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土产靛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874
颗粒名称: 屏南土产靛青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1
页码: 70
摘要: 古时候民间用布以染大青(即黑色)、大蓝的土布为主。屏南的靛据传说始种于唐朝前后,由北方染工引入。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足适合种植靛。靛经加工后,为我县当时数量可观的外销物产,至清朝已达年产千担以上的茂盛时期。例如本县28都禹溪村的张氏外兴公、日星公,曾开发大片的山地种植靛,产品曾贩运于江苏、浙江及本省泉州、福州一带并发了财。后因国外洋靛输入,各地印染厂均用洋靛,我县靛业衰落。抗日战争时期,舶来品断绝,我县靛业复苏,双溪、乔溪、考溪一带的靛又受青睐,但产量大不如前了。
关键词: 屏南 土产 靛青

内容

古时候民间用布以染大青(即黑色)、大蓝的土布为主。屏南的靛据传说始种于唐朝前后,由北方染工引入。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足适合种植靛。靛经加工后,为我县当时数量可观的外销物产,至清朝已达年产千担以上的茂盛时期。例如本县28都禹溪村的张氏外兴公、日星公(此二公均系后峭张疆公后裔),曾开发大片的山地种植靛,产品曾贩运于江苏、浙江及本省泉州、福州一带并发了财。当时种靛,在我县西部谢坑、葛畲、南山(现在建瓯青岭附近)等地有大片种植,其后又扩种到岭下、双溪、乔溪、考溪、郑山、前洋、南峭及郑洋、堵岭、前坪等地,其中以考溪、乔溪出产的质量最好。后因国外洋靛(即人工合成染料)输入,各地印染厂均用洋靛,我县靛业衰落。抗日战争时期,舶来品断绝,我县靛业复苏,双溪、乔溪、考溪一带的靛又受青睐,但产量大不如前了。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屏南的靛业便已完成其历史任务。而今只有双溪镇考溪村的压靛池、工作房等遗址可资考证了。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闽东日报社

本书收入“屏南县政协初期工作的回顾”、“全国政协委员莅屏扶贫工作”、“抗日时期的屏南”、“中国夏香菇之乡”等34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本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