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霞浦畲族小说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80
颗粒名称: 一、霞浦畲族小说歌
分类号: I277.298.3
页数: 3
页码: 117-119
摘要: 畲族素有盘歌、对歌的传统习俗,这种以歌代说、以歌当哭、以歌传情、以歌达意,贯通整个生活的行为,霞浦畲民贴切地称之为“歌言”。歌言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的白露坑,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名重一方。现存的清代古民居和历史珍贵文物,更加凸显出白露坑村畲族人文文化的厚重。这是畲族灵活运用汉语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畲族 小说歌

内容

畲族素有盘歌、对歌的传统习俗,这种以歌代说、以歌当哭、以歌传情、以歌达意,贯通整个生活的行为,霞浦畲民贴切地称之为“歌言”。
  歌言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只有语言并无文字,常借汉字把畲语音韵记入手抄歌本。在畲村,民歌的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沟通情感,以歌论事,扬善抑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小说歌的发源地在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它诞生于清朝。最初由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懂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的人,将其改编成诗歌体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并结合本民族语言特点,进行再创作的民间文学。清代的白露坑,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名重一方。二百多年来,白露坑村民族习俗世代相传,尚存“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极富民族韵味。现存的清代古民居和历史珍贵文物,更加凸显出白露坑村畲族人文文化的厚重。小说歌属于畲族歌言的一种,又称“全连本”或“戏出”,畲民俗称“大段”,约有百余种。内容多取材于汉族民间神话故事、传说、章回小说、评话唱本等,题材广泛,情节生动。它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真挚感人的故事,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小说歌一词,是畲族人民的传统叫法,是一种长篇故事歌。题材内容大都取材于我国民间流传的戏曲、曲艺中的故事。白露坑小说歌有别于畲族日常杂歌。其基本特征一是它的叙事性强,有故事情节;二是具有严谨的结构章法;三是对正面或反面人物的形象刻划运用了多种技法进行艺术加工;四是每篇由众多的单首组成,单首的结构为四行,每行七字,类似汉语格律诗的“七绝”,最短的小说歌也有几十首;五是白露坑小说歌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作者的署名被巧妙地隐藏在歌尾,如钟学吉小说歌《末朝纲》的结束句:“做歌人在白露坑,谱分陈家讨有名,上字分做二下讲,士字加口是郎名”。第二句是因钟学吉寄名该村土主神陈师公做弟子,故又名钟陈吉。又如《钟良弼》歌的结尾:“造歌人在白露坑,不使出名出地坪,借问歌言谁来造,四十七都水磨岚”。让人仔细琢磨,耐人寻味;六是小说歌讲究畲语方言押韵,为了达到抑扬顿挫的氛围,以至字里行间常出现所谓的错别字,外人无法理解。这是畲族灵活运用汉语的最好诠释。小说歌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在群众中代代相传,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除独唱、对唱、合唱外,还有双声部重唱,叫做“双条落”,即“双音唱法”。由一个歌手先唱二个字或四个字,另一歌手紧接和唱,它是我国民歌演唱中的稀有形式。在歌唱过程中夹用“哩、罗、啊、依、勒”等辅助音的唱法,称之为“哎噜调”,反之为“平调”。
  小说歌在畲族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是畲族歌谣中的精髓,是畲族文学的最高形式,更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彰显形式,同时也是闽东最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艺术种类。小说歌的出现,结束了畲族无戏剧的历史,其影响面波及闽浙两省和全国,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又一朵鲜艳的文化奇葩。开展畲族文明史和畲族文学史的研究,离不开小说歌。对白露坑畲族小说歌的发掘、保护,是维系畲族文化有效的桥梁和途径。其次,白露坑小说歌已超越自身存在的价值范畴,成为整个畲族的文化遗产,因而,它作为一个民族文化进步标志性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
  2006年5月,霞浦畲族小说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