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溪山书院的历史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古田》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742
颗粒名称:
溪山书院的历史变迁
分类号:
G649.299.57
页数:
5
页码:
153-157
摘要:
溪山书院由此而得名“朱熹在溪山书院时,殊形乃同趣?溪山书院本就座落在山光水色的溪心小丘之上,明邑人周于仁的《溪山书院记》可谓述之备矣“其洼处溪流潆洄,登斯亭也,(清·乾隆版《古田县志·学校》)朱熹逝世后,林用中把溪山书院改为晦庵祠。溪山书院被洪水冲毁,潺湲似旧时,明邑令杨德周诗。狐狸废址悲无限,再展昔日溪山书院遗风。
关键词:
古田
溪山书院
变迁
内容
古田溪山书院远近闻名,非但是历史悠久,更主要的是圣贤朱熹当年曾在此讲学。溪山书院,位处古田旧城东北两溪交汇处的沙坂上,始建于宋淳化二年(991年)。该书院最初是亭台式建筑,原名“双溪亭”。宋乾道年间,朱熹高足林用中“始拓其宇”,辟为书院。朱熹来古田讲学时,为之书匾“溪山第一”。溪山书院由此而得名。书院前有一小亭,系林用中所建,名曰“欣木亭”。朱熹在溪山书院时,专门写了一首《题林择之欣木亭》的诗:
危亭俯清川,登览自晨暮。
佳哉阳春节,看此隔溪树。
连林争秀发,生意各呈露。
大化本无言,此心谁与晤?
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聊复共徜徉,殊形乃同趣。
溪山书院本就座落在山光水色的溪心小丘之上,风景优美,更有这一圣(朱熹)、一贤(林用中)、一匾(“溪山第一”)、一诗(《题林择之欣木亭》)为之添光加彩,怎能不闻名遐迩?明邑人周于仁的《溪山书院记》可谓述之备矣!不妨抄录如下:
县治东北去雉堞外不数武,平地突起冈阜,山势奇郁,下环双溪,四周萦注。宋淳化二年,构亭其上,时英贤之踪未贲,山川亦閟其灵,即有溪山,不过寻常丘壑耳。宝祐(应为“庆元”之误——笔者。)三年,晦翁朱夫子避地至止,始拓其宇,曰“溪山第一”。自是名贤继起,有林蒙谷、林择之、林扩之、蒋康国诸君子亲炙儒宗,教泽之渐渍于玉田者渥矣。地灵人杰,非犹前此之一丘一壑也。至人观化,毫无着迹,拓胸豁眼,有超出于山峙水流之外者,其会心讵易测识哉?于仁生百余年后,想当年模范不可再觏,即以山水形之,其高处突兀嶙峋,如丹梯碧壑,不可攀跻,其洼处溪流潆洄,如沼如沚,错杂不一,而轻鲦出水,游泳于活泼泼地,天机穆然深远也。且巨石盘踞院脚如伏狮,如偃象,峰峦眉列,若屏障然,松篁竹木,四时阳春。折而北,溪流潺湲,逶迤曲折,芦汀绕岸,凫潴翔波,环而东,滉漾如带,源远流长,两溪交汇,名为双剑,环抱渊蓄,至此渺不知其涯际矣。
若夫积雨连朝,绿芜涨岸,云从栋起,水与阶平,渺渺水中央,伊人宛在也。时驾小艇,溯洄其中,不啻海外之神山,可望而不可即。夫天下之胜境奇观,洞心骇目,若匡庐彭蠡、三峡九嶷者,何可胜道,此景果称第一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紫阳讲席,而溪山遂以第一矣。名贤过化,百世闻风,登斯亭也,羹墙不远,其在斯乎?(清·乾隆版《古田县志·学校》)朱熹逝世后,林用中把溪山书院改为晦庵祠,以奉祀朱熹。后人也把林用中、林允中列入晦庵祠配享,历元迄明,长久不衰。
明嘉靖二十八年,溪山书院被洪水冲毁。许多诗人墨客为之吟叹。
明徐渤诗:
城东遗迹古,传是紫阳祠。
亭废狐狸啸,堂空鸟鹊悲。
西风山寂寂,斜阳草离离。
惟有寒溪水,潺湲似旧时。
明邑令杨德周诗:
郭外祠堂抱远汀,先贤曾此授遗经。
狐狸废址悲无限,燕雀雕梁贺有灵。
到地烟光开罨画,中天日影照丹青。
何时偃武寻清暇,重筑前溪欣木亭。
杨德周在感叹之余,毕竟有心于先贤遗迹。宋崇祯年间,他一手鸠工重建,再展昔日溪山书院遗风。此后,溪山书院几经风雨,几历沧桑,几废几修,直至清同治年间,重修的溪山书院古貌依然、遗风长在,一直保留到1958年。如清徐鲤化在《溪山书院记》中所说:“溪山书院独以紫阳讲学永垂不朽,得非地以人重乎?百世而下登之,山若巍然而弥高,溪若潇然而弥深。”民国版《古田县志》载:溪山书院在县治东北,宋时为紫阳朱夫子讲学之所,颜曰“溪山第一”,至今墨迹犹在。清咸丰翰林院庶吉士邑贤曾光斗为溪山书院大门两旁题联“此地含鸢鱼妙趣,斯人绍孔孟真传”。另外,溪山书院还有碑记等文物数处。
回顾历史,在溪山书院圮于水而成废址时,明林春秀吟诗感叹:荒墩云是紫阳祠,倾圮年深问始知。
父老眼经门刻字,渔翁亲见水沉碑。
堞云半带秋阴合,林露全匀岚气垂。
念昔感今生怆恨,吾家欣木只残基。
然而,历史记住朱熹圣人,人们留恋溪山书院。于是,溪山书院几次得以毁而重建。当书院又一次废颓之时,清林首达有感而发:“残山剩水沙侵岸,废础颓垣鼠窜藤……吾家欣木亭何在?久失荒基觅未曾。”过了不久,溪山书院就再次得到修复,重现在世人面前。
1958年,古田建水库,整座千年古城淹没湖底,溪山书院随之匿迹,就连那块“溪山第一”石碑也成了殉葬品,多少人为之惋惜!人们希望有朝一日还能重见这块深藏在记忆中念念不忘的历史证物。
世事兴废,似有定数。当历史的脚步迈进新千年之时,溪山书院的遗址旁边,一座古貌新姿、庄严典雅的溪山书画院在翠屏湖的一个小岛上悄然耸立,让人们重又勾起对溪山书院的恋情,重又回味起紫阳过化的那段辉煌历史,当然也从中看到了朱子理学的传承与弘扬。
知识出处
《朱子与古田》
本书从侧面反映朱熹的理学思想、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哲学观点、文学风采和书法艺术。全书共分为四篇,包括:史迹篇、文摘篇、传说篇、弘扬篇及后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