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村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063
颗粒名称: 富达村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4
页码: 193-196
摘要: 这个传统节日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已无从考证,仅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被停了十多年,于1978年又重新恢复。这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这山羊经母子俩精心服侍而康复。
关键词: 古田县 畲族 富达村

内容

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是富达村的祭祖日,庆祝富达蓝姓始祖千秋寿诞,这是具有原始宗教韵味的祖先崇拜,场面热烈壮观。这个传统节日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已无从考证,仅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被停了十多年,于1978年又重新恢复。这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这天,全村人都起的很早,穿戴整齐,一吃过早饭,热心的男女族人不分老幼齐集蓝公府,其中四人肩扛“唐节度使”、“明护候王”、“肃静”、“迴避”牌,锣鼓喧天,炮声震地,该村始祖文卿公、应潮公的神像由众人抬着,在“八仙”(戏班化妆)和族人及亲友的陪同下,沿着蓝公府——溪尾殿——朱垱——五景垱——桥头垱——旗杆兜东路——祠堂后门——下路弄——旗杆兜西路——蓝氏祠堂路线,游览村庄与田园,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在门前供桌摆各种果品,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喜庆始祖寿诞,祈求祖宗保佑风调雨顺,合境平安。尔后将始祖供奉于祖祠内,接受族人的朝拜与祭祀,并请来“闽剧团”演戏三至六日,此间亲友及四面八方游客云集富达观光,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直至正月十五日文卿公、应潮公神像从祠堂抬回蓝公府内,活动方告结;第二、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雪峰祭祖,声势浩大,几百人吃住在雪峰寺,祭祖活动热烈隆重;第三、踏青对歌,以歌声表述获取好收成的美好愿望和向往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与其他畲村不同的是,由于富达村历史悠久,历来重视教育,民族融合比其他畲村先进一步,故他们采用的是古田方言盘歌,这是该村最独特的;第四、雪峰崇圣寺祈雨,每逢富达村遇到特大干旱时,他们往往有往福州雪峰崇圣寺祈雨来缓解旱情,富达村的祈雨是全县闻名的,甚至连古田到雪峰寺沿途各地没有人不知道,传说应潮公定居富达后,与雪峰寺来往频繁,当真觉禅师得知富达地方虽好,但缺水,就告诉应潮公,每逢大旱年到雪峰祈雨,寺院长老必大力支持,有求必应,从那时起,只要富达逢大旱,必到雪峰祈雨,都祈来倾盆大雨,因此得到附近村庄和往返路上群众的大力支持。
  祈雨先要请道士择定吉日,打锣通知全村男女老幼吃素三日,一切鱼肉之类严禁进村叫卖。要准备二把响铳(俗叫三口灯)配备硝,火药、小铁锤、与制就杉柴尖数百个,还有香亭一个,旗二把,锣、鼓、小锣、大小钹,木杖二条,糕仔。去祈雨的队伍要选择三十个体力健壮的人,去龙井20人,10人在家工作,出发前一晚上集中在一起,衣服、裤带要换清洁,不准带雨具,每人一条手巾,包头擦擦汗用,由道士带队,子夜十一、十二点动身,去时不声不响。到雪峰后与寺中的长老结合进行诵经写疏,到第二日晚三点动身去龙井交瓶,龙井离寺15公里,山路极陡怪石嵯峨,奇形矮松杂木,倒垂滕蔓,龙潭两崖岩石如削,布满青苔,此地方不能失足。祈雨用的瓶是特制,瓶口用蜡密封。龙井深七、八丈,用细绳把瓶绑好,瓶与疏同时放入龙井里,长老与道士进行诵经做法,祈雨的人跪在井边呼救,浮在水面的疏与瓶能竖直沉入水中六七丈深。当把瓶提上来时,如果瓶中的水是浑的说明急雨,而且大,如瓶中水是清的说明雨可能慢。这时队伍整好放铳三声,马上动身返回(来回都是步行)三人配合二把响铳前行开道,二人扛清道、回避白旗,高大个子二人提旗头杖,沿途如遇有行人头戴斗笠或拿雨伞的示意要脱下,不得戴在头上。道士先生头包红色螺头布,腰扎围裙手提铃刀鼓角,乡村不管大小最好要一声鸣角能通过,后面的人轮流挑香亭与打锣鼓,最后二人带糕仔,因为沿途各村都办有香案烛火,茶水招待我们,所以要放下二包糕仔以表谢意。本村下午五点左右有二、三百人每人手提一面小旗,到吉巷、永安、薛后等地接雨,凡接雨与祈雨人,被雨淋身绝不感冒生病;第五、石头崇拜,富达村仍然保留着畲族的宗教风俗传统,即石头崇拜,这可以在许多传说故事中得以体现。据《富达畲村誌》记载:一是石牛与金鸡:那白牛跟蓝大郎来到富达后,辛勤劳动,以后这牛“正果圆满”升天做了神,留下石身。现在这块石还留在“石牛穴”。据古人传说,石牛经常在夜间前往平湖林樟村吃麦子,时常天大亮时才回来。后来怕被人察觉,就向雪峰山上的金鸡求教,金鸡说:“不怕,有我替你放哨呢!你放心吃吧,只要你在天亮前听我高声啼叫,便赶快回转,不就没事了吗?”有一天,雪峰山上天昏地暗,大雨倾盆,突然一阵炸雷,从那时起,石牛往平湖吃麦得提早回来,由于天黑,它只好沿着溪路回来,一脚高,一脚低。跑到富达村前村,一脚落空,陷在路旁烂田里,再也爬不起来,变成了大石牛。石牛身上有诗模糊不清,据说如果有人能全部念出,石牛就会复活。那石牛在溪尾溪石上留下的脚印,深深陷着,零零落落,至今还清晰可辩呢!而“石牛穴”里除了躺着长睡不醒的石牛外,旁边还有当年大郎带来的石锣、石鼓相伴着,成为富达村人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不解之谜。二是石将军奕棋:富达村寨顶岗半腰“上段头”路边有一块三尺见方的平坦石块,上面刻着端正的棋盘,曰“棋盘石”,距棋盘一尺之处立着一块丈余高的形如人身的石条,人称“石将军,”这个石将军却没了头。据传说,这里曾演绎着一段悲壮的故事,原来寨后(在富达寨顶岗的背面)也有个石将军,与上段头石将军原是好友,有一天他们俩在无聊之际,进行对弈,并相许以头来赌胜负,但当寨后石将军残局在即,上段头石将军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就在此时,狡猾的寨后石将军偷偷调换了“棋子”位置,使棋局发生陡变。最后上段头石将军输了那局棋而被砍了头,其身子仍巍立在此,他的脖子上至今还残存着红色的血迹,远望依稀可辩,令人叹息。三是出米石臼:相传富达寨顶岗,从半岗至岗顶之间有三个石臼,首臼出油,中臼出米,下臼出水。山下住着华岩子母子俩,日常生活靠华岩子砍柴勉强维持。有一天,华岩子上山砍柴回家,在半山上见一只被蛇咬伤的山羊倒在路边,伤势严重,华岩子一见起怜心,便将士草药捣烂包扎妥羊的伤口,并将它带回家调养。这山羊经母子俩精心服侍而康复。母子俩又把它放归山林,分别时,山羊跪地谢华岩母子俩救命之恩。
  有一天华岩子因家中米尽,忍着饥饿上山砍柴,爬树砍枝一失足跌地昏迷,被山羊发现,就吃力地拖着华岩子往前走,来到石臼处,华岩子突然而醒,见到三个石臼,一臼油,二臼米,三臼水,心里非常高兴,从此母子俩生活有了依靠。可每天所出的油、米和水正好供给母子俩生活,华岩子心感不满足,有一天华岩子上山,将三个石臼再凿大些,没想到这一凿便失灵了,再也不会出米、油和水,至今三个空石臼仍留在那里。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人物

华岩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