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草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875
颗粒名称: 甘棠草席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71-72
摘要: 甘棠村开基始祖颙公唐时自古田梅洋迁入,繁衍生息,日渐发达。因村落依山面田,村中肥水沿沟渠汇集流灌村郊田洋,以致近村土名下井丘一片田地由于长年肥水浇灌,土壤过于肥沃,屡种水稻都因田土含氮量太高而徒长,后期则瘟死绝收。先人有鉴及此,为了发挥近郊肥田的优势,乃于宋代从盛产草席的梅洋引进席草,经试种成功,且获益颇丰,遂推广种植而成为甘棠的支柱副业。席草属草本一年生植物,茎杆呈三角形,顶端开丛状小花,三月间,谷雨前后以培育的草头移植,经过两三次除草追肥,七月间即可收割。甘棠草席作为一宗特产,过去曾盛极一时,产品以其结实耐用,凉爽通风而畅销本县外,还远销到古田、建瓯等地区,深受欢迎。
关键词: 工艺 草席 屏南

内容

甘棠村开基始祖颙公唐时自古田梅洋迁入,繁衍生息,日渐发达。因村落依山面田,村中肥水沿沟渠汇集流灌村郊田洋,以致近村土名下井丘一片田地由于长年肥水浇灌,土壤过于肥沃,屡种水稻都因田土含氮量太高而徒长,后期则瘟死绝收。先人有鉴及此,为了发挥近郊肥田的优势,乃于宋代从盛产草席的梅洋(今沂洋村头)引进席草,经试种成功,且获益颇丰,遂推广种植而成为甘棠的支柱副业。
  席草属草本一年生植物,茎杆呈三角形,顶端开丛状小花,三月间,谷雨前后以培育的草头移植,经过两三次除草追肥,七月间即可收割。然后用“草撕”(即用竹片削制成尖刀状的竹刀)撕成两片,晒干即是干席草,其质地柔韧,色绿有光泽,是织席的好原料,席草即因此而得名。
  织席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是木制的“席床”(织席机主架);竹制的刻有阴阳坎,中钻小孔用以穿席经的“席较”;竹制扁条形长约1.5米,顶端刻有斜凹槽的“席批”,竹木制放置席草的小梯和纺席经用的纺车等。
  织席的工艺流程大致是:先把大麻韧皮纤维用水浸透,撕成细丝,用纺车纺成长条整卷的席经,连同准备好的席草备用。操作时由两人合作,先在席床上穿好席经,然后由一人“溜草”(即用席批夹席草逐条穿过席经),一人“搬较”(即用“席较”将穿过经线的席草向下压挤,使之平整结实),织完还要按序依次扎好席边,以免崩散。
  这些操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也很讲究,没有熟练的技术,操作的手势不正确,就不能得心应手,不但影响速度,还会出差错。一对配合得默契的好搭档一天能织出四至五件好席,工效相当可观。
  甘棠织席业的兴起,使80%的农户都种植了席草,发展了家庭织席业,发挥了妇女的作用,而且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这对缓解农民生活中的油盐衣着,人情应酬方面的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解放后一直到七十年代初仍长盛不衰,有过自已辉煌的历史,“大跃进”期间还曾创办过集体织席厂。
  “富达草鞋薛洋笠,管洋鞭炮甘棠席”。甘棠草席作为一宗特产,过去曾盛极一时,产品以其结实耐用,凉爽通风而畅销本县外,还远销到古田、建瓯等地区,深受欢迎。
  随着国家的昌盛,工业、科技的突飞猛进,经济不断繁荣,新产品不断问世,物美价廉的外来席,化纤产品、品种档次繁多的床垫,已逐步取代了相形见拙的草席,所以自七十年代后期,甘棠席由于工艺陈旧,缺乏创新而失去竞争能力,由于市场缩小,效益低微,且由于新兴企业的迅速发展,副业门路的不断增广,同时也因建设田地面积减少,传统草席景况一落千丈,到现在就只有几户农民少量生产,算是甘棠席仅有的标本了。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闽东日报社

本书收入“屏南县政协初期工作的回顾”、“全国政协委员莅屏扶贫工作”、“抗日时期的屏南”、“中国夏香菇之乡”等34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乃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