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水白云映畲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352
颗粒名称: 穆水白云映畲乡
分类号: K295.75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穆云畲族乡得名于穆阳溪与白云山,早在清代就形成了如今的33个建制村落。南国独有的溪塔葡萄沟和沃野千里的虎头桃花源像两条玉带围绕着冰臼奇观白云山,是穆云得天独厚的自然宝藏。在穆云畲族乡人漫长的繁衍生息中,畲汉两族人民共同在云山穆水间发展起独特的畲族文化。
关键词: 穆云畲族乡 白云山 文化

内容

穆云畲族乡得名于穆阳溪与白云山,早在清代就形成了如今的33个建制村落。南国独有的溪塔葡萄沟和沃野千里的虎头桃花源像两条玉带围绕着冰臼奇观白云山,是穆云得天独厚的自然宝藏。
  在穆云畲族乡人漫长的繁衍生息中,畲汉两族人民共同在云山穆水间发展起独特的畲族文化。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滴水穿石的奋斗,穆云畲族乡正朝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村镇而努力。在福安市西部、坐落于穆水流域与白云山麓的穆云畲族乡,是福建省十八个畲族乡之一。这里独特的民族风情、秀丽山水、丰富物产,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穆阳溪与白云山,这一水一山孕育了穆云畲族乡,“穆云”之名亦来源于此。
  早在商周时期,穆云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福安在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始立县,据明嘉靖《福宁州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福安县总人口为25663人。穆云地域内人口的大量迁入与乡野聚落的大规模构成始于明清时期。明代福安设置的镇市,是县域经济命脉之所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掌控福安商贸经济的是“一镇三市”,即黄﨑镇、穆洋市、石磯津市以及苏洋市。“穆洋市,在十八都。盐货从富溪津过者,居积于此。盖廉溪之上游,亦泰顺、寿宁、政和、浦城之喉舌也。”①位于廉溪上游的穆洋市既是叩开闽北、闽东北腹地商贸大门的起点,又是接纳三江口、白马门海洋文化的终点。经济繁荣,必然是人才汇集,诚如明嘉靖《福宁州志》所云:穆洋市“在十八都,人才颇盛,鬻盐者发迹于此”。②明清时期,西部商贸经济圈在福安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是以穆洋市为中心,辐射到钦德里5都,即十五都至十九都,其中包括穆云畲族乡区域的乡村聚落群。这个聚落群中有大量的汉族村落,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畲民村落以及安邑特例的丁氏回族村落。穆云畲族乡33个建制村的聚落格局在清代已初步形成。其中,有16个畲族村,16个汉族村,1个回族村。八百多年间,汉族、畲族、回族等世居民族文化互动、交融,他们鼎建祠堂,修撰族谱,披荆斩棘,耕山耘水。
  清代畲族迁入穆云,其开基祖均为农户,或搭建茅寮,刀耕火种,开垦荒地,或向当地汉族购买土地山场。穆云的畲族村很少由畲族单独一姓居住,大多是蓝、雷、钟、吴等畲族诸姓聚居,也有少部分村落是畲、汉杂居。畲族人民与当地汉族和睦相处,在穆云大地上繁衍生息,如今人数占穆云畲族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畲族的特色文化大放异彩,畲族村的民间故事和谚语机智幽默,字里行间透露着畲族人对生活的热情与达观。畲歌与畲舞是畲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以歌代言,无所不歌,抒怀抒情,教化育人,交流交际。最具畲族特色的是其服饰文化,黑色衣裤,绣着简单的马牙花纹,未婚少女用红绒缠着辫子盘在头上,留着刘海,被称作“布妮头”,已婚妇女则将长发盘成高帽状,环束几根深红色绒线,插上银簪。
  白云山是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三个核心园区之一,位于穆云畲族乡和晓阳镇境内。以火山岩、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和峡谷深切曲流地貌、河床侵蚀地貌为主,集壶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九龙洞景区在穆云畲族乡区域内,所谓“石臼垂天下,龙洞藏古今”,长达5千米的河谷里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壶穴石臼群,这些石臼的臼口或呈圆形、椭圆形,或呈蝌蚪形状,甚至爱心形状,有的石臼一眼见底,有的石臼盛着清水成为深不可测的碧水潭,数千个大小不一、深浅有别、形态各异、绚丽多彩的石臼遍布河谷,姿态万千。景区的核心景点九龙洞大洞套小洞,小洞连大洞,清泉汩汩,飞瀑连连。九龙洞内的飞天井是全国最大的单体石臼,洞顶穹窿“天眼”处天然嵌着一块圆石,在这一线天下“坐井观天”,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九龙洞石臼群的发现属机缘巧合,以前这些石臼群长期湮没在水底,不为世人所知晓,上游建起水电站蓄水后,这一奇观才得以浮出水面,曾引发地质学界、冰臼学界专家关于白云山石臼的争论和探讨。
  地处白云山景区核心区位的溪塔葡萄沟和虎头桃源是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穆云畲族乡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国三大葡萄沟之一”的溪塔葡萄沟系当地畲民们利用秀溪、詹溪两条溪流,在溪旁种植野生刺葡萄,溪面搭架,形成绵延近5千米的葡萄沟,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形成一道南国独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线。沿溪而下是依山傍水的虎头桃源,虎头村畲民以种植穆阳水蜜桃为主,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是穆阳水蜜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形成虎头桃花“沃野千里,竞相绽放”的盛况。每逢桃熟季节,枝头挂满水灵灵的水蜜桃,吸引商贩云集溪坂竞相争购。依托溪塔葡萄沟、虎头桃源,每年一度的刺葡萄采摘节、桃花节热闹非凡,成为汇集八方来客的盛会。
  穆云畲族乡区域宗教与民间信仰包容并蓄。白云山主峰“缪仙峰”是闽东第一峰,云遮雾罩,山重水复,形成以民间道教俗神缪仙为代表的民间宗教神秘文化。唐宋时期,较之福安的东部山区、南部沿海,西部的佛教文化不算发达,以三仙师为代表的民间道教闾山法门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明清时期,畲民信巫、好巫,巫风弥漫,畲汉村民共同推动临水夫人、马氏真仙、五显舍头、林公大王等信仰文化的兴盛。明末清初,西班牙传教士的足迹踏进白云山麓,天主教浸染了福安西部大留洋三十六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福宁知府李拔在《福宁府志》中记载了福安愈演愈烈的从教之风“……近复崇奉天主,容留洋人,念经从教,男女倾心,子衿不免。乾隆十年(1745)以来,屡犯大辟,顽顿如故”。①包括穆云山区在内的天主教穆阳教区是闽东天主教文化根据地之一。由多元信仰而起的信俗节礼,如迎神、游神、礼佛等活动,颇具地方特色。
  1984年,穆云畲族乡从穆阳公社独立出来。建乡的三十余年间,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最值得书写的时代,穆云畲族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穆云畲族乡地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宁武高速公路、省道下浦线、县道福穆线贯穿全境,白云山互通口设于桂林村,是福建省第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福安市“一市三区六组团”发展布局之生态旅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溪塔葡萄沟、虎头桃源、白云山,加之生活于此的畲民,青春洋溢的穆云畲族乡魅力十足。
  习近平在其记录闽东工作的《摆脱贫困》中收录《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一文提到:“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畲族文化是一个闪光点”,要“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使更多的人——外地区、外省市的朋友,海外的朋友,也对闽东之光有所了解,大家就会向往闽东,热爱闽东,把心血汗水浇灌在闽东”。②穆云畲族乡的亲水乡土、神秘自然和热情人文,是对闽东之光的淋漓展现,吸引着四海友朋前来寻访探踪。在穆阳溪与白云山一水一山间,穆云畲族乡正将闽东之光传扬开去。
  ①清乾隆二十七年版《福宁府志》卷十四,《学校志·风俗》。②习近平:《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第21、23、2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蟾溪村•梯田农事(2015年)王志凌摄

附注

①明万历《福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 ②明嘉靖《福宁州志》卷之一《镇市》。 ①清乾隆二十七年版《福宁府志》卷十四,《学校志·风俗》。 ②习近平:《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第21、23、2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穆云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设穆水白云映畲乡、基本乡情、文物古迹、畲族文化、旅游胜地、风土习俗、名人与名乡、艺文杂记、大事纪略等,记述了穆云畲族乡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穆云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