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708
颗粒名称: 自然环境
分类号: K295.45
页数: 11
页码: 11-21
摘要: 本节讲述了安徽云梯畲族乡基本乡情中自然环境地质、地形、气候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自然环境 云梯畲族乡 宁国

内容

云梯畲族乡自然环境独特。地层岩性以岩浆岩为主,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壤以黄红壤为主,龙王山垂直自然带谱特征明显,河流为江河上游源流。云梯畲族乡的气候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
  地质 云梯畲族乡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岩浆岩。该处的岩浆岩是仙霞岩体的一部分,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距今约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强烈影响该地,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岩浆岩侵入体。
  地形 有山地、丘陵和盆谷地。全乡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共1433公顷,如汤公山,海拔1130米;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共2699公顷;海拔200~500米的高丘共853公顷;盆谷地共249公顷。全乡中低山地共4132公顷。
  在中山山地中,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地共1302公顷,占中山山地总面积的90.86%;坡度在15°~25°的斜坡地共131公顷,占中山山地总面积的9.14%。在低山山地中,陡坡地共1349公顷,占低山山地总面积的49.98%;斜坡地共1203公顷,占低山山地总面积的44.57%;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共147公顷,占低山山地总面积的5.45%。在高丘丘陵中,陡坡地共170公顷,占高丘丘陵总面积的19.93%;斜坡地共534公顷,占高丘丘陵总面积的62.60%;缓坡地共149公顷,占高丘丘陵总面积的17.47%。在盆谷地中,盆地共186公顷,河谷平原共63公顷。全乡的陡坡地共2821公顷;斜坡地共1868公顷;缓坡地共296公顷。
  云梯畲族乡总体上位于天目山西北坡。天目山是中国东南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古老山脉。该山的主峰有两座对峙的高山,东面的山峰被称为“东天目”;西面的山峰被称为“西天目”。两个山峰顶上曾经各有一个水池,冬夏不涸,池水清澈,好像是一双仰望蓝天的“巨眼”,故名“天目山”。古时候,天目山曾被称为“浮玉山”“天眼山”“天池山”。自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起,始称天目山,一直沿用至今。天目山西起皖浙边界的百丈峰,沿皖浙边界向东北延伸至湖州,逐渐倾没于杭嘉湖平原,山脉长130千米,宽20千米。
  云梯畲族乡全境东南高、西北低,东部的龙王山和西南部的汤公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西北部河流平畈最低海拔为150米。
  龙王山是西天目山的主峰,海拔1587米,是皖浙两省、三个县市(安徽省宁国市,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的界山,也是宁国市境地势的最高点。龙王山位于云梯畲族乡东部边界,与龙王山相连,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1座,其中13座位于浙江省。以龙王山山脊分水,似一道屏障把安徽、浙江两个省分隔。云梯畲族乡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龙王山的西部山麓。
  气候 云梯畲族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雨热同期,受山区地形影响小区域气候复杂多样。1951—1980年历年平均气温为15.2℃,≥20℃的有效积温为3110℃,年降雨量1388.2毫米,无霜期200~210天。全乡地势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47℃。降雨随地形有变化。1957—1980年历年平均年降雨量,西北丘陵平畈在1350~1400毫米,东南部中低山年降雨量在1400~1450毫米,且云雾多,光照短,温差大。当地群众形容这里的天气是“山下无雨山上有,山下无云云罩顶,山间落霜顶雪飘,时风时雨变化中”。此外,千秋、云梯两个村风大,金毛坞、铜岭关、桃树坞是大风口。
  河流 云梯畲族乡河流有36条,总长58千米,分属三大水系——长江水系、太湖水系、钱塘江水系。
  长江下游支流水阳江,它的上游在宁国市有三条大河——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其中东津河发源于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的铜岭关,千秋畲族村、云梯村、白鹿村3个行政村的范围都是东津河的集水区域,属于长江流域。
  毛坦村北部有一条自南向北流的河流,即沙湾河。沙湾河发源于壕堑关,壕堑关的西侧有一座建于2011年的纪念碑,碑上镶嵌着“黄浦江源头”五个黄灿灿的铜字。沙湾河向北流入浙江省安吉县章村镇郎村,为西苕溪上源河流。在郎村村前河流的古石桥上,镶嵌着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石刻“苕源”二字,说明在旧时已经有人认定沙湾河是苕溪的正源,而苕溪属太湖水系,为黄浦江的源头。
  毛坦村南部的毛坦河,发源于龙王山西侧的大野洼,流入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的天目溪,天目溪的下游是分水江,分水江在桐庐县注入富春江,富春江的下游即钱塘江。根据1970年9月至1971年6月的河流调查,毛坦河主河道长度为9千米,最大河面宽13.3米,河道落差104.0米,河道淤积深0.7米,洪水时水深4米,枯水时水深0.2米,年平均流量为1.0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为0.4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度为857.0毫米。
  土壤 根据1982—1985年宁国县土壤普查,云梯畲族乡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分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两个亚类,其中黄红壤共2592公顷、红壤性土共453公顷。山地垂直带谱土壤有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其中山地黄壤共328公顷、山地黄棕壤共1087公顷。水稻土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麻石沙泥田共242公顷。
  在千秋关附近的鸡毛坞出产一种土壤,当地村民称之为“香灰泥”。相传,这里总长满一人多高的茅草,经常有强盗出没,为了使强盗没地方躲藏,百姓经常放火烧山,年复一年,这里累积了深厚的“香灰泥”,茅草也越长越茂盛,宽的茅草像鸡毛,鸡毛坞也因此得名。这种“香灰泥”颜色黑如漆,日晒不变色,雨淋不结块,属于中性土壤,富含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用该种泥土培育花卉,能促进花卉杆壮、色艳、形美、持久,且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早发率。因此,人们称该种泥土为“花泥”。当地曾开发销售该种“花泥”,产品名为“千秋花泥”,后为防止水土流失而禁止开发。
  1984年10月,宁国县土壤肥料站对龙王山土壤垂直分布进行了实地考察,开展了土壤剖面采样分析,建立了龙王山土壤垂直自然带谱。
  海拔420~750米为黄红壤。如毛坦村核桃湾的土壤剖面,海拔为420米;地形是鞍形坡面,南坡,坡度为38°;母质是花岗岩风化物;自然植被为槠树、白栎、杜鹃、杂竹、茅草、松树、毛竹。
  海拔750~1050米为山地黄壤。如毛坦村大野洼土壤剖面,海拔为1000米;地形为鞍形坡面,中山北坡偏东,坡度为15°;母质是花岗岩残坡积物;植被是青冈栎、映山红、核桃、桦树、白栎、杂竹、芭茅草。
  海拔1050~1400米为山地黄棕壤。如毛坦村龙王山顶部土壤剖面,海拔为1400米;地形为中山上部山冈,西南坡,半阳坡面,坡度为24°;母质是花岗岩残坡积物;植被是山楂、白栎、灯笼花、黄山松、金刚刺、箬竹、假苇拂子茅、龙须草。
  海拔1400~1580米为山地草甸土。如毛坦村龙王山山顶土壤剖面,海拔为1580米;地形为山顶南坡凹部;母质是花岗岩残积物;植被是假苇拂子茅、龙须草,及山楂、黄山松等矮小植物。
  植被 云梯畲族乡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人工植被多为元竹林(笋干竹林)、山核桃林、毛竹林。
  1984年,县土壤肥料站对龙王山土壤植被开展调查。龙王山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植被多为人工开垦的林地,主要树种是松树、杉树、檫树及竹林,地势坡度不大,花岗岩风化层比较深厚。局部缓坡地段开垦种植玉米、黄豆、花生及蔬菜。自然植被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次生林,主要树种是槠树、白栎树、茅栗树,其间分布着大量的元竹及芭茅草等草本植物,覆盖度达60%~70%。陡坡地段植被稀疏,多为灌木杂草,覆盖度偏低。
  龙王山海拔700~1100米的山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并有少量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是白栎、刺栗、槠树、青冈栎,以及灌木映山红、茅草等,坡度比较陡。山沟坡脚地多为元竹、箬竹,坡度较缓的地方有少量的人工林地,种植檫树、杉树,还有极少种粮的旱地。
  龙王山海拔1100~1400米的山地植被以落叶林为主体,间有少量的针叶林,主要树种是白栎、刺栗、茅栗、山核桃、檵木、天目木兰、黄山松、山楂等。山沟坡脚有箬竹、元竹和草本植物。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植物高度明显降低。至海拔1400米处,主要是短灌丛、短小乔木等,如山楂、假苇佛子茅、箬竹、金刚刺及黄山松。至海拔1587米的顶峰,为假苇佛子茅及少量的山楂。
  野生动植物 云梯畲族乡受山区地形影响,区域气候复杂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麂、白颈长尾雉、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灵猫、鬣羚,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红嘴相思鸟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杜仲、鹅掌楸、金钱松及红椿等,还有刺黄檗、贝母、牡丹、黄连、竹鞭三七、厚朴、石耳、独活、滴水珠、山楂、酸梨、野苹果等野生药类和果类植物。

知识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云梯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安徽省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志编纂委员会2018年在北京方志出版社所写的《云梯畲族乡志》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