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73
颗粒名称: 一、机构设置
分类号: K872.573
页数: 4
页码: 106-109
摘要: 1981年为保护和管理好全市文物,根据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成立宁德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93年至2008年间,根据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及人事变更情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经历了二次变更。委员有地区公安处、工商局、财政局、交通局、老区办、海关、建委、民委、教育局、科委、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等单位局长或副局长和闽东畲族博物馆负责人等14个单位组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翁惠文主持文物委员会日常工作,傅熹任办公室主任、钟亮任办公室副主任。闽东革命纪念馆隶属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人员编制7名。目前三馆合计共有事业编制7人。公布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08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400多处。
关键词: 宁德市 机构管理 设置

内容

1981年为保护和管理好全市文物,根据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成立宁德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93年至2008年间,根据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及人事变更情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经历了二次变更。
  1993年1月29日,宁德地区行署宁署〔1993〕综239号发文调整文管会成员,由林思翔(副专员)任主任委员,江小源(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胜学(地区文化局副局长)任副主任委员。委员有地区公安处、工商局、财政局、交通局、老区办、海关、建委、民委、教育局、科委、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等单位局长或副局长和闽东畲族博物馆负责人等14个单位组成。闽东畲族博物馆馆长张登贤兼文管办主任。2001年9月13日宁政办〔2002〕140号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主任委员:陈兴生(市政府副市长)、副主任委员:翁惠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赵建生(市政府副秘书长)。委员有黄德辉、林家浦、陈德喜、叶芳晶、张茂英、薛卫星、黄传厚、凌庆贤、林茂惠、魏郑铃、余根庆、林华、缪云泉、陈恒宇、刘景春、陈利弟、傅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翁惠文主持文物委员会日常工作,傅熹任办公室主任、钟亮任办公室副主任。
  宁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12月成为常设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宁德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发展。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隶属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以收藏、展示、研究宁德历史文物和闽东畲族文物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共有人员编制10人,现有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馆藏文物以历史文物和畲族民俗文物为主,共3240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有478件,藏品类型有石器、陶瓷器、玉器、木雕等。最具特色的是畲族民俗文物,共800多件,大致分5个门类:宗教祭祀,服装首饰,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水下沉船出土的元代青釉瓷器也是本馆的特色藏品,共有2262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青釉瓷碗。闽东畲族博物馆于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05年宁德市博物馆成立后,两馆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6年博物馆迁往新落成的市文化中心(位于东侨开发区东兰组团)。2007年底,为庆祝东侨开发区建立十周年,博物馆投入40余万元对展厅进行装修并更新了陈列展览内容。博物馆新展厅面积800平方米,陈列分为宁德历史和闽东畲族两大部分,陈列文物800多件。宁德历史文物陈列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大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宁德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闽东畲族文物陈列则以丰富的馆藏内容,从宗教祭祀、服装首饰、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等方面展示了畲族的婚礼、不同地区不同样式的传统服饰以及生产生活习俗等面貌,为观众了解畲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提供一个直观而又生动的视角。近几年来,博物馆举办了出土文物展、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展、中小学文物科普知识展等,共接待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挪威等国际友人及全国各地的民族研究学者和各界人士计3万多人次。
  闽东革命纪念馆隶属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人员编制7名。座落福安市新华北路,占地12611平方米。主楼整体建筑汇集了民族传统和现代建筑艺术,富有时代特色,面积为3836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819平方米,序厅正面为一组大型浮雕《前仆后继、红旗不倒》装饰。1989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陈列内容反映闽东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闽东苏区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史迹。藏品的来源主要为无偿捐赠和有偿征集,其中二级品5件,三级品103件。
  纪念馆1995年被福建省团委命名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7年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命名为省直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03年省宣传部等命名为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2009年被省委党史办命名为党史教育基地。
  纪念馆利用《闽东革命斗争史》中的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与文物优势,请当地青、妇、宣、教部门组织观众来馆免费参观;并与所在地十几所大、中专、小学订立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协议单位。纪念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集团军军史办、福建省军区军史办、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省文化厅《志书办》、南安《叶飞陈列室》、“铁的新四军”摄制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撰稿组等交流资料和合作。2007年11月16日,迎来了中共中央“新四军”创建70周年活动代表团。
  宁德地区下辖有九个县市,有福安,古田,霞浦,福鼎,寿宁,周宁,屏南,柘荣,蕉城,由于各县市(区)文管办未设常设机构,其文物管理职能依托博物馆,各县市(区)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如下: 蕉城区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编制3人,现有人员3人。1989年将位于蕉北福山路60号的宁德天后宫辟为博物馆〔见宁政(1988)429号宁德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天后宫辟为县博物馆的批复〕。2003年在天后宫旁新建办公楼,面积166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67件,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40件。全区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个。1999年利用天后宫开展《建国以来福建文物成就暨“闽澳情”图片展》为契机,正式开馆运营。2004年,博物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组织了以莆田籍乡亲、福山社区、三都海上渔排社区等为主体的妈祖信众180多人,成立了“宁德妈祖文化研究会”,每年募集社会资金近50万元,投入到天后宫博物馆的修复建设中来,加上政府、文物部门的投入资金90多万,几年来累计投入达300万。
  柘荣县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7月,挂靠县文化馆,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目前三馆合计共有事业编制7人。柘荣县博物馆现有一个文物库房和一个民俗文物陈列厅及一个临时陈列厅,总面积530平方米,其中库房80平方米,固定陈列厅350平方米,临时陈列厅1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23件,其中三级文物109件。有2个历史名人分馆:柘荣县博物馆历史名人袁天禄分馆,展厅面积200平方米;柘荣县博物馆历史名人游朴分馆,展厅面积260平方米。全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东源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柘荣县的文物保护事业从原来文化馆的一个科室到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博物馆,长期坚持宣传贯彻执行国家保护文物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指示精神,认真做好流散文物的征集、收购,使许多珍贵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文物,为创建柘荣县博物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积极配合柘荣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县域范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历史名人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福安市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6月8日,人员编制2名,办公地点位于福安市公园路58号。其前身为福安市文化馆文物室,自成立后与福安市文体局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有271件,有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公布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08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400多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还有宁德市公布的畲族文化重点村两处。
  古田县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10月,人员编制2人,展厅面积100平方米,高低文物展览柜子21个,文物档案柜1个。现有馆藏文物430件,三级文物140件,其中青铜器时代石器52件,宋、明、清时期瓷器83件。有记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39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鹤塘的田地桥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关的吉祥塔,鹤塘的幽岩寺、“孝友无双”木牌坊和大桥的临水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鼎市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9月30日,人员编制2人,2004年调整福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市文物管委会办公室设在文体局,夏冰兼任办公室主任,郭芳娜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展厅面积300平方米,文物展览柜子12个,文物档案柜11个。现有馆藏文物200多件,一级文物2件、二级品3件,三级品113件,另外还有许多古石器、古陶器残片、古钱币等文物,仅钱币就有两万七千多枚。有记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18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其中马栏山遗址、分水关隘、白琳洋里民居、白琳三福寺双塔、太姥山国兴寺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宁县博物馆为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周宁县于2008年6月在县文化馆文博室的基础上成立周宁县博物馆。为独立法人股级事业单位,编制二人。馆藏文物900多件套,暂无馆址馆舍,办公地点在狮城镇桥南街36号文化体育局办公楼。周宁博物馆不可移动文物点80余处,其中63处被编入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包括青铜器时代遗址25处,古村落遗址、古窑遗址、银场遗址各1处,古井、古桥、古墓葬、古建筑32处,革命旧址3处。近年来文物工作不断深入调查,又陆续发现一批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点,并收集到900余件套馆藏文物。共有七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2月11日登龙桥和杉洋林公忠平王祖殿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霞浦县于2002年2月批准成立了县博物馆的组织机构,编制2人。2002年5月30日,县文体局在新落成的县文化中心大楼为博物馆挂牌,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立办公场所,腾出房间设立馆藏室,现有馆、厅面积约200平方米。抽调人员开展内勤、内务的基础性整理工作,县博物馆现有专业文物干部2名,另抽调1名局干部协助开展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文物的协调与宏观管理工作,2003年5月15日霞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决定调整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参加,协调与宏观管理全县的文物工作。现有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县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3个县级文物保护点。展出文物865多件,其中有革命历史、石刻、畲族、现代书画等七类出土、传世文物。霞浦县黄瓜山贝丘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霞浦就有了人类生活、生产的活动遗迹。
  屏南县博物馆2006年11月成立,编制3人。2008年6月任命张世带为首任馆长。办公地点设在屏南县府路1号文体局大楼内。馆藏文物50多件。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含百祥桥、千乘桥、万安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镇)2个。
  寿宁县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编制2人。2008年8月任命龚迪发为首任馆长,博物馆暂设茗溪新区图书馆大楼内,面积158平方米,设有专题馆——木拱廊桥展馆。馆藏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36件,一般文物169件。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全国重点重点文保单位1处(闽东北廊桥,含飞云桥、仙宫桥、登云桥、升平桥、鸾峰桥、杨梅州桥)、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8处。1995年1月1日,举办《寿宁县首届文物展览》。展出分6个部分,共展出文物500件(枚)。1997年元旦期间,县文化馆举办“文物拓片展”共展出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的文物拓片80多幅。2001年央视十套到寿宁拍摄介绍寿宁木拱廊桥的科教片《虹桥寻踪》,2002年7月央视十套首播、而后一套、四套重播。200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著作者、著名桥梁史专家唐寰澄教授到寿宁县考察木拱桥,并为寿宁题词:“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2005年3月18日,寿宁县文体局公布首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12处。2007年9月20-23日协助举办第二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思翔
相关人物
江小源
相关人物
王胜学
相关人物
陈兴生
相关人物
翁惠文
相关人物
赵建生
相关人物
黄德辉
相关人物
林家浦
相关人物
陈德喜
相关人物
叶芳晶
相关人物
张茂英
相关人物
薛卫星
相关人物
黄传厚
相关人物
凌庆贤
相关人物
林茂惠
相关人物
魏郑铃
相关人物
余根庆
相关人物
林华
相关人物
缪云泉
相关人物
陈恒宇
相关人物
刘景春
相关人物
陈利弟
相关人物
傅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