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755
颗粒名称: 一、概况
分类号: F304.5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列为108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一项。组成综合、绘图、地貌、气候、农经、粮油、土肥、林业、水电、茶叶、果树、畜牧、渔业、农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等十六个农业区划专业组。经过广泛深入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搜集整理、综合评价分析论证、划分农业分区、编写技术报告、绘制成果图件等阶段工作。全面完成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阶段性研究任务。搞好农业生产合理布局与五业结构,我县农业区划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农业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
关键词: 屏南 农业区 简介

内容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列为108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一项。自1979年起,从中央到省、地、县各级都逐步成立了农业区划机构。我县于1984年4月24日成立屏南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委员会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主任,副主任和成员由政府办、农委、计委、科委、建委、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畜牧水产局、茶叶局、农机局、企业局、气象局和财政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组成(1988年后政府办、建委,改为统计局、土地局)。委员会下设农业区划办公室,为常设机构,正式编制3人。
  1984年5月,我县从各有关部门抽调科技人员和干部177人(其中有中级技术职称的33人,初级技术职称的42人,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6人),组成综合、绘图、地貌、气候、农经、粮油、土肥、林业、水电、茶叶、果树、畜牧、渔业、农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等十六个农业区划专业组。7月中旬,举办全县农业区划技术培训班,聘请省、地的区划领导、顾问和专家教授来屏讲课。自1984年7月下旬至1985年6月,历时一年,经过广泛深入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搜集整理、综合评价分析论证、划分农业分区、编写技术报告、绘制成果图件等阶段工作。共搜集整理资料数据170多万个,采集、制作标本1228个,编写区划成果报告14篇(45.4万字),专题调查报告23篇(20.1万字),绘制区划图140多幅,全面完成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阶段性研究任务。
  1985年8月,我县农业区划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地区鉴定验收。10月28日,县人民政府将《屏南县综合农业区划》报请县人大审议。10月31日,屏南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屏南县综合农业区划>的决议》,对我县农业区划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决议》指出:必须树立大农业思想,以综合农业区划为依据,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搞好农业生产合理布局与五业结构,建立优势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在完成农业区划阶段性研究任务后,从1986年开始,我县农业区划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农业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1986年6月至1987年7月,屏南、古田两县农业区划办共同完成了古田溪流域综合农业布局规划(屏南有三个乡属古田溪流域)。1986年10月至1987年10月,进行全县中药资源普查和中药区划。1988年开展了果树生产现状与发展规划和食用菌生产情况调查研究。1989年下半年至1990年12月,开展坡地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规划研究。1991年又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县农业区划办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不断深入农业资源调查,挖掘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地抓好农业区划成果的推广应用。各农业区划专业组和业务部门在搞好资源调查和部门区划的基础上,将区划成果应用于生产指导和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对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和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明显效益。1986年以来,根据综合农业区划提出的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和措施,县委、县政府和乡镇领导及有关部门在农业决策和生产指导上,注意发挥本县、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了林业、水电、水果、食用菌生产的开发,使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农业各部门的内部结构比例也相应得到调整,逐步趋于合理。同时,根据农业分区,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相应建立了各类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屏南县邮电今昔”、“屏南县的坝工建设”、“屏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双溪反击战”、“屏南县工商联”、“老鼠仓杉木纠纷案始末”、“中医师陈大澜”等25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