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古歌》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009
颗粒名称: 自序
页数: 8
页码: 005-007

内容

恭城地处广西东北部,为桂林市唯一的瑶族自治县。自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建县后,周姓“六弘”(弘利、弘明、弘怜、弘意、弘德、弘颂)后裔于唐代先后从湖广迁入恭城。元大德九年(1305年)之后,至明清,又有过山瑶陆续从湘、赣、粤等省迁入。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湖南保庆府人先后迁徙至县东的花山,县西的海洋山及县北的都庞岭边缘,形成“无山不有瑶、无瑶不有保庆人”的落居局面。清咸丰至同治年间,东乡(今恭城莲花镇、三江乡)部分过山瑶还迁到了交趾(今越南)的万言山。今恭城辖恭城、莲花、栗木、嘉会、西岭5个镇,平安、三江、观音、龙虎4个乡,计117个村民委员会。在瑶、壮、汉三个世居民族中,瑶族人口最多,占全县30万人口的60%。
  瑶族在原始部落时期属九黎中的一个支系,在涿鹿之战失败以后成为东夷。春秋后期因“午商庚子出盘王”(出自《梅山图》序歌)而举族南迁,成为南方少数民族之一。秦汉以后,在与历代封建王朝的抗争中,瑶族不断迁移,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散居局面。这种迁移与分散,促使瑶族形成支系多、称谓多、方言多的状况。瑶族是一个勤劳、坚毅而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掘本民族的语言特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歌言”,即以歌代言。
  瑶族人爱唱歌,歌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曲调,在不同的区域和场合,使用不同的曲调,故而形成其特性:一是普同性。恭城人以桂柳话为地方交际语,当与非本民族对歌时则用桂柳话唱桂柳歌(腔)。二是地域性。恭城古分东、西、北三乡,人们很少跨地域交流,即使同属一乡,仍有差别。例如下东乡(今莲花镇、三江乡)有两条河,清初设立保甲制后,人们习惯将南坪江流域称为(南坪江)九甲(壮族聚居区),将势江流域(含今三江乡)称为(势江)八甲(瑶族聚居区),由此而演变成不同风格的九甲歌和八甲歌。三是族群性。恭城人主要来自湘、赣、粤、闽等省,即使同一省份仍各具特点。保庆人于清代中期自湖南省保庆府新化、安化、祁阳和邵阳四县迁入恭城,现仍使用保庆话唱保庆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四是场域性。瑶族人唱歌按场域使用不同的曲调,如新娘出嫁要唱新娘歌,男子娶亲要唱贺郎歌,老人去世要唱孝堂歌。平地瑶在宗祠举行“五冬洪门良愿”,要根据不同的神唱不同的调。第二部分是歌词,俗称歌言。歌词的句式主要为七言四句式,少量为七言六句式。较特殊的是挖地歌,每首一般为五句,且字数多少不等。例如:“十八哥哥少年乖,说什么十里青山九里茅坪路难来。我姐住在江西罗阳县,两边搭起桂花台,打开八字衙门等郎来。”歌词讲究押韵,第一句(最后一字)为启韵,第二句为承韵,第三句为转韵,第四句为合韵,即“启、承、转、合”。声律方面基本讲究平仄,除第三句用仄声外,其余多用平声,特别是第四句即使不能押韵,音调也须符合声律。
  瑶歌歌词修辞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惯用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常间杂使用,使歌词内涵更为丰富,更有韵味。如“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八角楼;瓦匠难烧琉璃瓦,铁匠难打钓鱼钩”,就连用了三个比喻来说山歌起头难。所谓“兴”,就是起兴,有借物、借事、借(字)音起兴等多种手法。如“梨子开花把子长,妹仔大了要离娘;妹仔大了要出嫁,嫁给阿哥把家当”,属借物起兴,然后承韵再合韵,后三句与“梨花”无多少关联。又如“晌午边,晌午日头在中间;人到三十无个嫂,骑马画圈好难圆”,既有借物(太阳)起兴,也有借音(边)起兴,还有隐(借)喻的修辞手法。尤值一提的是莲花镇八甲歌,常用三个字起句,俗称“三字头”,多属借音起兴。除比兴修辞之外,瑶歌还具借代、夸张、双关、拈连、映衬、反复、回环等多种修辞方法,显示出丰富的歌词内涵和艺术风采。
  说到歌,人们常用民歌、山歌以名之。民歌,指民间的歌,老百姓的歌。如果作为自称,似乎并不妥当。另外,民歌还有民族歌之意,如壮族歌、瑶族歌等。“民族”一词属外来词,民国初年才洋为中用。恭城民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知道“民族”一词,此前民间所说的“族”,指的是姓氏宗族。山歌,实指在山上或野外唱的歌,而瑶族群体性唱的歌,多在室内,如三江伸家一带的坐堂歌和夜堂歌,这“堂”指的是堂屋或厅堂。新编《瑶族古歌·恭城卷》因所搜集的是流传于瑶族民间的老歌,故名之。
  《瑶族古歌·恭城卷》主要采集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三江、莲花、观音、栗木、西岭瑶族地区,共搜集歌曲近6000首,根据内容和歌唱的场合,分为历史歌、婚姻歌、孝堂歌、阳春歌、礼仪歌、闲杂歌、风流歌、稚童歌,共八章。历史歌也叫历史故事歌,主要采集于各地区的瑶族古歌文本,是根据历史故事编成的歌,有《伏羲兄妹歌》《盘王歌》《送梅山歌章》《周渭歌》等项。婚姻歌包含两项:一是出嫁歌,也称新娘歌、媳妇娘歌,在新娘出嫁前一晚歌唱;二是贺郎歌,也叫新郎歌,在娶亲当晚歌唱。风流歌也就是山歌,是在山野唱的歌,在恭城还有野歌、骚歌之称。至于爱情歌,属文人杜撰,至今恭城的民间歌手们仍很少提及。但这种风流歌起兴自然,比拟形象,使人闻之有趣,笑而捧腹,故经久不衰。在八类瑶歌中,风流歌收集的数量最多,约2500首。阳春歌即生产劳动歌,瑶族民间管商业叫“做生意”,搞农业生产叫“做阳春”。阳春歌主要收集的是挖地歌,该歌由保庆人传入,也称为《打锣歌》《打鼓歌》《呜呀歌》《大山歌》。孝堂歌也叫哭孝歌,简称孝歌,主要流行于山区保庆人中。各地孝堂歌由口耳相传到文字记录,故各地版本略有差异。礼仪歌歌词虽不多,但内容较多,反映了瑶族在不同场景下的部分礼仪。闲杂歌收录不便归类的歌,有时也可在其他场合选用。稚童歌亦称儿歌、童谣,无固定格式,也无曲调,大人在哄婴孩时所唱或儿童之间相互诵唱,具有一定的风趣。编者唯恐这些歌曲失传,故将其收入歌集。
  《瑶族古歌·恭城卷》是历史的记忆,是瑶族古籍内容之一,对于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盘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下分过山瑶和平地瑶,虽语言不同,风俗各异,但却有信仰的纽带将她们联结起来。一是敬奉盘王,有平地瑶的《苟王出世歌》和过山瑶的《朝踏祖公出世歌》作证。歌词记录了盘瓠(也称盘护)原为龙犬,义揭皇榜,巧杀高王,被招为驸马,而后由犬变人,隐居南疆,最后因打猎跌入山崖,子孙打羊做鼓,击鼓悼念的情节。
  二是崇拜梅山,现湖南中部的新化县、安化县为中心的地域,旧称梅山,曾是瑶族祖居地之一。从秦汉至北宋,部分瑶族先民曾在这里生息了约千年。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章惇“开梅山”以后,瑶族人才离开这里。瑶族人向往梅山,怀念梅山。老人去世时,师公要做道场,认为这样可将亡者灵魂送往梅山或桃源洞安息。平地瑶的《送梅山十洞歌章》,过山瑶的《送梅山十二洞歌》等就是例证。虽然歌词内容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梅山的确是盘瑶的精神家园。
  《瑶族古歌·恭城卷》是瑶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民情风俗。其中就有生产风俗、饮食风俗、丧葬风俗、婚姻风俗、信仰风俗等内容。以油茶为例,这是流传千年的瑶家饮食风俗。各户一日两餐打油茶,招待客人打油茶,古往今来、岁岁朝朝皆如此,遗憾的是史志却无记载。在观音乡收集到的《唐十仙娘歌》却有记录:唐十娘长到17岁时,父母找媒婆说亲,许给李秀才。李家人带着盐茶去提亲,唐十娘亲自打油茶招待客人。歌中唱道:“茶锅煎出乌鸦眼,槌头点出牡丹花;十指琉璃托茶盏,盏盏托出待仙家。”这一记载是弥足珍贵的,表明平地瑶在数百年前就有用茶锅打油茶的历史。《唐十仙娘歌》记载的婚俗,至今流传下来的已不多。在平地瑶地区,当男方到女家提亲时,仍以盐茶为礼,女青年依然要打油茶待客。对于这一提亲过程,俗语叫作“过茶”。
  瑶族的歌,历经数千年传唱,同样经久成俗。三江乡伸家一带,凡结婚、做寿、贺屋、贺(花)炮等,只要主家有条件,都要唱歌,俗称夜歌堂、坐歌堂。主人根据客人性别,邀请两三名男歌师或女歌师做主唱,并形成一套模式,经“一邀二请”后对方才接歌对唱。其间,还有贺主歌、油茶歌、夜宵歌、谢主歌,天亮后再辞歌送行。西岭镇新合村瑶族的“巴聋(唱歌)”,是在办喜酒或春节期间,为招待外村外姓特别是阳朔县福利镇龙尾村的瑶族客人而进行的,同时解决了住宿不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58年至1982年间,自由吟唱的闲歌和山歌相对减少,各地民间歌师也屈指可数。保庆人的《打锣挖地歌》是一种集挖地与娱乐相结合的劳动歌,曾对山区粮食生产和林业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86年以后,在观音乡的观音村和栗木镇的泉会村曾举行过几次“打锣挖地”。特别是泉会村,在1998年冬月还举办过一次,到目前为止这也是最后一次。当年的打锣歌师陈远辉,如今八十有余,《打锣歌》如无传承,也将面临消失。2010年以后,民歌文化复兴热潮逐渐掀起,各类歌堂热火朝天,以老带少的局面渐次形成。2016年以后,三江乡、西岭镇、栗木镇、莲花镇等瑶族地区还利用网络,先后建立00群或微信群来学习、交流、传唱民歌。尤其是三江乡,在2017年以后,建立了20多个群,其中“伸家垌山歌文化交流群”有1058人加入,网友布及富川、钟山、金秀等地。
  《瑶族古歌·恭城卷》的结集出版,意义在于其收录了恭城各瑶族聚居区各类别的古歌,有利于瑶歌文化的传承。一般来说,各地的歌师和歌手都受到地域的局限,对全县各地的歌,可能知其一不知其二。本书所记瑶歌用当地语言讲唱,多借汉音表达,会有音、义与汉字不同的情况。翻阅本书,可以使你开阔视野,收获知识。对于有兴趣的新手来说,事半功倍,快速成长为歌坛新秀。《瑶族古歌·恭城卷》对于传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亦具一定的意义。在此,谨将《瑶族古歌·恭城卷》献给我们的瑶族同胞和文化同仁,向恭城瑶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献礼!

知识出处

瑶族古歌

《瑶族古歌》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民歌作品集,分为风流歌、稚童歌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莫纪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