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构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05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机构团体
分类号: G127.573
页数: 3
页码: 182-184
摘要: 本节介绍了宁德市畲族歌舞团、闽东畲族博物馆、中华畲族宫、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畲族文物馆等内容。
关键词: 宁德市 文化事业 畲族 机构

内容

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畲族歌舞团于1988年组建,是全国唯一以畲族命名的民族歌舞团。现有演职员64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演员24名,60%的演员毕业于艺术院校。建团19年来,畲族歌舞团始终贯彻办团宗旨:坚持文艺“双百”方针,“双为”方向,努力创作民族歌舞艺术作品;以提高艺术水平为目的,弘扬畲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展示畲族民间艺术遗产;培养造就民族艺术人才,演出具有浓厚民族情趣、独特民族风格的节目,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先后出访国家和地区9次,深入基层演出1560场,在全国各种文艺演出比赛中共有10人荣获各类奖项7次。1994年我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蓝色家园》,荣获福建省第二届艺术节优秀创作、表演等六项大奖。2001年3月大型歌舞《多彩的山海》荣获福建省南片部分剧团调演优秀演出奖。2001年9月与省歌舞剧院联合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山哈·雅美》晋京参加全国第二届烽数民族文艺汇演荣获创作金奖、演出银奖、组织奖。《凤凰茶》荣获首届榕城“茶礼杯”茶艺大赛金奖。《行嫁·婚礼》、《寻郎定情》、《畲家的歌》等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节目,深受专家好评和群众喜欢,常演不衰。1995年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闽东畲族博物馆:以收藏、展示、研究宁德历史文物和闽东畲族文物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共有人员编制10人,目前有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馆藏文物以历史文物和畲族民俗文物为主,共3240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有478件,藏品类型有石器、陶瓷器、玉器、木雕等。最具特色的是畲族民俗文物,共800多件,大致分5个门类:宗教祭祀、服装首饰、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水下沉船出土的元代青釉瓷器也是本馆的特色藏品,共有2262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青釉瓷碗。闽东畲族博物馆于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05年宁德市博物馆成立后,两馆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6年博物馆迁往新落成的市文化中心(位于东侨开发区东兰组团)。2007年底,为庆祝东侨开发区建立十周年,博物馆投入40余万元对展厅进行装修并更新了陈列展览内容。博物馆新展厅面积800平方米,陈列分为宁德历史和闽东畲族两大部分,陈列文物800多件。宁德历史文物陈列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大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宁德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闽东畲族文物陈列则以丰富的馆藏内容,从宗教祭祀、服装首饰、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等方面展示了畲族的婚礼、不同地区不同样式的传统服饰以及生产生活习俗等面貌,为观众了解畲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提供一个直观而又生动的视角。近几年来,博物馆举办了出土文物展、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展、中小学文物科普知识展等,共接待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挪威等国际友人及全国各地的民族研究学者和各界人士计3万多人次。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9年7月1日开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座落在福安城关,南接闽东烈士陵园,东邻104国道,西伴富春溪,交通便利,建筑面积853平方米,展览厅面积为342平方米,对闽东畲族革命文物和史料全面收集、科学管理,展示闽东畲族革命斗争史,展出畲族革命旧址照片、图表120幅,革命文物76件,人物照片38幅,历史画4幅。1991年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被共青团省委命名为福建省学校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宁德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会:1986年成立了专门研究畲族文化的群众性团体——闽东畲族文化研究会。2006年该会重新调整更改为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会,有会员70多人,每年召开一次畲族文化研究和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以畲族文化为向导,以畲族歌舞团为骨干,畲族乡村文化实体为基础队伍,畲族文化艺术活动为契机,挖掘、整理、创作了畲族音乐舞蹈100多个,创作了大量反映畲族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各类作品,收集整理了民间口头文化作品600万字,撰写了40多本资料汇编,还收集了大量全国性的畲族文化史料。参加了全国畲族史学学术讨论会、多声部民歌座谈会,全国少数民族音乐年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畲族音乐条目的撰写。挖掘创作的畲族舞蹈如《新嫁娘》、《多彩的山海》、《凤凰茶》、《行嫁·婚礼》、《寻郎定情》、《畲家的歌》、《高山畲水情》、《畲赛欢歌》等均在省以上比赛中获奖,一批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情民俗和较高的艺术质量挤身大展。畲族文学创作也日渐繁荣,2003年,畲族文化学术会议在畲族的重要聚居地福建省宁德市召开,60多名专家学者为会议出席,我市钟亮《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和李晨《闽东畲族歌舞》的论文被列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出版的“八闽文化研究丛书——畲族文化研究”。
  中华畲族宫:为宣扬畲族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珍藏畲族历史文物,于1994年在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亭坪畲族村,距离市中心3公里,位于104国道与宁古省道公路交汇处,规划建设中华畲族宫。中华畲族宫占地面积100亩,1995年投资36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忠勇王殿,礼仪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题写了中华畲族宫宫名,并成功举办了95中国·闽东畲族民俗文化艺术节和面向21世纪畲族社区研讨会。2000年市委、市政府把“中华畲族宫”二期工程列为撤地设市重点建设项目,投入570万元,完成主体建筑装修,新建祭祖坛、龙头祖仗、民族大道、民族风情竹楼、宫内绿化等。主殿“忠勇王殿”面积656、6平方米,高13、2米,屋顶“挑角”、“飞檐”体同飞龙,殿前六根玄武岩廊柱雕刻有畲族农耕艺术图案,雄伟庄严;殿内忠勇王、三公主座像,用珍贵红豆杉雕成,富丽堂皇;礼仪台占地2200平方米,由花岗岩火板铺面,古朴凝重;汉阙大门突出汉代风格,庄严肃穆。宫门口广场及高耸的龙头祖杖,凝结着畲族人民对忠勇王至高无上的崇敬;祭祖坛,用于再现古老的祭祖仪式;忠勇王殿内装修、大门口辟邪石雕,都体现了浓郁的畲族风情特色;忠勇王殿内还陈列有畲族民间文物及照片资料。
  中华畲族宫建设落成以来,先后接待了李鹏、田纪云、布赫及省部级领导,国内外来宾、知名人士、干部群众等30多万人次,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开展。1996年11月,中华畲族宫协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畲族文化研究与发展。
  畲族文物馆:2001年计划投资360万元在中华畲族宫内建设畲族文物馆,开设“历史”与“现代”两个馆区,历史馆区将收集珍藏畲族传统文化文物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品,现代馆区展示闽东畲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取得辉煌成就。文物馆建成后,进一省丰富中华畲族宫文化内涵,将成为闽东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畲族风情旅游景点。畲族文物馆2004年动工兴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2007年进行装修布馆和园林绿化,馆分设凤凰厅、历史厅、现代厅、风情厅四个展厅,珍藏大量畲族文献典籍、服饰、生产生活工具等文物,全面展现畲族历史渊源、经济发展、革命斗争史、文化艺术等民族历史文化和独特风情。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