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物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446
颗粒名称:
文物古迹
分类号:
K928.705.7
页数:
18
页码:
53-70
摘要:
穆云畲族乡人类活动的踪迹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已发现青铜时代遗址2处,均为福安市首批文物点;穆云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墓葬、建筑、石碑和石雕刻;穆云亦存留着大量红色革命史迹。这些文物古迹都是穆云的历史名片。
关键词:
穆云畲族乡
文物古迹
福安市
内容
古遗址
大王党遗址 青铜时代遗址,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南过溪处一个小山包上,与桂林村相距大约150米。于1987年被发现。遗址在山顶部较平坦区域,相对高度30米,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采集有石戈和灰硬陶片等。陶片纹饰有方格纹、回纹,可辨器形有罐、樽等。是福安市西北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重要遗址。2005年,由福安市文化体育局宣布为福安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垅山遗址
青铜时代遗址,垅山又称“梅山”,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南临溪小山上,穆云中心校建于此。于1958年被发现,遗址为独立的小山包,南临河,相对高度约35米,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采集有残石器和夹砂灰陶片、黑彩红陶片、灰硬陶片等。陶片纹饰有席纹、网格纹、云雷纹、回纹、黑彩条纹,可辨器形有罐、豆、尊等。是福安市西北部古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之一。2005年,由福安市文化体育局宣布为福安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葬
郑之明墓 郑之明(1152-1237),字晦之,福安穆阳人,封承务郎,是宋理宗朝端明殿学士郑寀之父。该墓位于穆云畲族乡中岙村山上。墓葬建于宋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82平方米。墓原本规模较大,“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破坏,石马、石羊等石构件几乎无存。而且墓葬多次被盗,整座墓毁损较为严重,现存可辨认的仅为墓丘部分,龟背形墓丘前两侧弧面砖墙只剩下断断续续几层,中部墓龛处零落剩几块须弥座构件和一块墓碑,中间竖刻“有宋承务郑公之墓”几个字。按大致轮廓,墓丘顶部到墓坪前入口处深为9米,中间横向9米,墓丘前两侧砖砌护墙高约2米。该墓被盗后,文物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并清理、测绘,墓室券顶,高0.95米、宽0.72米、深2米,棺座和排水沟尚较清晰,但墓葬物品荡然无存。2005年,由福安市文化体育局宣布为福安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诰封奉政大夫晋赠朝仪大夫陈公墓 墓主人陈延辉出身隆坪村名门望族,是隆坪陈氏二十九世孙,清诰封奉政大夫晋赠朝仪大夫。该墓坐落穆云畲族乡隆坪村附近山坡处,系夫妻合葬墓,建于清末。整个造型系二级墓坪风字形墓,坐东向西,墓为三合土青石结构,占地面积大约220平方米。墓保持明清做法,由墓丘、碑龛、祭台、墓坪组成,横向11.40米,纵深19.30米。其墓较讲究风格装饰,墓碑龛青石结构,二楼三间牌楼式仿木做法,雕工精细,中间额枋雕作横匾,内书“四思堂”。碑龛中间墓碑雕刻墓主人夫妇称号、坐向、后裔姓名,两侧青石刻字记述墓主人生平及重要事迹,具有史料价值。中间屏墙(或称照壁)青石制作,正面中间阴刻“文峰拱秀”,背面内侧刻“观自在”。墓脚屏墙为三合土制作,其外侧中间内嵌青石板条,阴刻书写“宇宙皆宽”,字体秀雅自信有力。墓脚两侧入口处把守着一对用三合土制作的狮子,栩栩如生,雌雄两狮相互对望,雄狮威风,雌狮温驯,前脚处还缠绕着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狮子。
墓主长子陈承昌官拜浙江钱塘县丞,隆坪村保存精美的石牌坊是为陈承昌之夫人忠节所立。
古建筑
桂林启元祠 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长春街1号对面,为土木结构廊院式建筑。该祠建于清乾隆年间(1734-1795),坐北向南,前后两座皆为穿头抬梁式木构架,占地面积81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门厅楼、天井、主楼祠厅组成,通面阔21.58米,通进深37.91米。大门高挂“开闽第一宗”横匾,两侧匾刻:“系出太原溯槐荫梅美长承孝德,门临穆水看支分派衍尽见朝宗”。门楼进深五柱,面阔五间带两廊,前廊轩顶,大门前保存有四对旗杆石。门厅与主座祠厅之间的天井两侧为厢房,天井两侧的檐枋上饰作倒人字拱上加一斗三升,承托檐檩,做法少见但显得特别大方。祠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用材硕大,举架特高。其明、次间皆采取彻明造,梁架结构粗犷明晰。加上明间与两侧次间通透,整个厅面显得空旷敞亮。特别是众厅内保存有17通碑刻,数量可观,是明万历年间以及清代多个时期制作的,均记载王氏族人公益田产等事,体现着中国传统聚族而居共置公产的历史现象,对研究福安市历史人文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桂林祠堂井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向阳路31号大门外3米处。因为该井位于原桂林王氏祠堂前而得名。该井建于明代,青石井栏边沿一条条深刻绳索的痕迹足以说明其历史悠久。该井石构,现井坪被铺设水泥,成不规则四方形,长2.5米、宽2米。井身圆形,深8.1米,直径大约1.4米,上用两层四方形条石叠砌渐收至井口,井口上由整块青石凿空后的圆形圈作为井栏,牛栏高0.34米,厚0.08米,内壁直径0.39米。据王氏族人介绍,该井系桂林村王氏祖先到这里肇居时所建之井,使用至今。
桂林古城门 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始建年代不详。桂林村旧称“卓家坂”,是福安市西部一个著名古村落,历史上为防御村外来之敌而筑堡自卫,按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就剩下北门和东门的残垣断壁。城堡北门,位于桂林村“三门境”,保存较为完好。城门高2.64米、宽1.47米、厚1.16米,由条石叠砌卷顶,墙头饰作双面坡墙栋。大门外侧灰塑门额横匾,内书“巩固崇恒”四字。门内侧城堡顶部横条石侧沿刻有“螺峰王宅造”,门内左右两侧墙体上保留着两个有10厘米见方的门闩座。东门位于桂林村长春路54号,相距北门直线距离大约150米。门口正东向,城门为四方形,用花岗岩条石叠砌,比较规整。城门高2.86米、宽2.16米、厚2.1米,横架在城门内侧上的条石沿面刻写着:“民国丙子年五月重建”。东门南向2.1米处已经是民居建筑,北向还残存有7米左右的用大鹅卵石和块石垒砌的残缺旧城墙。
桂林临水宝殿 主要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福源路,离南面的穆阳溪70米左右,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清嘉庆十一年(1806)和1923年重修。该殿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36.42平方米,坐北向南偏西20°,通面阔10.91米,通进深21.67米。
该建筑中轴线自大门、前廊道、天井及两侧走廊、大殿,平面南北向长方形布局。大殿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屋面两面坡鹊尾脊,明间天棚饰作八角素面藻井,藻井下前梁枋底部墨书“王螺峰祠喜舍地基全座保我裔孙万代兴隆”。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次间通透,两侧与大殿内侧依墙建制神龛。是村内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宫庙,是桂林村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正月十三的迎神是该宫最热闹时候,村民会到宫供祀祈祷一年的平安吉祥。
桂林建垣家祠 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福源路,是清代建筑。为桂林螺峰王氏垣三公所建,福源境王氏族人的一个重要传统建筑。建垣家祠大门坐北向南偏西20°左右,砖砌墙体,大门正面墙头装饰墙栋,门额饰作灰塑横匾,内书“建垣家祠”,两侧耳龛分别直书,左边为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右边是唐代诗人王涯所作的《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中的四句“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整个大门文化氛围浓厚。大门进去向左是门头亭,众厅紧靠亭北面,因多年不用破损严重,亟待修缮。据说众厅本来有两座,如今就剩一座。门头亭进深三柱五架梁结构,东西向4.14米,南北向5.14米,亭高3.9米。由于年代久远,木构件更换较多且有遗失,原有的柱子比较粗大,保存的部分斗拱做型方形肥大,系清代早期做法。亭山面两侧土墙直至檐下,山柱间置放坐凳供人憩坐,山墙边保存有“建垣祠碑”和“祭扫田、积置田、育贤田”两通清道光年间(1821-1850)碑刻。
桂林清泉宝洞 俗称“仙水洞”,坐落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东面1.8千米凤翔山半山处。洞由奇岩怪石构成。左为济公岩,右是蛤蟆石,上有巨石如金龟盘踞,覆盖成顶部,不施片瓦,浑然叠成天然殿宇。洞宽9米,深32米,可容纳500余人。洞中有洞,一线岩泉汨出,清澈甘甜,久旱不竭。相传有7位姑娘为了避乱,隐居洞中,潜心净修,她们以泉水练就神水,防瘟祛疫,乡人祀之,不计其年。7位姑娘被称为“白莲仙姑”,出身官宦之家,分别叫作白雪娇、白雪荷、白雪莲、白雪云、白雪玉、白雪娥、白雪梅。清季,桂林庠生王贡南为首,倡辟全洞,王氏家族乐成此举。今存石制神座上有“光绪十三年(1887)闰四月吉日桂林坂王姓董事同鼎建”字样。洞内大厅仿南海普陀仙境,前座塑造观音云游群像,白莲仙姑居后座。盖文昌阁,奉魁星,作王氏学子攻书之所。又修环墙,筑洞门,镌刻门联:“洞弥云气古,泉写道心清。”横额刻“清泉宝洞”四字。洞外有摩崖石刻,为五言绝句:“崄口万石山,吁嗟行路难。玄穹如有锡,饷此一泉寒。”系1942年履职于穆阳的闽侯籍文化人士金振庭撰写。
隆坪牌坊 位于穆云畲族乡隆坪村中心,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六月,为隆坪村陈承昌妻缪金凤所建的节孝坊。牌坊坐西向东,青石结构,四柱三间三楼,五脊顶,阔6.2米,高6.1米。坊外设置围栏,12根围栏柱柱头分别雕狮子、尖顶圆球、瓜楞纹等,地面铺设青石板。整座牌坊雄伟高雅,制作精细。正楼檐开四脊,翘角均雕刻卷草,正脊中间置火焰球,两端饰作龙雕,势作张口回望火焰球。两侧次楼檐角雕作鳌鱼吐水,正脊两端饰雕坐凤,双凤向外昂头欲作起飞之势,是为石雕却有栩栩如生之感。顶层正间镶双龙“圣旨”匾,左右为天官像。正间“圣旨”匾下,用一整石雕作穿插坊并两面雕刻横向悬挂状匾额,正面匾额中间阴刻楷书“金石齐贞”四个大字,两侧小字行书,上款:“布政司理同衔浙江钱塘县丞陈承昌原配缪安人节孝之坊”,下款:“知福安县事川东刘玉璋书”;背面匾额内刻“彤管流芳”,皆是当时社会名流所书。正、次间额枋皆雕作弓梁,两次间枋上置放建坊文告字牌。4根石柱落地,中间两柱前后置设抱鼓石,一边雕刻一对狮子,雌雄两狮摇头观望,雄狮脚下有一绣球,雌狮脚间缠绕着一小狮子。两侧边柱前、后、外三向置放抱鼓石,皆作稳固牌坊立柱。该牌坊字联很多,4根柱子每面皆有刻字,其中中柱一面柱联:“苦节历四十年来真可见所天于泉壤,褒典从九重宠锡允堪树当世之阃仪”,款识“乙未科进士选用知县侍生郭兆禄顿首拜”,很好地总结并颂扬了牌坊主人的金贞玉德。该牌坊制作精良,雕刻精美,是一个难得的保存完好的石雕精品。1984年10月,由福安市政府宣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洋中亭 坐落于穆云畲族乡虎头村西南方向洋中桃园的古道上,是古代穆阳通往“上四府”交通要道(这一带百姓常把去政和、松溪、浦城等称作“上四府”),也是穆阳通往晓阳、周宁、寿宁等周边县地村落的主要古道。该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南北走向,土木结构,屋架为四柱抬梁式七架梁,平面正方形,边长6.8米,占地面积46.24平方米。古道穿亭而过,亭两边对通门口特别宽大,宽有2.13米,高2.94米,为方便来往路人挑柴运货通过而建设。亭东面百米处系白云山南面蟾溪溪水流经处,为防水患,亭的墙基用硕大块石磊砌,并砌得很高,达1.7米,上再筑夯土墙,以三合土包墙面。特别是两侧山墙高过屋面饰作弧形“虾姑栋”。整个路亭厚实牢固,精致漂亮,成为虎头村田野一道亮丽风景。
里奥石拱桥 位于穆云畲族乡贵洋村里奥自然村村西面坑溪上。始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桥面积为22.6平方米。桥由块石卷砌而成,桥长9.34米,宽2.42米,桥两端杂草丛生,但整体保存较好。由于里奥自然村处在深山村野,加之村道更改,该桥更为荒废,犹显古老而苍凉。
玉林玉亭桥 俗称“瓦蓝桥”,是附近村民生产、生活重要交通要道。据当地群众介绍,玉亭桥原为石桥,清嘉庆年间(1796-1820)被洪水冲毁后,改建为木拱廊桥,全由附近36个村群众集体出资出力建成,凝结着这里村民的辛勤汗水与劳动。该桥位于穆云畲族乡玉林村东南向200米小溪上,桥为清光绪三十八年(1902)所建,重修于1949年。该桥南北走向,为单孔木拱廊屋桥,面积为226.3平方米。桥屋抬梁式木构架,双坡顶,桥头两端各加雨披。桥长31米,宽7.3米,桥屋27开间,共56根柱。桥堍用条石堆砌,桥面以木板横铺,两侧设木板栅栏,外披鱼鳞板,也称风雨挡板,桥内两侧设长条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桥屋正间设木制神龛,龛宽3.2米,深0.9米,高1.55米,龛内供奉慈航普度观世音菩萨像。2013年2月,由福安市政府宣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重碧水厝 位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福源路17号,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西向东,土木结构房子,两进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881.4平方米。中轴线自大门、天井、主屋、天井及两侧厢房、后座,通面阔22.6米,进深39米,是桂林村数一数二的大宅院。主屋(俗称当座)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悬山顶屋面,举架特高,用材硕大。面阔五开间,进深七柱,明间不仅减中柱,还减两侧前金柱,明次间彻明造,两侧次间通透,所以整个厅堂特别宽敞明亮。其布局保持传统规制,但做法比较特殊。明间后金柱二行连接枋(相当太师壁上方位置)高挂乾隆二十四年(1759)制作的“望重碧水”匾额,两侧悬挂红底金字平直联板:左书“存忠孝心”,右写“行仁义事”,前廊额枋上悬挂“惇德允元”横匾。后座进深六柱,面阔五间带两抱厦,用材没有当座那么粗大,明间与两侧次间二层楼面皆伸至廊柱,可能是后期改造。在当座与后座之间是宽大的天井与两侧厢房,天井南侧中间有一口水井,显得精致而古老,井身圆形,井壁用鹅卵石和块石垒砌,井台四方形三合土制,上置放用整石雕琢成的井栏,井栏内沿的条条绳索磨痕清晰可见。
桥溪村4号民宅 位于穆云畲族乡桥溪村溪边西北面山脚处。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偏东300,砖土木结构,占地面积达773平方米,是一座乡村大宅院。整个房子遵循传统民居建筑规制,布局规范严谨,以主屋为中心,加前后天井、门头弄、后廊间,两侧厢房,外加抱厦,院落四周以夯土墙围筑。主屋(俗称当座)屋架结构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悬山顶鹊尾脊,是为数不多的三层半楼层的民宅建筑。该房子规模庞大,主屋进深十柱,面阔五间带两廊,大门前不仅有门头弄,而且大门内侧还设有前回廊。后天井还多一个深三柱、面阔三间的二层后座,俗称后廊间,与后天井两侧厢房连成整体。后天井中间挖有一口水井,可以确保当遇到危险封闭大门时整个家族人员饮水。在装修美化上,大门面墙是砖砌空斗墙,两侧厢房山面饰作马鞍墙,大门装饰额匾和耳龛,赋予文字、彩绘以示门面华丽;内室斗拱雀替均作雕刻装饰,特别是窗花图案题材丰富,雕刻精美,后天井两侧厢房还饰作宁波门(俗称半门)。该房子防盗设计极具特色,四周围墙坚固高筑,大门前门头弄临溪削壁又加筑3米多高围墙,门头弄两头入口道路是进入房子的唯一通道,又砌筑多层加厚夯土墙的门楼,在门道入口处还设置双重加固门,二层作为防御用房,对着来路设置多个枪眼。房子东面抱厦处矗立着一个五层楼高的炮楼,以环顾整座宅院四周,层层设有枪眼,防护性极强。村民说堪比“铁桶江山”难以侵犯。
溪塔亭 也称“四加亭”,坐落于穆云畲族乡溪塔村北面山脚下,是西北向山上黄儒、高岭、上高山等村去穆阳经过溪塔所建置的房屋式路心亭。该亭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七月,1961年12月进行维修。路亭为石土木结构,东南西北走向,占地面积53.28平方米。路亭为八立柱九架梁抬梁式梁架结构,屋面为悬山顶,山面两侧设批檐,遮挡亭口雨水。该亭四周墙体用块石垒砌,高达2.3米,上再加夯土墙,亭高4.4米,墙基特宽,厚达1米。平面深7.2米,宽7.4米,门道宽2米。该亭保存有三面石碑,记录建亭捐资钱款工日等。
溪塔孩儿撑伞厝 坐落于穆云畲族乡溪塔村过溪对面山坡处(溪塔旧村位置)。建于解放初期,该厝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平面为长方形,占地面积63平方米。布局上主要由主屋(俗称正间)和厨房两部分组成。主屋是孩儿撑伞厝,平面基本是四方形,门口进去正对面靠墙是一间封闭式房间,上下两层。其余三分之一都是通透,作为通道或堆放农具等杂物;唯一一间房楼下做卧室,楼上做仓廪,储存谷物等粮食。厨房位于主屋西南土墙一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墙角筑灶台,面积大约10平方米。整个房屋就中间一跟立柱,犹如雨伞手柄(伞骨)支顶雨伞支架一样,支撑着房子檩条与横梁。檩条另一端由两侧墙体支撑,但看上去整个屋面就由一根中柱与四面墙体受力,被形象地称为“孩儿撑伞厝”。这种结构房子简单、实用,是人类居所发展史上的一个节点建筑形态。
洋坪路亭 坐落于穆云畲族乡洋坪村东面600多米处公路边,是穆阳一带村落通往周宁、政和、浦城古官道上所设置的房屋式路心亭,到渡头、洋坪、燕坑等村落也经过这里。亭为石土木结构,占地面积66.34平方米。亭为三角屋架结构,靠南北墙体直接支撑,屋面为悬山顶,两侧山墙高过屋面饰作弓形墙头。该亭为东西走向,门道为砖砌卷顶,宽1.7米,高2.8米。亭深10.7米,宽6.2米,南北两侧共设8个坐凳,供来往路人歇息。
石碑石刻
温岩“郑公之记”石碑 位于穆云畲族乡温岩村入口处。碑刻于明永乐十年(1412)三月,为方形抹角青石材料。碑首横写:“郑公之记”,碑中心内容直书9行字,碑面虽有磨损,但文字依稀可辨。文曰:洪武廿三年春,郑成口彦德充,邑庠生。恭奉圣朝承受口,长游于江西建昌、北京口乡口口口续历三考,逮夫功遂。其退而赋“归来”。一旦语其子弟曰:“吾今归田里,欲还口土,口风教人。自为口此山,环此水,鉴斯地语此口口成此厥功,相承万世。之后,宁可嗣而崇之,不可信而改之。吾今前职促世学口警此言。保我子孙,可以为千世法,为万事师。”喜为吾乡郑公之记也。遂为之记。
永乐十年壬辰太岁三月三日记
此碑文显示肇居温岩村郑氏家风,有现实意义。该碑在福安市发现所有碑刻中是比较早的,对研究福安市历史人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双溪桥石碑 位于双溪村头金溪桥之观音阁路边,有6通,刻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为捐助建桥石碑,碑首横书“善信碑”。文曰:
金溪之有桥,桥面有亭,由来久矣。其时盖人无病涉,宾至如归焉。乾隆
己未四年(1739)秋,一口口焚者,口木桥之故。今废坏三年,征人过客履艰
涉险,殊堪痛苦,夫□□□复后□当鉴,但□□难成□志切为薄,不得不缘门
募捐,幸得诸君子具有同心,乐善好施,□是易□为石□□者兴之,昔之亭于
桥上者,今建于桥头,名曰“灵响”,复建于□,名曰“登云”。夫桥兴亭□□
亦不可修而□□□岖者莫如财源一路。今悉为修理焉,庶几哉征人过客无复履艰涉险□乎,然口口是诸君子□□之急也。因勒之于碑,以垂不朽。
缘首奎八陈祖珪捐银拾两、缪廷灼捐银拾两、王光珪捐银拾两、林世济
捐银拾两其余5通石碑碑文均为捐银人名,所捐数量等。
倭角青石碑
两块石碑分别位于穆云畲族乡蟾溪村杨姓众厅与吴氏祠堂内。刻于清同治十年(1871),两通碑皆为长方形倭角青石碑,碑高1.38米,宽0.56米,厚0.1米,两通碑文组成一个茶禁内容。杨姓众厅内的茶碑记载茶禁内容和杨姓首事及捐者名字。此组茶碑为福安市现存唯一的对茶园立碑保护的碑刻,对研究福安茶叶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竹州山畲族革命纪念碑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畲族聚集的竹州山是中共安德县委和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基点之一。在这里曾成立过贫农团、交通站,设立过红军后方医院、修械厂、秘密寮等。据《福安县烈士英名录》记载,为党和红军跑交通牺牲的畲族烈士有21人。竹州山畲族革命纪念碑,凝聚的是福安畲族革命群众对党无限忠诚,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大无畏精神。
该碑位于穆云畲族乡竹州山屏峰村左侧山冈处,1984年7月,由福安县委员会、福安县人民政府立。碑正面向西南,高2.14米,宽0.65米,碑座高0.67米。碑正面中间直书“竹州山畲族革命纪念碑”10个大字,背面直书6行字,主要介绍竹州山畲族革命群众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的事迹。在纪念碑四周用方形条石以栏杆形式围成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1平方米。该碑将永远铭记竹州山畲族革命群众对闽东革命的支持。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设穆水白云映畲乡、基本乡情、文物古迹、畲族文化、旅游胜地、风土习俗、名人与名乡、艺文杂记、大事纪略等,记述了穆云畲族乡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