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548
颗粒名称: 旅游胜地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4
页码: 111-144
摘要: 穆云畲族乡地处白云山南麓,穆阳溪流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优越的地理环境、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区(与晓阳镇共有),还有溪塔葡萄沟、虎头村水蜜桃园在内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等。依托景区开展的每年一届的桃花节、畲歌会和刺葡萄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穆云畲族乡吸引八方游客、展示自身旅游魅力的重要品牌。
关键词: 穆云畲族乡 旅游胜地 福安市

内容

穆云畲族乡地处白云山南麓,穆阳溪流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优越的地理环境、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区(与晓阳镇共有),还有溪塔葡萄沟、虎头村水蜜桃园在内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等。
  依托景区开展的每年一届的桃花节、畲歌会和刺葡萄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穆云畲族乡吸引八方游客、展示自身旅游魅力的重要品牌。
  神秀幽深白云山
  白云山风景区位于穆云畲族乡和晓阳镇境内,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90平方千米,为福安市西北屏障。群峰耸立,广袤绵延,被称为“闽东第一山”。西南麓山势柔缓,东北侧峭壁林立,沟壑幽深,是西溪与穆阳溪的分水岭。登临绝顶,“城邑川海,如在宇下”,常年积雪不散。山壑之中,四季云雾缭绕,弥望如海,故名白云山。
  白云山风景区包括白云峰、九龙洞、龙亭峡谷、黄兰峡谷、金钟山5个景区,西至龙亭溪与周宁县相邻,北跨黄兰湖与寿宁县为界。景区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平均海拔400~800米,千米以上山峰有30多个,最高峰白云峰海拔1450.2米。
  群山逶迤,谷壑幽深,悬崖峭壁之下,白云山奇石怪洞,纵横罗列,美不胜收。龙亭溪、黄兰溪穿流于山谷间,两岸坡度陡峭,沟谷切割强烈,断崖比比皆是,地质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白云峰
  白云峰以“午时莲”“云海日出”“佛光”号称“三绝”。
  午时莲 午时莲生长于白云山顶“天池”,为野生中国睡莲。每至夏秋午时开花,过午而沉,次日复出,花呈黄白色,花开之时,噼啪有声,移植他处,则无法存活,为白云山一级珍稀植物。
  云海日出 白云山日出,贵在云海相衬。清晨,东方露白,天边开始云块集结,先黑而白,白而黄,黄转橘红、渐为赤红,映出金色霞光,这时人在云上,云在脚下,一轮红日从薄云间冉冉升起,继而喷薄而出,放出万丈光芒和色彩缤纷的日晕,最后扫尽天边云霞,跃于蔚蓝碧空。如是雨后,则更为奇妙,站在峰顶,极目远眺方圆百里云海,波涛汹涌,翻滚于群峰万壑之间。四周群峰连绵,层峦叠嶂,云卷云舒,祥云如画。
  佛光
  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由于白云山是福安最高峰,四周均为低谷,谷中林木茂盛,湿度较大,水汽不易蒸发,而凌晨山顶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珠,形成低云和地面雾。当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射在低云和地面雾上,由于云雾折射,形成巨大的七彩光晕,同时山顶上人群的身影也被投射在薄雾上,形成了神奇的佛光。
  每年夏秋时节,白云山频繁出现“佛光”胜景,单体和群体交相辉映,其出现次数与持续时间国内外罕见。尤其在每年八、九月,山巅的天池畔偶尔会出现子夜佛光。
  金钟山
  一个巨大的石堡状山体,顶部微拱,四周为陡峭的灰白色崖壁,伟岸峻峭,气势磅礴。因其形似一口金钟,由此得名“金钟山”,崖壁上有很多垂直流水侵蚀形成的垂直凹槽和石脊。
  金钟山风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山间龙潭、瀑布成群,悬崖峭壁、峡谷洞穴随处可见。有6大峡谷、8处奇滩、36峰、36崖、36洞、36瀑、48潭、72奇石等自然景观,首洋溪流水湍急,瀑潭相接,色彩斑斓。“小白水洋”河床石平水清,扇贝石、犀牛石、龙首岩惟妙惟肖。梅花潭潭碧幽深,三环穴相依相伴,二叠瀑喷珠溅玉。
  高海拔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一个高山绿地,冬暖夏冷,气候宜人。满山遍野草木葱郁,四季野花争妍斗艳,山间飞禽走兽活跃。一年四季,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暮霭晨雾,若隐若现,奇幻百出,宛若仙境。
  金钟山风景区既拥有秀丽的天然风景,又有许多珍贵花草树木,如红豆杉、野生荔枝等,是典型的多元素自然风景区。瀑布、奇石众多,让人目不暇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助徒步旅游好去处。
  蟾溪壶穴
  在白云山园区的蟾溪河谷分布着规模巨大、分布集中、类型丰富、发育系统的河床侵蚀地貌,特别是形态各异的壶穴。其发布之广、规模之大、种类之全、形态之丰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是蟾溪游龙洞、南溪九龙洞。
  蟾溪游龙洞、南溪九龙洞皆由河谷两侧崩落的巨大晶洞碱长花岗岩岩块堆叠形成河谷崩塌堆积穿洞,是典型的河谷崩塌堆积地貌。洞中崩塌岩块大小堆叠、参差错落,洞底溪水潺潺、跌水频现、碧潭清幽、壶穴神奇,形成洞中有穴、洞洞有景的独特风景。
  蟾溪游龙洞
  位于蟾溪村南约2千米的蟾溪河谷中,洞长约100米,自下游往上游大致可分三个厅。
  第一厅“水门厅”,洞厅高约5米,宽(直径)约4米,是个大型瓮状壶穴,底部为一深潭,潭中碧水盈盈、清澈见底。瓮状壶穴南壁为流水切割形成的保龄球状出水口,高于河床约1.5米,前缘为一深潭,潭中碧水绿波,分外清幽。
  第二厅“穿洞厅”,长30米,宽5~8米,高5~8米,洞口由相邻壶穴穿壁形成,是个直径约2.5米的圆形穿洞构成天然圆形门厅,洞厅两侧分布垂直水流及河床漩涡流水侵蚀形成的圆弧形垂直凹槽及壶穴,北端有一落差约1.5米的跌水及跌水冲蚀形成的跌水潭。洞厅上部为崩塌巨石覆盖,光线从上覆巨石缝隙射入,洞内较明亮,洞底布满砾石。
  第三厅“落花(滴水)厅”,与穿洞厅一墙之隔,高于“穿洞厅”约1.5米,二者有一高0.7米的穿洞相通,亦为一完整的口小肚大单体壶穴,高10米,宽8米,河床流入的水流或自崖顶向下跌落,喷珠溅玉,或沿崖壁缓缓流淌,形成涓涓细流。洞底因布满磨圆状鹅卵石而略显平坦,壶穴顶部南侧亦为崩塌巨石覆盖,巨石岩隙间有一通向洞外通道,可由此步出“游龙洞”。
  南溪九龙洞
  位于蟾溪上游,南溪水库南约2千米的河谷中,堆积洞长约100米,自下游往上游大致可分四个洞厅:“观潭厅”“窥天厅(窥仙厅)”“如意厅”“问天厅(朝天厅)”。
  第一厅“观潭厅”,长15米,宽5~8米,高1.5~2米,顶部为巨大崩落岩块所覆盖,密不见天,洞厅较低矮,洞内光线较差,底部是绿水碧幽的深潭,局部发育流水侵蚀形成的圆形单体壶穴、复合壶穴及穿壁壶穴,直径约0.5~2米,壶穴内被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所充填。在入口约10米处有三个直径分别为0.5米、0.6米和0.9米的壶穴,因其底部侧壁被流水蚀穿,形成外分内连的连心壶穴。
  第二厅“窥天厅”,为沿河道延伸的廊状堆积洞,长25米,宽5~10米,高8~10米,洞厅上面为崩塌巨石覆盖,巨石参差错落、犬齿交错,其中一巨大滚石有一直径约0.6米、深约0.8米的垂直流水侵蚀穿洞。洞侧壁(河道岸壁)发育垂直水流及河床漩涡流水侵蚀形成的圆弧形垂直凹槽及壶穴,高约5~8米,直径2.5~3米。其中一圆弧形瓮状壶穴高8米,底部直径3米,圆形穴口直透崖顶,一注亮光从穴口透入,观若洞火,邻河道的侧壁被流水侵蚀成高3米、宽2.7米的圆弧形洞门,圆形瓮底碧水幽幽,波光粼粼。
  第三厅“如意厅”,为一完整的圆弧形单体壶穴构成,高16米,宽12.7米,洞底河道上布满大小不一的砾石而显崎岖不平,壶穴顶部东南侧亦为崩塌巨石覆盖。东南侧崖壁沿垂直节理及串珠状分布的石英晶洞经流水侵蚀,崖壁上形成一个向内凹入的流水侵蚀洞,洞深约0.8米,称“如意穴”。北端侧壁由流水垂直切割河道后形成一落差约3.5米的岩坎及跌水,跌水冲蚀形成直径约3米、深约2米的圆形跌水潭,跌水跃入潭中轰然作响。
  第四厅“问天厅”,为一完整的圆弧形瓮状壶穴,高38米,宽23米。壶穴壁经流水侧蚀及后期垂直水流冲蚀,形成三级不同高度的弧形崖壁、次级壶穴及垂直流水冲蚀凹槽,第一级高10~15米,第二级高6~8米,第三级高5米。北端崖壁流水自崖顶顺崖流下,分成丝丝细流,形成独特的线瀑奇观。底部为光滑的基岩河床,其上分布8个流水侵蚀形成的单体或复合式壶穴,大者直径3米,小者0.5~0.8米。走入谷底,犹如置身硕大的石瓮,仰而观之,顿生坐井观天之感。
  人文景观
  唐宋时期,就有先民在白云山景区定居。据地方文献记载,唐昭宗景福二年(903),詹祖睿自周宁豪阳迁晓阳南源;后梁太祖(907-912)间,谢淇随王审知入闽,始迁古田,旋迁晓阳;1989年,发掘晓阳首洋古窑址,该窑创烧于宋代,废于元代。
  景区内保存有福建省级文物“太后公厅”、唐代古刹“锁泉寺”、廊桥古迹“奈何桥”等历史遗迹;这里还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谢翱的故乡;这里也是一块“红色土地”,土地革命时期曾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陶铸、叶飞、范式人、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白云山景区及周边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与地质景观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旅游景观。
  太后公厅由太后木牌坊和众厅戏台两部分组成,太后木牌坊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众厅戏台始建于嘉熙四年(1240),分别于明弘治八年(1495)、九年(1496)重建。现基本保留宋明两代建筑构架。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天井、戏楼,占地面积481.27平方米。戏台两侧设“子母台”,戏台匾额题“太后公厅”四字。相传为纪念“鸭母娘娘”谢太后而建。谢太后为晓阳开基祖谢淇(初七公)之女,初七公生五子一女,女名贵娘,闽王立为后,因贵娘放鸭出身,故后人称为“鸭母娘娘”,至今传为佳话。“太后公厅”于2005年5月被宣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奈何桥
  是一座古廊桥,建筑年间不详,桥长约50米,一墩两孔,飞檐盖顶,杉板遮壁,造型古朴端庄,别致典雅,与周边山、水、桥、亭构成一幅和谐的风景。
  龙脊岩红军洞
  位于九龙洞西南约800米的龙脊岩崖下,系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躲避敌人搜索藏匿的地方,叶飞曾在此躲过敌人的搜索。
  缪仙峰(白云峰)
  闽东道教发祥地,相传是缪仙翁修道升天之地。据福安县旧志记载,缪仙翁,讳从龙,字云叟,福安西浦人(又说是穆阳人),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兰溪县尉,因朝政腐败,弃官云游,后遇异人授以秘诀,遂上白云山修炼成真。其道徒遍及闽东各县,为闽东道教开基之祖。所以,后人又称白云峰为缪仙峰,白云山上道迹甚多,有不少为纪念他而修建的宫观庙宇。缪仙峰顶有一石块,名叫“仙人棋盘”,自然天成,传说是他下棋的地方。
  保护与建设
  白云山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集火山岩、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质地貌、峡谷深切曲流地貌和河床侵蚀地貌等多种典型独特的地质景观,蔚为壮观的水体景观,优雅古朴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天然地质公园。在国内外都比较少见,不但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极好的科普教育教材。
  白云山地质公园内高山巍峨、峡谷深切,地形复杂,龙亭溪、黄兰溪气候温暖湿润,环境幽静秀美,林木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景区内有脊椎动物77科、16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蟒蛇、赤魟中华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大灵猫(九节狸)、山羊、穿山甲、鸳鸯、红隼、鸢、小鲵、虎纹蛙、苏门羚等。景区有维管束植物1015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41属、65种,裸子植物9科、16属、23种,被子植物136科、531属、927种。其中有不少珍稀植物,主要有黑壳楠、南方红豆杉、格氏栲、银杏、水松、黄山松、柳杉,以及有活化石之美誉的中生代孑遗植物剌桫椤。此外,园区内野生兰花种类繁多,素心兰、一叶兰、台兰、建兰、报春兰、春兰遍及深山幽谷。杜鹃花漫山遍野,四季杜鹃娇艳妩媚,白云山午时莲被誉为稀世之宝。
  白云山是畲族聚居地,穆云畲乡古韵依存,民俗淳朴。深奥的畲族方言,艳丽的凤凰装,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古色古香的山歌、世代相传的纺织工艺,古朴有趣的婚嫁习俗,展示了畲家绚丽的文化生活。
  在历史长河中,雄峙瓯闽的白云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后因上游建设水电站筑坝蓄水,长期湮没在溪水中无人知晓的白云山大规模石臼群,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这里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更是引起了权威地质专家和旅游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实地勘查后认为,福安白云山是集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质地貌、峡谷及深切曲流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水体景观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大型河谷洞穴群极具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白云山景区于2004年被列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2008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预审会议,白云山与太姥山、白水洋两个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一致认可,列入2009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名单。
  2009年7月1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到福安,赞誉白云山景区地质景观:“走过很多地方,但这样大的花岗岩洞穴没有见过。”他用“壮观、雄伟”形容九龙洞,认为白云山地质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很有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009年10月14-16日,国务院参事谢又予、北京大学地质教授崔之久、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一行到白云山进行科学考察。谢又予认为:白云山典型的地质地貌,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畲族风情,具有奥妙独特之处。建议建成一个和畲族文化相结合的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在考察时,也赞叹:“这是一座百吨金矿!”
  200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白云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10月,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2012年7月1日,九龙洞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7月17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英国里维耶拉世界地质公园主管、地质环境专家梅兰妮·简·博德和挪威赫拉世界地质公园主管、经济学家英格博格·爱丽丝·克莱普对白云山进行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并于9月23日顺利通过评估。其间,两位专家到穆云畲族乡溪塔葡萄沟观看畲族民俗文化表演。
  附:白云山河床壶穴成因探索
  对于白云山景区蟾溪、龙亭溪等晶洞碱长花岗岩基岩河床上发育的壶穴成因存在着两种不同解释,即冰川流水侵蚀成因的“冰臼”说与河床流水侵蚀成因的“壶穴”说。
  “冰臼说”
  认为蟾溪、龙亭溪的壶穴是由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冲蚀基岩产生的“冰臼”。
  2006年12月,福建省怡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一节以“世界奇观——‘冰臼’群在白云山下新发现”对福安“冰臼”的描述摘录如下:“在蟾溪至龙亭峡谷长达10千米以上的溪段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规模古冰川遗迹——‘冰臼’群。如九龙洞、爱心‘冰臼’、阴阳臼、‘冰臼’观天、联通臼、金蟾产卵、蝌蚪‘冰臼’、天眼、菊花石臼、连环臼、漏斗‘冰臼’、石瓢臼等等。”
  2007年7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教授韩同林、陈尚平考察了蟾溪分布的大量石臼后,认为这些石臼是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中国古代用以舂米的石臼,古称之为“冰臼”,是古冰川遗迹之一。并依此推断在距今约二百万年至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福安一带曾为冰川所覆盖。
  “壶穴说”
  对于“冰臼说”,有专家、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寒冷和湿润是发育冰川的气候条件,要形成冰川,必须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在冰期气候下,低纬度地区只有海拔超过雪线的山地,才可能出现冰川。福安地处低纬度,且毗邻东海,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福安市最高峰的白云山海拔仅1448米,远远低于华南末次冰期3500~4000米的雪线高度,在这样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何以形成冰川?况且“冰臼”既是古冰川遗迹,也应有与之相应的古冰川地貌遗迹,如U形谷等其他冰蚀地貌以及冰碛堤等冰碛物共存。但福安乃至福建各处所谓“冰臼”发现地并未发现冰蚀地貌的冰斗、U形谷、峡湾、羊背石,也未发现冰碛地貌以及冰水堆积地貌等,甚至也没有冰期的古气候、古植被记录。
  对此,福建省地质研究院认为,区别发育于河谷中这些石臼是壶穴或冰臼,必须对其特征、分布位置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形态特征与水动力条件分析、古环境重塑等综合研究,尤其要研究第四纪福安地区是否有冰川形成的条件及存在冰川的地史记录。
  根据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在福安穆阳盆地更新统Ⅱ级阶地钻孔中获得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的孢粉化石记录,孢粉组合中蕨类孢子占总数的18.85%,木本花粉占总数的41.36%,草本花粉占总数的39.79%。这种组合数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林下草本极为发育,反映出该时期穆阳等地处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并没有冰川时期生物化石记录。
  经过野外对蟾溪、龙亭溪、首洋溪以及黄兰溪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粗略划分,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认为,蟾溪、龙亭溪等基岩河床上发育的十余类壶穴以及弧壁沟槽、直壁沟槽等,是河床不同位置、不同水动力作用和壶穴发育不同阶段的产物。虽然壶穴和冰臼都可能发育于坚硬的基石上,壶穴中的瓮状壶穴与“冰说”论所描述“冰臼”总体上都具有口小肚大呈圆形、椭圆形和花瓣形等大致相似的形态及沉积物,但冰川融水的水动力条件和河床流水的水动力条件大相径庭。
  因此,根据水动力条件、石臼形态、组合方式、分布位置的考察和综合分析,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认为白云山地质公园内发育于河谷中的石臼是一种河床侵蚀地貌,是现代河床流水侵蚀形成的壶穴。
  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
  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内有国家AA级旅游景区溪塔葡萄沟、虎头村水蜜桃园等景点。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入选CCTV中国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之闽东北亲水游路线的重要站点之一,是2015年宁德市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之山海川大美之旅和文化美食美景之旅的重要站点。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顺利通过旅游专家考评,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随着这些景点的挖掘、开发、宣传、保护,穆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藤蔓千里葡萄沟
  刺葡萄沟 溪塔村是个畲族村庄,地处秀溪河畔,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风景区旅游大道沿线,以种植刺葡萄为主。当地畲民为了节约耕地,因地制宜在溪面上用铁丝拉线搭架,让山葡萄藤蔓交叉穿插,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淙淙,形成独特、情趣别致、连绵5千米的葡萄沟长廊。溪塔葡萄沟,与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河北昌黎葡萄沟并称为“中国三大葡萄沟”(全国葡萄协会授予的称号),享誉省内外。
  畲族风情 溪塔村村民皆蓝姓,先祖自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迁入,是闽东蓝姓畲族的主要发源地,称为“溪塔蓝”。村中建有蓝氏宗祠,藏有蓝氏族谱。该村畲俗风情浓郁,至今仍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米饭、包菅叶粽,做“七月半”,过中秋、舂糍粑等畲族传统习俗。
  每逢节庆之日,能歌善舞的畲族男女成群结队聚集在葡萄沟下尽情对唱畲歌。以歌传情,歌颂劳动,表达爱情,诉说本民族历史和美丽传说。葡萄成熟季节,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漫步沟中,享葡萄枝叶“绿色凉棚”的荫蔽,品鲜果佳味,戏清溪秀水,赏畲歌畲舞,纵情山水,乐而忘返。
  遗存古迹 溪塔村种植刺葡萄历史悠久。2008年11月,福安市葡萄协会的果树专家在溪塔村财源自然村发现一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野生葡萄王。该葡萄生长在财源村村口的山路边,树头部第一分枝径围达183厘米,主干高15~16米,树皮斑驳脱落,露出黑褐色的树干,每年都开花结果。
  在高岭村还有一株野生刺葡萄古树,相传溪塔村的刺葡萄,都是当地畲民从该古树移植而来,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出的优良品种。
  溪塔村还遗存有炮楼式古磨坊、古亭、廊桥等,无不展现其独具特色的畲族风情。
  所获荣誉
  2006年,溪塔葡萄沟作为“闽东北亲水游”的站点入选中央电视台十大完美假期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旅游线路是中央电视台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评选活动中福建唯一入选的线路。其线路构成景点有:三都澳、支提山、翠屏湖、白水洋、鲤鱼溪、九龙漈瀑布群、太姥山、白云山、杨家溪、嵛山岛等)。
  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走遍中国》《学讲汉语》《再现十佳风采》等栏目组曾先后前来拍摄节目,将畲族风情与“南国葡萄沟”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
  2007年,溪塔村因其独具特色的刺葡萄沟和浓郁的畲族风情,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1年,溪塔刺葡萄沟被评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013年,“溪塔刺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4年,溪塔村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溪塔刺葡萄沟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最美葡萄沟”荣誉称号。
  阡陌掩映蜜桃园
  穆阳水蜜桃是闽东传统特产,久负盛名,素有穆阳“仙桃”“闽东珍果”之称。
  穆云畲族乡水资源丰富,拥有龙首溪、啸溪、蟾溪以及被称为“黄金水道”的穆阳溪等,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且全乡海拔100~800米,呈梯级分布,为发展穆阳水蜜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穆云畲族乡群众种植水蜜桃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加上政府引导、扶持,市场经济的刺激,群众种植水蜜桃的积极性高涨,虎头村种植穆阳水蜜桃上千亩,成为穆阳水蜜桃专业村,虎头桃源脱颖而出,正如《桃花源记》所描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抹抹粉红的桃花掩映村道,引领游客走进桃林里的村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宁静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
  每逢阳春三月,千亩桃花竞相绽放,繁花似锦,延绵不绝,美不胜收。六月桃熟季节,漫山遍野的水蜜桃,红彤彤、沉甸甸、水灵灵,挂满枝头,散发着馥郁的果香。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虎头村及附近畲民都在此举办桃花节、畲歌会。好客的畲族人用畲歌对唱、畲家武术、畲家杂技等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表演,向游客展示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山哈”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纵情歌唱,迎来四面八方的宾客。
  2008年,虎头村被宁德市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虎头村被福建省科协、财政厅评为“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1年,虎头水蜜桃协会成功注册“虎桃”牌商标;获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点认证”“品牌农产品证书”;“穆阳水蜜桃优株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获福建省农业科技二等奖。2012年,“穆阳水蜜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2014年,虎头村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2015年,虎头村入选宁德市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之山海川大美之旅和文化美食美景之旅的重要站点。2015年9月,虎头村与溪塔葡萄沟联创穆云畲乡生态旅游景区通过专家组验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虎头桃花亮相中央电视台,同年被授予2016华东十大(桃花、油菜花)观赏地荣誉称号。
  古色穆云
  穆云畲族乡蕴藏着丰富的古文化资源,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
  南山“银池坪” 南山村位于穆云畲族乡中部,距乡政府驻地12千米,地处穆云畲族乡银池坪山腰,海拔400米左右,周边山峦环绕,因村址坐南遂名。该村植被资源丰富,有红豆杉、黄皮树、松树,其中百年红豆杉5棵。有滴答洞、银池坪、百年松等旅游景观。
  村南5千米处有座山,海拔1000米,山中有一水池,相传唐代黄巢起义时于池中埋下9库、18缸银,因此得名“银池坪”,之后牛群也在池中泅水,又名“牛池坪”。1991年6月,当地群众在牛池坪开发古刹时,发现纪事石碑一通、释迦石佛一尊、莲花柱子十几个,以及法明禅师、黄琴的墓、碑、骨灰瓮和五个精巧玲珑有金属响声的唐瓷香炉等。石碑后被邻村的一愚僧捣毁,据碑文记载:黄巢决心攻取长安,但与胞妹黄琴意见相左,黄琴被黄巢杀于银池坪。如今,牛池坪有白龙潭、群猴朝阳石、元宝锭石、石锣、石鼓、石柱(石棺)、黄巢试剑石、银池和黄巢练军坪等历史古迹。
  咸福“古道” 咸福村,旧称“里洋”或“咸竹(谷)塆”,又作“含竹塆”,位于白云山南麓的樟南坂(据说是南宋爱国诗人谢翱的出生地),蟾溪与龙亭溪交汇处,现为白云山景区南大门。
  前人农耕之暇,结合堪舆筛选了七个自然景观,分别为:飞凤衔玉、古樟招魂、眠牛倒地、鲤鱼朝天、冽泉览胜、石马罹卧、银池迷踪。今人增加具有园中园之称的“南山门绿化广场”——“南麓别苑”为第八景,合称为“咸福八景”。其中“古樟招魂”,据传古樟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谢翱公所化,村民在古樟树头立神牌位,常年摆龛供香,祈祀降福,以示敬仰。
  咸福古道,东西方向贯穿咸福境地。村东边入境口的古道上修筑有“关隘”一座,2013年因修建白云山旅游大道拆除。村西入境口的古道上修有“飞凤亭”,2009年因南山门广场施工拆除。“咸福关隘”仅能容纳一个挑担的人通过,北面是山,南面是溪坑深潭,南北皆无法攀涉通行,只要一个人守住关口,谁都无法通关。“飞凤亭”砖瓦结构,有上下两层,下层供过往者临时休憩、挡风避雨,上层供赶路者夜间过宿。并提供一架自由移动的攀梯,上楼后可抽掉,对夜宿者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咸福进村旧路则从飞凤亭外古道相接入。咸福关隘与飞凤亭,相当于咸福村的两个门户。
  蟾溪“月波桥” “月波桥”位于蟾溪村村口,原为木拱廊桥,20世纪90年代,农村兴起香菇产业,为方便材料运输,杨吴两姓村民拆卖廊桥木材,再集资凑足钱款,于旧桥址修建石拱桥,更名为“岗哨桥”(土地革命时期,叶飞、曾志等曾在这一带活动,而红军战士就在“月波桥”上设立岗哨,故名)。旧廊桥上供奉着南海观世音菩萨,用以庇佑蟾溪村民,遂在新石拱桥上也修造了“避雨亭”,亭阁上照旧供奉救世佛像。桥上观音阁边有副对联:“龙吟凤舞虹飞蟾水千山影;心回福地珍重留与子孙耕”。
  桂林王氏祠堂 桂林村为穆云畲族乡最大的行政村,位于穆云乡、康厝乡、穆阳镇互融的镇区所在地。王氏祠堂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大榕树处,始建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祠堂坐西向东,穿斗式抬梁混合式梁架。由门楼、戏台、祠厅、祖堂组成,整座祠堂建筑规模宏大。门楼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门廊梁架施斗拱,正中屋顶牌楼式雨盖,牌楼正面顶层屋檐下竖挂牌匾“状元及第”,署有“明万历己酉年”,大门额置横匾“开闽第一宗”,大门内侧横匾题写“彝伦攸叙”,顶棚中间施八角藻井,次间为天花板。戏台高1.38米,台面为5.68×8.72米,戏台两侧为厢房。戏台进深4柱,面宽6柱,台中顶棚设八角藻井,饰人物画像,两侧均分两个长方形藻井,有祥鱼吉龙画饰,台檐柱出枋梁挑垂柱承托檐檩,两垂檐柱间连接弓梁、弓梁与檐檩间设6朵“合模”,垂檐柱底下施垂灯,雕刻精湛,垂灯外侧檐檩施垂柱,并饰雕盘柱龙,栩栩如生。祠厅进深6间,面阔7间,悬山顶鹊尾脊,前后廊顶棚均为轩顶,明间施假屋面。祠厅用材粗大,通透宽敞,两侧厢房为三间二层楼房,双坡顶。祖堂面阔7间,进深6间,屋面为悬山顶鹊尾脊,有设置耳房脊,并饰灰雕花卉、彩画双凤、双龙等,明间八角藻井前枋梁上悬挂“先民是程”牌匾,上款:“钦命提督福建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纪录四次赵佑为”,下款:“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本宅耆叟王殿教立吉旦”。整座祠堂建筑规模庞大,装饰手法讲究,宽敞雅致,既保持传统规制又保存比较完好,是福安市一处不可多得的祠堂建筑,对研究清代中后期祠堂建筑及装饰都具有很高参考价值。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桂林王氏祠堂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设施
  交通
  宁武高速公路全称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纵线的第四条联络线——宁德至上饶联络线福建境内段,同时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第一横,是福建省的主干线之一。
  宁武高速公路于2006年6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2012年10月9日建成并全线通车。路线主线起于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的湾坞枢纽互通,终于闽赣界的武夷山汾水关,与江西省路段衔接,全长301.39千米,采用80千米/小时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另建屏南高速公路连接线29千米、武夷山一级公路连接线4.8千米等。2009年10月,宁德段全线动工,2012年6月30日,宁德段正式建成通车。宁武高速公路(福安段)在穆云畲族乡境内逾4千米,隧道2个,设互通口1个,位于桂林村。
  白云山旅游大道 全长12.8千米,投资2.98亿元,共征地482亩,拆迁房屋7座,于2013年9月竣工通车。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大、中桥3座长度420米。白云山互通口至旅游大道工程是福安市重点工程,是白云山风景区的主要通道,也是穆阳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的主要路网干道。
  基础配套设施
  瓶车道、地质公园博物馆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游客服务中心 设置游客休息区,开辟专用影视中心,配备电脑触摸屏、饮水机、手机充电器、童车、雨伞等免费便民设施;设置医务室,配备常用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氧气袋等医疗设施。开设旅游咨询专线和投诉电话,设置游客意见簿;设饮料柜,特色纪念品代售点;并配有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专业讲解员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服务。
  标识导向系统 景区在各主要路口设置全景导游图、导览图和导向标识牌,设置50余块制作精美、公共信息符号健全、中英文对照的标识系统。同时,在景区主入口设置景区标志性门牌坊。
  大型停车场 景区利用游客中心旁边的空地,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配专人管理,对停车位进行划线,并划分大小车区域。可以满足景区日最高峰达两万多人次的客流量的停车需求。
  星级卫生间 景区在游客中心旁建设星级卫生间。卫生间干净整洁无异味,摆放清新的绿植,点燃淡雅的薰香。设有残疾人专用厕位,配备梳妆镜、水龙头、洗手液等,设施齐全。
  优化旅游环境 景区加大草坪、景观树、游园、特色游步道等精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景区内外环境综合整治,保持整洁、干净、清新怡人的服务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对景区原有的山树林竹和鸟兽虫鱼做好保护,给游客天然清新的游园感受,满足游客亲近大自然的愿望。
  住宿 现有住宿以村民利用宅基地自主经营为主。目前正大力整合现有民居资源,以南山村作为先行示范点,推进穆云乡“白云山人家”乡村民宿品牌战略联盟,实行“三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建设不同风格的乡村客栈、特色农家乐、树屋、星空露营地、自驾车营地以及乡村度假村等。景区周边已形成规模的有古银池农庄、安然宾馆等。
  旅游线路
  一日自助游
  乡村度假之旅白云山-蟾溪稻花香里-南山悠然田居-玉林廊桥人家-桂林商阜闽村-隆坪佛学古村。
  生态休闲之旅虎头桃花源里-溪塔葡萄沟-双溪峡谷驿站-蟾溪稻花香里。
  康体休闲之旅王楼高山茶座-银坑探险-丛溪慢游-竹州山红色基地。
  两日自助游
  方案一
  第一日:桂林村清泉洞-虎头桃花源里-溪塔葡萄沟-南山悠然田居;
  第二日:白云山-玉林村古村落-留洋百丈漈。
  方案二
  第一日:桂林村清泉洞-下逢村美丽乡村建设点-里楼村缪仙宫-白云山主峰(观日出、望云海、赏午时莲);
  第二日:留洋百丈漈-玉林村古村落-溪塔葡萄沟-虎头桃花源里。
  两日精华游
  方案一
  第一日:白云山(夜宿白云山,看云海日出);
  第二日:穆云乡-廉村。
  方案二
  第一日:白云山(夜宿白云山,看云海日出);
  第二日:穆云乡-坦洋百年老茶坊-柏柱洋红色旅游区。
  三日跨区体验游
  第一日:福安市区-穆云乡-白云山(夜宿白云山,看云海日出);
  第二日:白云山-坦洋村;
  第三日:寿宁县城(犀溪镇西浦村)。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穆云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设穆水白云映畲乡、基本乡情、文物古迹、畲族文化、旅游胜地、风土习俗、名人与名乡、艺文杂记、大事纪略等,记述了穆云畲族乡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