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寿宁北路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85
颗粒名称: 四、寿宁北路戏
分类号: J825.57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北路戏是代表清代乱弹系统声腔的珍稀剧种,流行于闽东、北、中一带,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明末,闽东北各地的民间戏曲颇为兴盛。入清以后,习戏之风更炽。相传,道光、咸丰年间,福建唱乱弹的戏班甚多,按其流行区域,有“北路班”、“南路班”、“上路班”、“下路班”之分;后除活跃在闽北一带的“北路班”外,其他各路戏班相继散班。另有一说,北路戏是浙江泰顺、平阳、温州一带的温州乱弹流入闽东后发展而成。之所以称“北路戏”,是因为从北路传入之故。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寿宁 北路戏

内容

北路戏是代表清代乱弹系统声腔的珍稀剧种,流行于闽东、北、中一带,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明末,闽东北各地的民间戏曲颇为兴盛。入清以后,习戏之风更炽。相传,道光、咸丰年间,福建唱乱弹的戏班甚多,按其流行区域,有“北路班”、“南路班”、“上路班”、“下路班”之分;后除活跃在闽北一带的“北路班”外,其他各路戏班相继散班。另有一说,北路戏是浙江泰顺、平阳、温州一带的温州乱弹流入闽东后发展而成。之所以称“北路戏”,是因为从北路传入之故。
  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动乱经济萧条,以迎神赛社为主要生路的剧种都开始衰落,北路戏也趋式微,许多班社解散,其部分剧目音乐仅见于木偶戏及民间婚丧喜乐之“鼓箫班”(民间吹奏班)活动中。
  解放后,《槐荫记》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1959年10月举办北路戏训练班。1960年赴省参加戏剧会演,演出《烫火碗》。1960年10月成立寿宁县北路戏剧团。1964年以少年英雄张高谦为素材创作演出了《张高谦》参加福建省第三届戏曲现代戏会演轰动省城,成为戏曲界、文化界最热门的话题。1965年应江西、湖南两省宣传部的邀请赴赣、湘展演六个多月行程万里,演出400多场观众达四十万人之多,北路戏这一古老剧种与少年英雄张高谦的事迹在全国广泛流传、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1966年参加福建省春节慰问团慰问前线三军将士,足迹踏遍军港、营所、哨所、雷达站、舰艇,为人民子弟兵作为期一个月的巡回慰问演出。这一时期也成为北路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而后创作演出了新编历史剧《岳云出征》、《女大当家》、《流亡剧团的孩子们》等戏也都深受观众的好评,及专家认可。
  福建乱弹——北路戏作为剧种,其核心之唱腔曲调为平板系统,这一系统由若干曲调组成。
  北路戏各行当角色,在唱曲前都有“叫介”(或称“叫头”),如“哭介”、“叹介”、“诉介”等类,均用拖长的声调唱念,为无伴奏的干唱,然后转入唱腔。“叫介”用于不同场合,如公堂诉苦用“哭介”,徘徊悱恻用“叹介”,闲情自得念诗词用“吟介”,叙述情由用“诉介”等。行当不同,“叫介”声调各异。此外,大将出场登场高时,有时唱高腔,演员干唱,无音乐伴奏,由幕后帮腔。
  伴奏乐器主要是长膜笛,佐以麻胡(毛竹筒作琴筒。也称“大京胡”)、板胡、三弦、月琴、唢呐等。打击乐器与京剧相似。
  北路戏男女分腔,各行当各有特色,如小生用子喉(假嗓发声)。音色明亮、清脆,行腔潇洒自如。武生接近小生者用子喉。青衣,子喉发声。按传统,青衣由男性扮演,其音色凝重悲切,行腔深沉委婉。花旦,子喉发声。音色甜脆,行腔跳跃,婉转亮丽。亦有以本嗓发声。老生,原喉(真嗓)发声。音色苍劲洪亮,行腔悲怆苍凉。大花,原喉发声。音色浓重粗犷,以鼻音、脑后音为主,间用炸音。三花,原喉发声。音色清澈明亮,行腔诙谐活泼,常夹念、白于行腔中。
  北路戏内容丰富、形式复杂,具有鲜明突的地方戏剧种艺术形态特征。
  1、古老而开放的剧种个性
  北路戏是以北方吹腔为主的乱弹腔南传后,其表演艺术通过与高腔的融合,并吸纳当地流行的徽调牌腔和民间小调,形成闽东北最具影响的剧种,被时人称为福建乱弹。该剧种不泥古不保守.既具古老传承,又广泛接受新的戏曲声腔艺术,兼收并蓄,善于接受新声腔,不但在本地深受喜爱,而且在浙南闽北也深具影响。这与其古老又而开放的剧种个性特征分不开。
  2、强化肢体语言的特征性
  北路戏在数百年的民间草台戏演出活动中,总结出一套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其主要特征在于肢体之动作语言无论男女角色各种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各种丰富的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角色行为,进而推动剧情的进展这种强化形体动作,将人物内心活动外化,是建立在与唱腔相融合的基础上。因而与剧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产生许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在一些半文武戏中使角色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
  3、明快委婉的音乐特色
  北路戏的唱腔除极少数具有高腔曲牌体特征外,大多数均为板腔体音乐,正反宫音乐主要曲调都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圆顺、抑扬顿挫、富有叙事性的表现特征。对于历史题材、家庭题材、及现代故事题材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观众对于北路戏中的主要曲调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常可以众口传唱。
  2006年5月,寿宁北路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寿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