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工商联(商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797
颗粒名称: 屏南县工商联(商会)
分类号: D665.9
页数: 7
页码: 66-72
摘要: 屏南工商联(商会)是工商业界的联合组织。国民政府实业部以商字39号批准成立了屏南县商会。同业公会主席可兼商会主席、常委等职务。公会代表会员是根据一个行业组织人数的多少推选一至三人参加,但个别行业如饮食业、豆腐业等没有组织就以个体名义参加会员。
关键词: 屏南县 工商联 商会

内容

屏南工商联(商会)是工商业界的联合组织。解放前,这个社团织组,其成份全系私营工商业者,宗旨是维护商家的自身利益。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工商界的领导,改称为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工商联会员可以通过工商联参政议政,同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联系交往。工商联具有民间商会的性质,团结教育工商业界人士,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为经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民国时期屏南商会起源于酒捐和酒帮公会。
  在酒帮公会的基础上,1930年10月间,国民政府实业部以商字39号批准成立了屏南县商会。商会的宗旨是防止商家被征捐人员敲诈;提倡商业道德,要求会员买卖公平,不提价、不抑价、不短秤、不以伪充真,童叟无欺;联络会员感情,不互相倾轧;统一殷商发行的货币价值(当时虽使用银元、银角、铜片,但各乡商店还有使用自己印发的花兰票)。
  商会按章选出执行委员九人,互选常委三人,再由常委中选出主席一人,任期为二至四年。可以连选连任。另设监察委员五人,职责是监督商会的活动情况和经济往来情况。周以煦当选为第一任商会主席,任期1930年9月至1932年8月,宋焕猷为监察委员会常务主席,此职他连任六任。黄德本当选为第二任商会主席,任期1932年9月至1934年8月。接着,连续三任主席都是陆石民,任期1934年9月至1944年4月。1944年5月至1949年底,最后一任商会主席是张纬滋。
  商会下设酒商业、棉布业、京果业、百货业、中药材业、茶业等六个同业公会,公会主席分别由黄德本、张源藩、周理淦、陆家乾、宋焕猷、周以煦等人担任。同业公会主席可兼商会主席、常委等职务。
  商会会员主要由公会代表会员和个体会员组成。公会代表会员是根据一个行业组织人数的多少推选一至三人参加,但个别行业如饮食业、豆腐业等没有组织就以个体名义参加会员。
  当时商会开展的一些会务活动主要是保障商人利益,联络会员感情等。抗日战争时期,商会会务以协助政府推行战时经济政策和保护商会合法利益为主要目标,组织发动商家抵制日货,捐献款项,救济难民,为支援抗日,作出一定贡献。
  1949年12月3日,屏南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设立屏南县工商科。但刚解放,百废待兴。至1951年底,县政府对全县社团进行登记时,对工商联(商会)也进行登记。1952年初,工商科因人员少,经验不足,在指导、掌握公私营企业,进行市场管理,贯彻价格政策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就开始酝酿组织工商联事宜。1952年5月10日,县政府建设科和工商科备文(文号是屏建商字第763号)报请省政府商业厅,要求成立屏南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同年5月15日,省府商业厅(52)字第3244号函批复:关于县工商联筹备会的设立,须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工商界代表二分之一以上人数发起,向县人民政府申请组织或由县人民政府在工商界中遴选筹备人员进行筹备工作,筹备委员会在工商业联合会未正式成立之前,代行工商业联合会的职权。在筹备会期间,为便于推行会务,可根据当地工商业发展情况,按行业成立同业公会或按地区成立分会。随文附寄福州市工商联筹备会简章一份,参考进行。5月23日,工商科长向上级口头报告和请示了如下内容:因县府地址未定,工商联亦难定。工商基层没有组织好,就影响工商行政工作的进行。因此,应考虑初步成立工商联机构,没有县工商联,可先成立长桥、熙岭、双溪三个镇分会,下设各乡工商小组,棠口乡设立办事处,沶下、康里两乡工商户少,设工商小组。拟各乡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工商直属小组,名称为“屏南县工商业联合会××分会(办事处或直属小组)”,直接与工商联联系,以便领导。另外,还请示了工商联经费、人员配备、干部学习、分管领导等问题。5月27日,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商业厅函的精神和工商科长汇报的情况,通知各区上报有关工商联材料。7月至10月,各区先后把工商联会员名单上报县政府,会员计340人。
  1952年12月底,工商科对长桥、熙岭、棠口、双溪四个乡镇初级市场概况作了调查,其中包括乡镇户数、人口、农业产量、从事商业、手工业户数以及土特产等情况。调查结果,四个乡从事商业的有105户,手工业130户,1000元以上资金的只有6户,大多数资金都在400—500元。53年1至2月,工商科主要从事调整商业工作。3月起开始办理私营企业、各行业分类调查登记发证工作。5月20日,包宜松等三人代表屏南县工商界参加南平专区代表团,出席省工商业代表会议。6月14日,工商科代表县政府在长桥教堂主持召开了屏南县第一次工商业代表会议,会议主要是传达省会精神,学习中央政务院公布的《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使大家明确了“工商业联合会是各类工商业者联合组成的人民团体”,会员主要是“本市、县区域的国营、私营及公私合营之工商企业、手工业者、行商、摊贩等”。还学习了工商联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会上,国营、合作、私商三者初步交换了意见,并对工商联人选名单进行反复协商,产生了屏南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根据省商业厅(53)商字1962号文的批复精神,筹备会决定在长桥、双溪、熙岭三乡镇设立分会,棠口乡设立办事处,沶下,康里、沶头等设工商小组。筹备会推选了19位委员,包香庆任主任委员,包德生任秘书,配备了三个国家专职干部,并布置了工商联工作。6月25日,工商联筹备会还针对一些工商业者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不良思想倾向,召开了工商联委员扩大会议,再次传达总路线精神,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1958年冬,党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号召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商界立即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54年1月,工商科派专职人员包宜松、李寿从、陆家庭、彭履祜四人赴熙岭、棠口、双溪、长桥负责工商联分会、办事处工作,着重了解工商界人士的思想动态,向他们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令,以及了解他们经营情况和收取会员费等,为期半年多。
  对私营工商业改造一开始,工商联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而上。筹备会副主委包久和54年春就第一个主动申请,将自己用1600元创办的私营酱园厂合并给国营,成为私改的带头人。随着形势的发展,54年8月,国家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对棉布业进行全行业改造,其他行业也同时通过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代购代销等形式逐步进行改造。主委包香庆也立即响应,把自己经营的价值1032.70元的棉布店合并为国营经销店;委员林万兴把自已与人合办的个人投资450元的纸厂过渡给国家。当时类似他们的例子还很多.在私改过程中,由于县各部门始终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政策,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工作方法,以及工商界人士的率先行动,积极响应,全县原有私营工商业者307户,从业人员329人,总资金40136元,到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90%以上都过渡到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和合作商店。其中过渡到国营商业、供销社的有112户、从业人员123人,公私合营7户,从业人员7人,合作小组49户,从业人员51人,代购代销42户、从业人员44人,供销社登记管理97户104人。这有力推动了全县对私改造的胜利完成。
  1956年1月14日,在原有工商联筹备委员会的基础上,在长桥教堂召开了屏南县第一届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屏南县工商业联合会,33人出席了会议,选出委员19人,由包香庆主任委员。长桥、双溪、熙岭设立了分会,棠口设立办事处。根据工商联章程规定和上级要求,1958年10月15日,屏南县工商业联合会进行换届。第二届选出委员18人,包香庆连任主委,王教美、包久和任副主委。长桥、双溪、熙岭和棠口仍然设分会和办事处。尔后至1966年“文革”开始,工商联再没有进行过换届。
  筹备会至第二届时期的工商联,主要会务活动是围绕做好工商界人士摸底、宣传党的政策工作,并且以自我教育为主,团结、教育工商业者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工商界学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调查了解会员思想状态,帮助会员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引导会员积极经营,提倡商业道德。在帮助政府联系原工商业者,推动对私改造工作的胜利完成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私改工作完成后,工商联会务活动逐渐减少,作过调查和了解工商业者改造后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向上级反映情况,使有关部门作出适当的解决。
  “文革”开始后,工商联作为“资产阶级组织”被砸烂,专职干部下放,会员受批斗,办公会所于70年2月被火烧,从此工商联活动停止了20多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狠抓政策落实,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各种经济成份的工商企业大批涌现,工商界出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景象。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县政协、统战部的支持下,于1988年1月16日恢复了组织。召开了工商联第二届常委扩大会议,成立了工商联筹备工作小组,增补专职副主委、秘书各1人,接着着手开展澄清老会员,吸收新会员的试点工作,查清原有老会员410人,现健在183人,第一批发展新会员47名,其中团体会员2名,企业会员27名(国营企业18名、集体企业7名、乡镇企业2名),个人会员13名,私人企业5名,为换届选举创造了条件。1988年7月15日,工商联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有新老会员代表68人,列席代表42人,共110人。选出第三届执行委员19人,再由执行委员中选出常委9人,县政协副主席林长筹兼任主任委员,邱大滚为专职副主任委员,并配备了专职常委兼秘书。
  工商联恢复后,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自身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先后创办了《屏南工商信息》和《信息摘要》简报,为会员疏通购销渠道和提供信息服务,并与省内外40多个市县工商联建立了信息网络关系,扩大了影响,增进了友谊。积极参政议政,经常配合有关部门参加本县商品经济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会务活动,切实为会员服务。如帮助会员登广告、寄样品、打电报、提供商品信息等。还配合会员单位开展“爱国、敬业、守法”的传统教育活动,组织会员学习有关政策。89年7月,工商联组织两家会员单位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三届商品交易会。90年6月又与经委、财委、协作办等一道组织十一家企业会员单位,选出30多种名优产品参加第四届商品交易公,成交额达77万元,促进了我县工商企业的商品生产和流通。这些服务性会务活动,也提高了工商联的知名度和增强了吸引力。89、90年第二、三批又发展新会员共26个(其中企业会员13个,个人会员13个)。此外,工商联还开展了一些海外联谊工作,对26户与“三胞”有关系的会员做了调查立卡,并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发挥了对内对外的民间商会作用。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屏南县邮电今昔”、“屏南县的坝工建设”、“屏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双溪反击战”、“屏南县工商联”、“老鼠仓杉木纠纷案始末”、“中医师陈大澜”等2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春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