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宁德的古建筑、碑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62
颗粒名称: 二、宁德的古建筑、碑刻
分类号: K872.573
页数: 4
页码: 80-83
摘要: 宁德的古建筑、碑刻等地上遗存数量较多,分布遍及境内各县(市、区)。现存的古建筑主要包括城堡、桥梁、牌坊亭阁、寺观、庙宇、祠堂民居和石塔经幢等。在反映出各类古建筑丰厚内涵的同时,在地域分布上,显示出沿海以宋至明代城堡纵横交错、山区以明清桥梁及庙宇居多的大致格局。
关键词: 宁德市 文物 古建筑 碑刻

内容

宁德的古建筑、碑刻等地上遗存数量较多,分布遍及境内各县(市、区)。
  现存的古建筑主要包括城堡、桥梁、牌坊亭阁、寺观、庙宇、祠堂民居和石塔经幢等。在反映出各类古建筑丰厚内涵的同时,在地域分布上,显示出沿海以宋至明代城堡纵横交错、山区以明清桥梁及庙宇居多的大致格局。
  宁德古城堡保存不少,共有32处,尤以霞浦县居多,达23处,是全省历史上建城堡最多的县。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大京、传胪、吕峡、后首、外浒,设有敌楼、走马道、拱门和女儿墙等。大京城堡位于霞浦长春镇大京村,历史上是海防巡检所在地。城堡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御倭寇入侵而依山修筑城垣。明万历二年再拓出。花岗岩石砌筑。城围2815米,城基5.6米,城高6.5-9米不等,顶宽3.6米,设东、西、南三个城门,北面靠山,东门为月城。冷城城堡位于福鼎秦屿镇冷城村,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城堡沿潋溪而建,由乡人叶、王、杨、刘等四姓家族分段而筑,砖石结构。城堡为圆弧,周长1127米,高5.6米,宽4.6米。设东、西、南三个城门,北面靠门。宁德境内特别是沿海地区在明代建有如此多且规模大的城堡,是因为当时倭寇在我国沿海活动猖獗,时常骚扰掠杀当地人们,为防御倭寇入侵,朝廷与沿海人民同心协力,建城堡以御倭寇。宁德城堡是日本入侵我国和国民奋起抗击的历史见证。
  宁德古桥梁特别是虹梁式木构廊屋桥(木拱桥)独具特色,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保存之完整在我国实属罕见,引起有关专家的惊叹。区域内发现有54座,仅寿宁县就有19座。虹桥号称活化石,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有描绘。虹桥是中国古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品类,其文化价值和内涵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重视。位于屏南县的万安桥,始建于宋代,桥长96.6米,宽4.7米,东面有石阶36级,西面10级,全长130米,是我省现存最长的一座木拱廊屋桥。五墩六孔,孔跨不等,墩呈船形,花岗岩石砌筑。墩上用八根圆木采取叠架式做为梁架,上铺横板,廊屋共37间,单檐悬山顶。横溪桥,又称升平桥,位于寿宁县城关镇东,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木拱廊屋桥。桥长23.4米,东西桥头各有石阶三级,单孔跨度23.4米。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桥架用条木交叉衔接与梁木串固而成。廊屋共九间,中间是重檐歇山顶,以斗拱层层出挑承托藻井。屋架为穿斗式,雀替有雕刻。2006年5月,屏南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寿宁鸾峰桥、杨梅州桥、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古田田地桥、柘荣东源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0月,在寿宁成功召开国际廊桥学术研讨会。牌坊亭阁在我市各地皆有分布,为木、石结构,以木构为主,保存下来的主要是清代建筑。如位于古田鹤塘的孝友无双坊,为节女黄九姑而立,建于清乾隆年间。木构,四柱三间三楼,高约8米,台基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当心间为单檐五脊顶,脊下有泥塑人物、花鸟等。富达张氏节孝坊位于古田县平湖富达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立,石构石牌坊,四柱,三间,三楼,高5米,宽4.8米,中间宽2米,两边各1.5米,皇帝赐礼,圣旨镶在石牌坊上端正中央,上盖宝葫芦,圣旨下是四楷书匾额:“冰雪为心”,两旁刻对联:“松筠耐守千秋操,节厉素惟蔌青珉而不朽;铁石长留万古铭,恩登丹桂标彤管以流芳。”周宁咸村文昌阁建于清同冶五年(1866),占地760平方米。座北朝南,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门楼、文昌阁、内殿。门楼为单檐悬山顶,内殿为单檐歇山顶,阁为木构建筑,高约15米,周长32米,八角二层攒尖顶。唐、宋寺观和祠庙建筑仍有存留。福安狮峰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大雄宝殿为抬梁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殿内有24根方形石柱,每根高达丈余,围径二米多,为唐代遗存。现存的寺观庙宇及祠堂民居俱为明清所建,著名的有:寿宁报祖祠、福鼎瑞云寺、古田极乐寺、柘荣仙庙、福安三宝寺、屏南孔庙、周宁灵峰寺、霞浦天后宫以及周宁郑氏宗祠、古田余氏宗祠和福鼎孔氏宗祠等。其中道观和祠庙多与风景胜地相结合,或以山势地形建构,气势壮观;寺院以园林设计见长,景致清幽,而天后宫沿海县(市)皆有,分布在海边,这是为纪念海上保护女神妈祖的缘故,反映了宁德的渔民文化。而最负盛名的是蕉城支提寺和古田临水宫。古田临水宫是陈靖姑(奶娘)的祖庙,创建于唐贞元六年(790),现存建筑占地911平方米,造型玲珑华美。梁柱、门、窗、板壁及戏台上下木雕艺术精美丰富,柱础石鼓为缕空石雕。莲花藻井、天花板彩绘层次突出,壁上保留有陈靖姑降妖除魔传说的清代壁画,屋脊等处泥塑保存完整,屋顶翘角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整个建筑清代风格明显。支提寺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建,初名“华严禅寺”,为天冠菩萨的道场。支提寺以珍藏历代珍贵佛教文物而被誉为“海内第一禅林”,寺内现存的1000尊“千圣天冠”铁佛是明永乐年间仁孝皇后赐给的。寺内还有御赐的明万历年间紫衣和铸铜鎏金大毗卢遮那千佛托一尊,还有正统年间内府刊本《北藏经》6780卷以及五爪金龙紫衣和包釉御碗,均为稀世珍品。霍童水渠为隋谏议大夫黄鞠修建,是我省最早的隧道水利工程,也是全国最先的隧道水利工程之一。历时两代人,以“火焚水激”法开通。如今仍保存有6段总长72米的隧洞,直到建国初期还在发挥灌溉作用。传统民居遍布境内各地,集大成者首推福安廉村和霞浦白露坑村。廉村至今仍保留着长达千米的宋代官道和1400米的明代城堡,还有许多古建筑和雕刻等。古城堡环村而筑,厚16米,高4.4米,原设8个门,现存6个。在沿溪的一段城墙中尚有2座完好的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官道由3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组成,中间镶着精心拼花的细小鹅卵石。村内还有13座明清时代的民居,民居布局完整,地方特色突出。1999年底,廉村被授予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白露坑村山青水秀,碧水环绕,山石多姿。畲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产生活,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主要有龙溪宫、双福桥、古民居、永庆寺及古歌本、民俗文物等。白露坑村蕴藏着丰厚的畲族文化遗产,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于200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宁德存有唐至明清各种类型的塔有12座,主要是石构。著名的有福鼎椤迦宝塔,建于唐乾符六年(879),是我省现存古塔中较早一座;古田吉祥寺塔和幽岩寺塔,为宋代遗存。造型典雅秀美,每层八面均有浮雕佛像,神态各异,佛像下面雕有走兽、花纹,此外还有蕉城同圣寺塔、福鼎三佛寺双塔和昭明寺塔等。经幢仅在霞浦有发现,原系唐宋寺庙之物,现移赤岸桥头村,石构,高2.3米,幢身每面上部浮雕莲花坐佛,下部阴刻:“南无多宝佛”、“大圣泗洲菩萨”等,整座造形古朴,刻工刚劲,保存完好。
  宁德现存有各类碑刻和摩崖石刻100余通(方)。境内发现最早的当属“霍童洞天”碑,该碑原为鹤林宫旧物。残高110厘米,宽76厘米,厚13厘米,阴刻篆体“霍童洞天”二行四字,字径逾尺,下款阴刻隶书“天宝敕封”四小字,当刻于唐天宝年间(742-756),是研究道教文化的珍贵资料。霞浦建善寺存有自宋至清代碑刻20多面,号称“闽东碑林”,有着极高的史料和书法价值。其余如反映旅游乐趣的北宋“井里潭摩崖”,反映神话传说的南宋“龙井记摩崖”,反映理学文化的明代“星球岩摩崖”,反映治水工程的清代“三坝记碑”,反映闽台血缘关系维护台商利益的清代“保护台商告示碑”,都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