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德旧石器时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59
颗粒名称: 一、宁德旧石器时代
分类号: K872.573
页数: 5
页码: 80
摘要: 宁德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地下遗存非常丰富,其类别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和窖藏。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最早、延续最长的阶段。6月中旬至7月初,对芦坪岗地点进行科学试掘,找到了产出石器的原生层位,从中发现石核、石片、石器。宁德新石器时代已有一定规模的先民在此劳动生息,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区域较多,共发现遗址30多处,其中以马栏山遗址和黄瓜山贝丘遗址最具特色。宁德这一时期遗存发现较多,有200多处,正式发掘的遗址,有9处。这类器物是黄土仑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类。隋唐时期,汉族迁入宁德人口增多,畲族也不断进入,各民族为宁德生产力和文化发展不断努力。
关键词: 宁德市 文物 古遗址

内容

宁德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地下遗存非常丰富,其类别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和窖藏。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最早、延续最长的阶段。由于宁德考古力量的薄弱,区域内无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先前一直认为宁德史前文化遗存最早的年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左右),2000年5月为配合“宁德古文明研究会”的召开,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对宁德霍童溪一带的史前遗址进行专题调查。复查商周遗址多处,新发现一处(芦坪岗),并在芦坪岗和瓦窑岗两地点采集到3件打制石器和少量打制石片。6月中旬至7月初,对芦坪岗地点进行科学试掘,找到了产出石器的原生层位,从中发现石核、石片、石器。这些旧石器的发现,把宁德的历史一下子推前到至少一万年以前,填补了本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其对丰富宁德史前文化史料、建立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将有重要科学价值,产生深远影响。其石器有一部分是用花岗岩作为原料,这在已发表旧石器材料中的论文还不多见,独具地方特色。
  至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和农耕技术、畜牧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宁德新石器时代已有一定规模的先民在此劳动生息,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区域较多,共发现遗址30多处,其中以马栏山遗址和黄瓜山贝丘遗址最具特色。马栏山遗址位于福鼎市店下镇巽城下底湾西约20米,海拔20-40米,遗址范围:东西长250米,南北长500米,面积12.5万平方米。有两断崖上文化堆积层较规整,大约距地表1.6米以下,堆积层厚约0.7-1.2米,发现整层的石器、石片及陶片,为一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所遗址,年代距今4000年。采集标本有残石锛、石斧、有肩石锛、打制石片、网纹陶、素面陶、回纹陶、篮纹陶、黑夹砂陶等。黄瓜山贝丘遗址位于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村西北的一座相对孤立的山丘上,海拔50米。遗址范围:东坡约4000平方米,东北坡约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最厚处达5米多,在断崖上可看了距地表约1.2米处的贝壳最密集层,厚约1.2米。东北坡贝比较大,西坡贝壳较碎,堆积层有很多动物骨骼,采集标本有彩陶纺轮、贝壳、石锛、残石戈、石族、兽骨、夹砂陶、彩陶、回纹陶、篮纹陶、素面陶、凸棱纹陶等,为一处新石器晚期遗址。1989年12月、2002年5月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进行了两次发掘,分别于遗址东部、西部及北部三区开探方探沟等计60个,连同扩方发掘总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了古墓葬、建筑遗迹和部分灶坑、贝壳坑等,出土了大批石器、骨器、陶器残片和碳化谷粒等,使我们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性质及所属文化类型以及同我省和邻省地区发现的先秦古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黄瓜山文化遗存的年代大体处在距今3500-4000之间。其文化遗存的基本内涵中,最具代表性并最富特征的是橙黄陶、施衣陶和彩绘陶,这在宁德各地均有发现,与台湾高雄凤鼻头贝丘遗址、园山诸遗址出土的同类陶片极为相近,表明3500多年前宁德同一水之隔的台湾文化交流和传播关系已十分密切。
  夏、商、周三代(夏、商福建为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从此进入了文明时期。宁德这一时期遗存发现较多,有200多处,正式发掘的遗址,有9处。典型的有狮子岩遗址和浮垱山遗址。狮子岩遗址位于霍童溪南岸石桥村西约500米,为一独立小丘,海拔160米,文化堆积层发现于东坡岩棚下,深约1米,采集到的标本有河床砾石制品、磨光夹砂灰陶片、夹砂灰色或黑色软陶片等,器形有宽沿釜、罐等。这种位于河边,相对高度50米左右的洞穴或岩棚是古代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这处遗址其年代为夏商时期,已进行过考古发掘。浮垱山遗址位于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东南约300米,海拔40米,遗址范围约10000平方米。东坡和南坡的断崖上发现有文化堆积层,东坡发现红烧土层厚约30厘米,里面含有陶支座及大量陶片,南坡堆积层约1米,里面含有陶片、烧土和炭屑。采集标本有石锛、砺石、陶纺轮、席纹陶、方格纹陶、素面陶、玻琅纹陶等,为一处夏商时代遗址。
  2000年7月,对宁德蕉城区芦坪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一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发现墓葬及濠沟等遗址,出土了100多件陶器、玉器、石器、青铜器等文物,这些收获在宁德地区先秦考古研究是空前的,在全省考古来说也是一次较重要的发现。遗址分布在依山傍水的山坡上,边缘地带修筑有濠沟,用于排水和防御野兽侵袭;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壁修整平直,随葬品多置放于两侧。器形组合有豆、罐、瓮、青铜锛等,器物时代特征鲜明。其造型、制法与闽候黄土仑文化遗址出土器物相似,陶质较纯,烧成温度较高,造型多为折颈、折肩,上半部多刻划弦纹、几何形纹,下半部多拍印方格纹,仿铜作风强烈。这类器物是黄土仑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类。因此,芦坪岗遗址年代当与黄土仑文化年代相近,约在西周时期。遗址中出土的的陶器以釉陶为主,其中曲折纹罐、凹弦纹豆最具特色,多在器物肩、颈部贴附一对或两对如意形饰物。这类器物在安徽屯溪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遗址中,也常见有这类陶器出土;青铜锛平面呈方形,横剖面扇形,弧背,中空,銎部有一宽带状箍饰,同类器物见于我省莆田、同安、松溪、政和等地遗址中。说明宁德与古越文化一脉相承,属东南沿海印纹陶文化系统。
  春秋至秦汉时期,闽越族先民曾两次被迫迁往江淮一带。这一时期,宁德境内遗存发现极少。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中国北方频繁的战乱在破坏当地的生产力的同时促进了宁德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他们为了避难纷纷携族入闽之后辗转落籍宁德,带来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西晋末年中原相继发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中原士族举家来宁德生息更多。三国时期,吴国开始经营宁德,致使这一时期社会大发展,宁德境内遗存丰富,反映各民族间文化融洽,所设“温麻县”其碑现存霞浦县博物馆。
  宁德境内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已发现120处,经发掘、清理的有26座,主要集中在霞浦县。东吴墓葬,位于霞浦沙江镇古县村后垅路。为砖砌券形墓,砖有铭文“汉永安六年三十吉乍”、“汉永安温麻×年××吉乍”,反文隶带揩书。另一侧有蓖纹、网纹、绳纹、人像等。南朝墓葬,位于霞浦县古村北面约100米。墓平面呈“凸”字形,墓砖为楔形及平砖两种,侧面印有各种纹饰。墓分为甬道和墓室二个部分,甬道左右为流水沟,出土有古代茶具、五甬盘、托杯、三足炉、三中碟、双耳小罐、烛台等十二件冥器。此外考古队还在沙江镇清理西晋、南朝墓葬共14座,除三座为“刀”字形,其余均为“凸”字形封门墓,墓砖为青灰色、红色两种,有铭文,另一侧有卷云纹、叶脉纹、钱纹、素面等。出土有盘口壶、插杯、四耳罐、双耳罐、锥斗、钵、鸡首壶、大碗等冥器。这些反映了宁德在魏晋时期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相互融合。
  隋唐时期,汉族迁入宁德人口增多,畲族也不断进入,各民族为宁德生产力和文化发展不断努力。这一时期宁德内遗存数量较多,其特点是不少遗址反映各民族间文化融合及道、佛教性质的遗存引入注目,是佛、道两教的全盛时期。仅从《宁德霍山事略》就可看出宫观寺庙建设的盛况,梁大道二年(528)至隋初,褚伯玉及传人鼎建规模宏伟的道教宫观鹤林宫,是福建省最早的道教宫观。唐元和十四年(820)八都祭山建双峰寺,第二年在霍童山建甘露寺,现存。唐开成二年(837)今赤溪龟山院前村建龟山禅寺,是宁德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的古寺。唐咸通二年(862),建霍童镇“禅林寺”是著名的古寺之一。同年建成灵山寺、凤山寺。唐咸通三年(863)建玄明宫,九年(868)建小支提寺。唐乾符元年(872)建香积寺。2000年考古发掘的有鹤林官遗址和国兴寺遗址。霍童山在宋以前是南方道教中心,位居三十六小洞天之首。明何乔远《闽书》卷三十载:“鹤林宫,在霍童村,褚伯玉修真之地。”宋代以后鹤林宫随着道教的式微而荒废,其旧址在今霍童镇东南角。鹤林宫的一些遗物如瓜楞形石柱等被劈成石板材用于搭桥铺路,这些瓜楞柱直径近60厘米,有百余根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水利,可以想见唐时鹤林宫殿堂建筑是何等巍峨壮观。国兴寺遗址在福鼎太姥山下,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废于宋代,现存石柱360根,基座为覆盘莲花础,占地2500平方米。
  宋代及其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特别是南宋建都杭州,宁德的政治、经济地位日趋上升,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宁德古窑址数量很大,境内各县(市)皆有分布,达130余处,以南宋期间居多。创烧于南宋的飞鸾窑,延至元代,窑址范围达3000平方米。有黑釉和青瓷两种。1996年6月,配合基建,我们进行了发掘研究,其特征及其使用的一些窑具和制造方法与建阳水吉窑有许多类同之处。如釉色以黑为主,出现兔毫的窑变现象;敞口小圈足;较多使用漏斗或匣钵、垫饼叠烧,可见建窑对飞鸾窑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建盏”相对来说“飞鸾盏”轻巧;飞鸾盏胎质细腻坚硬,胎色呈白或灰白色,而建盏的胎质较粗松,胎色紫黑;飞鸾窑兔毫长而密。在飞鸾窑的堆积中,黑釉与青釉具有共存关系,证实是同一窑炉烧成的,表明黑釉与青釉是同时烧造的。其青釉的生产受浙江龙泉窑影响较大,这种趋势的形成是南宋时期封建王朝偏安杭州,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以及海外交通贸易活动日益繁荣的结果。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