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柘荣剪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95
颗粒名称: 六、柘荣剪纸
分类号: J528.1
页数: 3
页码: 127-129
摘要: 柘荣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自古民风淳朴,人民诚实豁达,因境内绿柳婆娑而别称“柳城”。柘荣剪纸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唐代,盛于清、民(国),具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柘荣剪纸以剪为主,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即可。柘荣剪纸不仅在乡间广为流传,成为新婚嫁娶、生日寿诞、小孩满月等民俗活动的装饰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家居装饰、会议纪念和收藏馈赠的佳品,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2005年10月,柘荣剪纸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柘荣 剪纸

内容

柘荣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自古民风淳朴,人民诚实豁达,因境内绿柳婆娑而别称“柳城”。柘荣剪纸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唐代,盛于清、民(国),具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它既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刚健、浑厚的特征,又具有细腻、古雅、秀丽、柔美的艺术魅力,给人以远古艺术的美感。柘荣剪纸以剪为主,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即可。它应柘荣民俗活动而传承不绝,积淀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观念及思维意识,作品中较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的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审美与文史价值,从中可以获得历史文化基因的启迪。柘荣剪纸不仅在乡间广为流传,成为新婚嫁娶、生日寿诞、小孩满月等民俗活动的装饰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家居装饰、会议纪念和收藏馈赠的佳品,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柘荣民间剪纸始于唐代,唐朝以后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中原流民迁入八闽定居带来了民间剪纸、布袋戏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并在柘荣乡间开花、繁衍、蓬勃发展。对柘荣民间剪纸渊源的探究,应了解福建的历史,据历史记载,自秦汉开始,中原汉人三次大规模迁徙入闽,随着“豪商巨贾多逃难于此,故备王方之俗”,大批中原百姓和文人学士的入闽,为福建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财富。由于柘荣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历史上长期与内地交往甚少,使原先来自中原的乡风民俗、民间文化(包括民间剪纸)在柘荣得以保留和传承。
  柘荣民间剪纸最早由民间刺绣的底样而得以发展起来的,多出自民间乡村巧女之手。她们多得艺于祖辈传授,八、九岁便学抠花样,在农事家务之余,用一把剪刀、几层薄纸,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依据,寄自己理想希望情操于剪刀,围绕节日、民俗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她们凭着对生活的体察,大胆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情感用剪刀再现出来。最早剪纸的题材和内容多依附于民俗活动,有用于贴在耕锄上以企盼来年五谷丰登,有贴于碗橱和灶边及陶瓷器皿上以祈福驱邪,有用于祈求生儿育女和幸福安康的剪纸,有覆盖于箱、笼、枕和坛口上的剪纸,还有用于祭祀招魂的剪纸,更有生日寿诞、新婚嫁娶的剪纸。发展到今天的兼具家居装饰、会议纪念、馈赠收藏的剪纸精品。
  1、新年新岁、婚丧嫁娶、小孩满月、生日寿诞和家居门窗、器皿、用具上的实用性内容的剪纸如窗花、礼花、喜花、鞋帽花、衣襟花、枕花、肚兜花等。
  2、围绕不同岁时节令和祖先祭祀、五谷丰收、节日祝福、人生礼仪等民民俗活动的剪纸,以祈福纳祥。形象地反映出柘荣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习俗。以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美满、幸福、平安、富裕生活的愿望。
  3、农民劳作之余作为纯艺术欣赏的花、鸟、虫、鱼,古代人物、传说故事等为内容的剪纸。作品丰富多样,形象细腻,含意微妙有以人物、植物、动物、器皿为造型,反映柘荣地区所保留的远古人类童稚古朴的观念和信仰。
  柘荣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和阴剪相结合。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不用粉本,只打腹稿,先剪外部轮廓,然后慢慢向内镂空,得心应手,一气呵成,就能剪出精美的窗花、喜花等。花样繁多大幅复杂的的作品,也只把要剪的物体在画面中安排好,然后简单勾勒轮廓,再用刀口细长、咬合整齐,刀尖锐利的剪刀,大小各一把,应用剪刀的功能以阳剪、阴剪再配上各种纹样,以剪刀的熟练和技巧进行剪制。小剪刀剪精细部位如动物、鸟兽的羽毛、花瓣、鱼的鳞甲等,大剪刀剪整体轮廓,一般由内到外,在意念下形成自然有节奏的变化,使物体生动、丰实、美观。
  柘荣民间剪纸多用满幅铺排匀称、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和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画面,使画面形象、生动,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饱满度,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柘荣民间剪纸风格鲜明,具有很强的地域个性。柘荣民间剪纸承传了中原文化的特色,是研究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主体风格古朴、浑厚、粗犷、写意。在艺术特色上,柘荣民间剪纸造型多变,造型大胆夸张、变形,不求对称,内部缕空,阴阳变化大小不一,黑白美显而易见,与黄河流域出土的陶俑极为相似,具有远古艺术之美,质朴而自然。许多作品稚朴可爱,外形随意挺劲、剔透鲜明。造型生拙、线条中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丝毫没有人为的雕饰感,达到了似与不似中国传统的艺术效果。
  柘荣剪纸既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刚健、浑厚的特征,又具有细腻、古雅、秀丽、柔美的艺术魅力,弥漫着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新一代青年剪纸艺人不断锐意创新,较完整地继承了老艺人的技法、风格,又充分展现了南方剪纸的细腻、雅致、秀丽、柔美,构图匀称,造型严谨,很好地运用了锯齿纹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艺术观赏性,并赋予时代气息,不断走向市场,使柘荣民间剪纸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柘荣剪纸从80年代起就参加了福建省民间美术展览、晋京展演,并曾10多次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埃及、丹麦、巴基斯坦、美国、巴西等国家以及港澳台交流,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福建美术馆、南京大学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院以及海外一些博物馆收藏。
  2005年10月,柘荣剪纸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柘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