾歌》。前四种歌词采集于瑶族宗教文本,为民间传说故事经师公加工提炼浓缩成的歌章,由师徒传承下来,其传承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族群支系、地域来源不同,即使同一个历史故事,歌词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伏羲兄妹歌》收录了两个版本。其一是《伏羲歌》,反映的是“水淹天门”以后,只剩下伏羲兄妹两人,伏羲和女娲兄妹只好结婚,(第二次)繁衍人类。婚后,女娲生下一个肉团,被砍成100块,其中52块变成男人,48块变成了女人,使得“分得男多女又少,如今世上不均匀”。梅山还有《唱女娲》歌章,记载人口方面为“天生男人一百数,地生女人九九人”,因而“天下剩男不剩女,至今世上有单身”。其二是《葫芦谣》,摘自过山瑶还盘王愿的《游乐歌》。因为“寅卯二年洪水发,伏羲走入里头藏”,而后兄妹成婚,“生下血团无名姓,无人分解不成郎”,“九州玉女把刀分,分做三百六十姓,拨下九州百姓村”。然后“拨入青山成瑶姓,拨下垌头百姓村”,形成瑶、汉民族。伏羲故事流传于汉、壮、瑶等多个民族中,反映出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伏羲故事也是讲述人类来源的故事,瑶族进行了加工改造,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盘王歌》有四个版本:平地瑶的《苟王出世歌》《(梅山图)序歌》,过山瑶的《唱盘王》《朝踏祖公出世歌》和《盘王出世歌》。盘王是平地瑶和过山瑶的共同祖先,但在称谓上有“苟(狗)王”和“祖公”之别。瑶族敬奉狗,尊其为神,可能与瑶族先民以狩猎为生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梅山图>序歌》记录了昔时“燕军扰壤占赵地,勇刃模锋护国王”,而后“赵王赐宫招驸马,午商庚子出盘王”。在西岭镇新合村的文本中也有“便有燕王先起意,赵王出榜挂朱州”的记载,反映出盘王产生于战国时期。盘瓠助国立功封为盘王,而后举族南迁,成为百越的一员。盘王打猎不幸死后,儿孙打山羊,制长鼓,以此缅怀祖先。此后,长鼓便成为盘瑶的文化符号。
  《送梅山歌章》收录了观音乡和三江乡共三个“送梅山”版本。人们只知道千家洞而不知道有梅山洞。梅山之名来自秦汉时期,是古老的瑶族聚居地,千家洞产生较晚且时间不长,因而盘瑶中只有“送梅山”。盘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魄随魂走,人死后必须“送梅山”:一魂安在墓地;二魂安在香火,以享受子孙供奉;三魂则送往祖居地梅山极乐世界。
  《周渭歌》共在民间采集了两组歌词。周渭(922—999),字得臣,恭城东乡(今平安乡)路口村人。宋建隆初应试,赐同进士出身,授任白马主簿,后迁任永济知县、兴州通判、棣州知州、广南转运副使、两浙南西路转运使、监察御史等职。宋咸平二年(999年)故后,本地州县建庙祭祀,敕封惠烈王。恭城民间称之为周王或周王公。因为周渭是恭城最早且有名的官,所以从宋朝直至民国,从县府到民间一直祭祀不断。有经济条件的在集镇、村庄设立专庙塑立神像,没条件的村屯也在其他庙宇中竖立牌位。祭祀时间一般在六月,从农历六月初一至六月二十三日,各乡各村轮番祭祀,抬神出游,祈求丰收。
  《交趾歌》(原名《交趾曲》)共收入了三组歌词。《交趾歌(一)》为恭城东乡瑶族人迁往越南洪水洞、万言山以后托人送回家乡的信歌。《交趾歌(二)》是东乡瑶族人的一封回信歌。《交趾歌(三)》为已迁越南的男子写给东乡女子的情歌。《交趾歌》于1956年由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金秀大瑶山桂田乡黄元林和赵德仙家收集,1983年载入《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迁往越南的瑶族先民原居广东乐昌府,明万历年间外迁,经辗转游移,至清乾隆后期有赵、黄、盘、冯等姓入居恭城东乡势江源(今莲花镇、三江乡)地区。清咸丰年间,因兵灾匪患,饥荒乏食,部分东乡瑶族人被迫外迁至越南北部地区。

知识出处

瑶族古歌

《瑶族古歌》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民歌作品集,分为风流歌、稚童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