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宁德维护古迹的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64
颗粒名称: 四、宁德维护古迹的历史
分类号: K872.573
页数: 2
页码: 85-86
摘要: 宁德维护古迹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明万历年间,洪水冲毁福安县城,两只造于宋代的石狮被保存在重建的县衙内,至今石狮尚存福安市富春公园内。明永乐五年始,支提寺陆续收到御赐紫衣、鎏金毗卢佛、千圣天冠铁佛、《北藏经》、明宫廷御碗等物品。寺僧极为重视,建有专门的楼阁加以保护,至今此物依存。至清康熙八年宁德人崔从修《宁德支提寺图志》记述了支提山的渊源及合理修复名胜古迹的建议。
关键词: 宁德市 文物 古迹维护

内容

宁德维护古迹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明万历年间,洪水冲毁福安县城,两只造于宋代的石狮被保存在重建的县衙内,至今石狮尚存福安市富春公园内。明永乐五年(1407)始,支提寺陆续收到御赐紫衣、鎏金毗卢佛、千圣天冠铁佛、《北藏经》、明宫廷御碗等物品。寺僧极为重视,建有专门的楼阁加以保护,至今此物依存。至清康熙八年(1669)宁德人崔从修《宁德支提寺图志》记述了支提山的渊源及合理修复名胜古迹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福安组建第一个人民文化馆,馆内设有陈列室,兼管文物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宁德文物工作没有专设机构,由文化局兼管,各县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由各县文化馆兼管。直至1981年4月成立宁德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由1名常委部长兼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统战部部长、文化局局长兼副主任,设委员13员,由教育局、公安处、民委、水电局、科委、财政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建委、老区办、师专、群艺馆各一名任委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文化局,由文化局一名干部分管,负责日常事务工作。自成立宁德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以来,特别是2003年12月宁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为常设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宁德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发展。至2007年12月,宁德相继成立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蕉城区博物馆、古田县博物馆、福鼎市博物馆、霞浦县博物馆、福安市博物馆、屏南县博物馆、寿宁县博物馆、周宁县博物馆、柘荣县博物馆,文博队伍不断壮大,各县也成立文物管理机构,研究人员和职工人数达40余人。迄今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3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2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4处,共收藏有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和民族文物8000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200多件。宁德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41个,畲族文化重点村4个,还分布着涉台文物49处,反映了宁德与台湾之间深厚的血脉联系。
  1993-2007年来宁德的文物考古得到进一步发展,为配合基建工程和解决重要学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发掘和专题调查。已发掘的古遗址和古墓葬达50余处,揭露出许多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同时,还加强了古建筑的修缮和古遗址、古墓葬、石刻、近现代史迹的保护。部分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恢复了原貌,建立了科学档案。重点维修了包括福安狮峰寺革命旧址,霞浦大京城堡和蕉城区天后宫在内的一批遗存,使得一些濒危的文物得以保存。目前,已发表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和包括古建筑、石刻、出土文物研究等方面的论文五十余篇(册)。重要发掘报告有《霞浦黄瓜山贝丘遗址》、《宁德飞鸾窑遗址初探》、《宁德霍童芦坪岗瓦窑岗发现的旧石器》、《宁德霍童山考古调查初步收获》等;研究专集有《宁德文物》、《宁德霍山研究集》、《宁德市虹梁式木构廊屋桥考古调查与研究》、《文明的足迹》,还创办有《闽东革命文物》《闽东畲族革命文物》等专业刊物。随着宁德人民对文物事业的日益热爱,各级领导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和法治建设的日益完善,宁德文物工作将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