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为脱贫致富做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764
颗粒名称: (六)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为脱贫致富做贡献
分类号: F307.26
页数: 2
页码: 11-12
摘要: 为了解决职工老有所养问题,並组织3名职工参加社会劳动保险,8名职工参加简易人身保险。林场为了密切群众关系,林场捐资帮助邻村建校、建桥、做路计3.1万元。林场就无偿送给杉木苗15万株。促进了各村的林业生产发展。农闲季节各村群众到林场做临时工,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群众从实践中体会到办林场的好处,也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群众不管林为人人关心爱护林。
关键词: 棠口乡 沶上林场 简介

内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林场逐步建起两座宿舍楼,一座制茶厂和一个12瓩的小水电站,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场内安装了自来水,购买了电视机、三用机、建了电视差转台、鱼池、花圃以及文娱用品和科技图书等固定投资达35.5万元。占建场以来累计投资的50%,职工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合,主人翁精神强,全场干部以身作则,月月出勤都达二十五天以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周荣柱同志从办场到现在,十八年如一日,安心林场。一九七八年上任的场长周永忠同志携妻带子,也始终以场为家,继续带领职工艰苦创业。
  为了解决职工老有所养问题,林场规定对工龄满十年,年龄上60岁的职工,每月给予15至30元的退休金,並组织3名职工参加社会劳动保险,8名职工参加简易人身保险。职工们老有所养,就更安心肯干,事业心更强了。
  林场为了密切群众关系,共同保护林业资源,几年来,林场捐资帮助邻村建校、建桥、做路计3.1万元。1989年贵溪、龙源村造林缺苗木,林场就无偿送给杉木苗15万株。促进了各村的林业生产发展。
  沶上林场创办以来,农闲季节各村群众到林场做临时工,得益累计达35万元以上,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群众从实践中体会到办林场的好处,也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群众不管林为人人关心爱护林。在沶上林场的带动下,棠口乡各村都掀起了林业生产的热潮。1989年创办了仕洋村万亩林场,贵溪、龙源、西村、仕洋等村家家户户,老幼上山造林共计6000多亩,为全乡绿化荒山打开了新局面。
  沶上林场经历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是山上树葱葱,山下果飘香,在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开发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决心继续努力,在巩固现有基础上,力争更上一层楼,争取经营面积扩大到二万亩。同时继续探索多种经营的新路子,为发展林业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屏南县邮电今昔”、“屏南县的坝工建设”、“屏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双溪反击战”、“屏南县工商联”、“老鼠仓杉木纠纷案始末”、“中医师陈大澜”等25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