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发展柞蚕生产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873
颗粒名称: 我县发展柞蚕生产概况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我县柞蚕生产的发起人是当时县委书记赵布礼。1963年他到基层调查时,发现屏南好多山上都有野生柞树,据估计全县柞树面积达10万多亩,是发展柞蚕生产的条件,为此,他于同年8月间选派副县长黄世诸带领有关业务干部,到闽侯县荆溪乡荆溪村参观饲养柞蚕的情况,并带回柞蚕茧样品,向县委常委作了汇报,经县委讨论决定在我县发展柞蚕生产。1964年初,县委组织山东籍干部和县农业局干部5人,由县检察长邓丕珣带队,到山东省烟台地区参观学习柞蚕生产情况,解决蚕种与饲养方法及有关技术等问题。有了柞蚕茧的收入,就须加工织布。开工后,又到山东省乳山县缫丝厂请来技术工人5人。
关键词: 屏南 柞蚕生产 概况

内容

我县柞蚕生产的发起人是当时县委书记赵布礼。1963年他到基层调查时,发现屏南好多山上都有野生柞树,据估计全县柞树面积达10万多亩,是发展柞蚕生产的条件,为此,他于同年8月间选派副县长黄世诸带领有关业务干部,到闽侯县荆溪乡荆溪村参观饲养柞蚕的情况,并带回柞蚕茧样品,向县委常委作了汇报,经县委讨论决定在我县发展柞蚕生产。
  1964年初,县委组织山东籍干部和县农业局干部5人,由县检察长邓丕珣带队,到山东省烟台地区参观学习柞蚕生产情况,解决蚕种与饲养方法及有关技术等问题。业务干部张尊就专门到山东省方山柞蚕试验场,实地参观学习饲养方法和有关制种等各项技术,并带回6000个种茧,在农业展览馆内进行制种。同年下半年,在农场南峭墘和甘棠乡南山村进行第一批试养点,试养获得成功后,至1966年秋季,扩展柞树密度较大、面积较广的县农场、甘棠、双溪、北村、上楼、芳院、凤林、路下、山墩、岭里、前院、南峭、山头、富塘、井兜、林场等16个点,放养蚕卵65公斤,面积达5200多亩,当年收蚕茧7吨多,收入5689元。
  从1964年至1971年的8年中(其中1968年停养1年),共放养柞蚕13期,用蚕卵484斤,收蚕茧32.6吨,价值26260元。由于我县柞蚕生产获得成功,古田、闽清等县都派人来参观学习也发展了柞蚕生产。
  有了柞蚕茧的收入,就须加工织布。1965年由县农业局去河南聘请技术员5人,用土法上马开始抽丝和做丝棉,并决定生产由农业局负责,蚕茧收购与缫丝加工由县商业局负责。县商业局抽调百货公司经理程明焕等筹办缫丝厂,省纺织品公司拨款2万元建厂,厂址选在畜牧场山上兴建。缫丝厂共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2座,平房工场3座,建筑面积达1千多平方米。在办厂期间,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采用边筹备,边基建,边请师傅培训工人,边购置设备。开工后,又到山东省乳山县缫丝厂请来技术工人5人。由于资金少,锅炉买不起,用2个煤油桶自己砌灶代替锅炉,缫丝工具只能购买一部分小件如丝银针等,请县木器厂工人仿制织布机20台。缫丝厂有干部5人,工人36人,生产加工一条龙,第一年收蚕茧60担,最高年收200多担。加工产品有:柞蚕丝、柞蚕绸、丝棉等。丝棉每斤6—8元,柞蚕绸每市尺1.2元,价格便宜,质地优良,凉爽耐穿,很受客户欢迎。
  1971年以后停止柞蚕生产,缫丝厂也停办了,工人全部由县商业局统筹安排工作。
  我县柞蚕生产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是:一、成本高、收入低,我县柞树稀密不均,柞树小,叶量少造成柞蚕放养面积大。搬蚕花工多,以致成本高收入少;二、春季雨水多,气温不稳定,蚁蚕易生病害(当时无治病特效药),同时受山鼠、鸟类、蛇等为害,严重影响柞蚕生产的发展;三、新发展区种量少,增大开支。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闽东日报社

本书收入“屏南县政协初期工作的回顾”、“全国政协委员莅屏扶贫工作”、“抗日时期的屏南”、“中国夏香菇之乡”等34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良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