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屏南杖头木偶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016
颗粒名称: 十八、屏南杖头木偶戏
分类号: J825.57
页数: 2
页码: 146-147
摘要: 杖头木偶戏,原出于黄河流域,南宋时流传南方,因戏偶之头部与偶身为一根木棍连成一体,形如木杖而得名。南方杖头木偶较北方杖头戏偶小巧,且其杖用竹,偶头与一竹竿插入竹棍中,可作上下伸缩和左顾右盼表演,因形制略小,亦称小杖头木偶。屏南小杖头木偶戏于明未清初流入屏南。在沧桑岁月中,福建其它地方的杖头木偶戏都消失了,而屏南的杖头木偶戏得以保存并能演出。2007年8月,屏南杖头木偶戏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屏南县 杖头木偶戏

内容

杖头木偶戏,原出于黄河流域,南宋时流传南方,因戏偶之头部与偶身为一根木棍连成一体,形如木杖而得名。南方杖头木偶较北方杖头戏偶小巧,且其杖用竹,偶头与一竹竿插入竹棍中,可作上下伸缩和左顾右盼表演,因形制略小,亦称小杖头木偶。屏南小杖头木偶戏于明未清初流入屏南。在沧桑岁月中,福建其它地方的杖头木偶戏都消失了,而屏南的杖头木偶戏得以保存并能演出。因此,屏南杖头木偶戏是福建省仅存的小杖头木偶艺术形态,是一种既有民间艺术传统性,又是多种艺术综合的艺术形态,它在流传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木偶角色行当、偶身制作、剧目文本、声腔音乐、木偶戏台等配套的艺术形式,构成了具有不同于其它木偶艺术形式风格的杖头木偶戏表现特征。
  屏南杖头木偶戏的常演剧目,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宗教仪式剧,与平讲、乱弹通于佛教道教法事的愿戏及彩戏,如《八仙庆贺》、《三星庆贺》、《目连救母》等小戏。第二类是从神话小说中改编出来的,如《夫人传》中的《陈大奶出山》、《陈大奶脱胎》等,《西游记》中编出的有《流沙河》、《猪八戒讨亲》、《老鼠精》等。第三类是来自屏南地方戏剧种“平讲戏”的剧目,如《醉花亭》、《周三打虎》、《刘海戏蛤蟆》等30多本。由于杖头木偶戏表演形式的特殊性,其剧目不可能与其他戏剧文字形式相一致,因此,木偶师必须根据其表演特色,重新编演剧目。
  屏南杖头木偶戏的乐器与后台体制,基本上是按平讲和乱弹班的体制,音乐属于曲牌和板腔的结合,早期一个班的乐队为3-5人,后期增加到5-7人。传统乐器有堂鼓、大钹、大锣、小钹、小锣、京胡、二胡、指呐、笛子,后期增加三弦和提琴。木偶班每到一村,由群众“点戏”,并选择唱平讲戏或乱弹戏。
  屏南早期木偶较小,偶高仅0.3米,属于精木偶类型,因此,木偶舞台离地高1.8米,宽1.5米,深0.8米,这种设计是承袭古戏曲的舞美特征。台前左右两侧用红色布遮罩,台背部设有遮捂操纵者的帷幕,以及“出将”“入相”的木偶上下场门。台内左右两边设有竹管插座,供插站文武堂等偶角用,观众从正面欣赏。六十年代以后,由于观众增多,木偶改制高大,舞台也随之扩大到3×3米,加设幕位和场景。操纵者位于台内,给艺人持偶操作增加了戏剧台步表演的难度。舞台亦采用了扩音、光变、幕景等新设备,营造氛围,强调舞台布局的全方位效果,形成镜框式结构的多功能木偶舞台,突出了戏曲艺术的综合性。
  屏南杖头木偶由“头像”、“偶身”、“手”、“脚”、“活动管”、“命杆”、“手杆”等七个部分组成。“头像”早期有木刻和泥塑两种,后期纯用梧桐木雕刻而成。木偶头的脖子下方装有一根小竹竿,称“头杆”。偶身用竹筒、篾笼制成,后期有用旧棉絮扎成。偶身中间装一根小竹管,称“动头管”,边绑一根小木棒或小竹竿,称“命杆”。两个手和脚以木刻成,脚臂腕由两节小竹管或两段木木觉以线连成,两手腕下各装一根竹竿或铁线,称为“手杆”(操作杆)。偶身早期高为1市尺,后期增高达1.5尺。头像由人工雕绘而成的各种戏剧角色,专靠脸谱化装来体现人物特色和个性。偶头和偶身的外形必须“曲直不差”、“长短合度”,十分讲究躯体、四肢,以及关节的尺寸比例规格,而且特技木偶的头部还镂空,“藏机关以中动”。头部外层先打底色,再涂漆料油彩,使木偶头部更富有表情和立体感。因此,当木偶艺人通过“命杆”和“手杆”,以及内部机关暗线操作时,偶人便能“手舞足蹈”、“左旋右抽”,达到“贯彼五行”、“超越百戏”的拟人化、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2007年8月,屏南杖头木偶戏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屏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