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笋干竹栽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773
颗粒名称:
笋干竹栽培
分类号:
S795.9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本段讲述了安徽云梯畲族乡特色农业笋干竹栽培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笋干竹
栽培
云梯畲族乡
内容
笋干竹具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易栽培等特点。在立地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三年即可满园,四年便有收获,因此深受农民喜爱。
笋干竹系刚竹属中的一些中型散生竹种,对地形、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只要坡度缓斜、土层较厚的地方,都可以造林,但以疏松、肥沃、湿润的酸性至中性土壤生长为宜。造林前的秋冬季节,根据地形、土壤等情况,实施全垦或带垦整地,施足基肥。下年1—3月,选择阴雨天或雨后晴天进行栽竹,母竹选择1年至2年生、分枝低、生长健壮的竹株。挖母竹时要注意保护鞭根,一般留来鞭、去鞭各长20~30厘米,带土10~15千克,留枝4盘~5盘,削去梢部,并尽量做到随起随栽。按每亩120株的密度,挖好长、宽各50~60厘米,深30~40厘米的穴。根据母竹蔸的形状大小,适当地修整穴壁、垫土,然后放入母竹,保持鞭根自然舒展。再用表土塞紧四周,分层踏实,使鞭根与土壤紧密连接。浇足定根水,盖上一层土。造林后3年,视竹林生长情况进行间种或套种绿肥,并及时除草松土,以利多发新笋,提早满园。
遵循“砍Ⅳ、留Ⅲ、不留Ⅵ”的砍伐标准,砍去林地内所有杂灌和Ⅴ龄以上老竹,适当地留笋养竹。经过五年的调整,使立竹度保持在1000株/亩左右,I龄竹占25%,Ⅱ龄竹、Ⅲ龄竹、Ⅳ龄竹、Ⅴ龄竹共占75%。每年5—8月,从山下到山上逐步抽槽深翻,槽宽1米左右,挖深50厘米,槽与槽之间相隔8~10米,挖槽结合施肥,做到施得深、施量足。出笋期的前二分之一时间全部挖笋,后二分之一时间要选留笋养竹,土层薄的多养竹,土层厚的多产笋。因为早期挖笋,能促进潜伏芽发笋,有利于提高竹笋产量;后期留竹,成竹率高,质量好。竹鞭有趋松性,通过埋青和培土,改良土壤,使竹鞭朝疏松深厚的地方发展,不但能提高竹笋的产量,而且能提高笋的质量。逐年抽槽深挖,进行埋青,分区培土,每年培肥一个区,培土厚度以5厘米为宜。
知识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安徽省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志编纂委员会2018年在北京方志出版社所写的《云梯畲族乡志》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