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溪山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古田》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706
颗粒名称: 朱熹与溪山书院
分类号: K825.1
页数: 4
页码: 85-88
摘要: 在古田境内还有溪山、螺峰、谈书、魁龙等八斋,其中溪山书院朱熹既为之题诗又为之书匾。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至此地讲学,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书院之名由此而始:书院前有座构筑精致的小亭“为朱熹高足林用中(古田人)所建。朱熹巡视此书院时常下榻亭中,门载朱熹题欣木亭诗,危亭俯清川。殊形乃同趣,溪山书院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圮于水。时人对此书院遭洪荒圯,门曾载明朝时著名文学家徐勃、古田县令杨德周、邑名士林春秀凭吊书院荒址时所写的感喟之诗作。郭外祠堂抱远汀。
关键词: 朱熹 古田 溪山书院

内容

“庆元党禁”期间朱熹避地闽东讲学,以蓝田书院为轴心,在古田境内还有溪山、螺峰、谈书、魁龙等八斋,遣其得力门人前往主持教务,他则时往巡视。其中溪山书院朱熹既为之题诗又为之书匾,厚爱有加。
  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原来古田县东北距雉堞外不远处,旷地里突耸一石山,其势险峻,山上林木蓊翳,山下双溪屏环。宋淳化二年(991年),构亭山岗上,曰“双溪亭”。由亭下瞰,泓澄湾碧,四山环翠。水光山色,辉映棂槛,实为浏览之胜地。自朱熹遣高足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未几,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之名由此而始。书院前有座构筑精致的小亭,名曰“欣木亭”,为朱熹高足林用中(古田人)所建。朱熹巡视此书院时常下榻亭中。清·乾隆版《古田县志》(下简称《县志》)卷8“古迹”门载朱熹题欣木亭诗,云:危亭俯清川,登览自晨暮。
  佳哉阳春节,看此隔溪树。
  连林争秀发,生意各呈露。
  大化本无言,此心谁与晤。
  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聊复共徜徉,殊形乃同趣。
  此诗在赞颂春日大自然的盎然生机的同时,也表达了朱熹不以文网为念而与门徒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
  溪山书院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圮于水,朱熹题匾“溪山第一”被冲于溪畔,欣木亭也随之而废。时人对此书院遭洪荒圯,无限感慨。《县志》“古迹”门曾载明朝时著名文学家徐勃、古田县令杨德周、邑名士林春秀凭吊书院荒址时所写的感喟之诗作。徐诗云:“城东遗迹古,传是紫阳祠。亭废狐狸啸,堂空鸟雀悲。西风山寂寂,斜日草离离。惟有寒溪水,潺潺似旧时。”杨诗云:“郭外祠堂抱远汀,先贤曾此授遗经。狐狸废址悲无限,燕雀雕梁贺有灵。到地烟光开罨画,中天日影照丹青。何时偃武寻清暇?重筑前溪欣木亭。”所幸的是,至崇祯年间这位感叹“何时偃武寻清暇?重筑前溪欣木亭”的杨德周县令,鸠资按原貌重建此书院,使之恢复昔日风韵。
  双溪亭自宋淳化二年修建、庆元间成为“古田八斋”之一后,其盛衰兴废在明、清时古田有关典籍中屡见载述。明邑名士周于仁《溪山书院记》云:“县治东北去雉堞外不数武,平地突起冈阜,山势奇郁,下环双溪,四围萦注。宋淳化二年,构亭其上……庆元三年,晦翁朱夫子避地至此,始拓其宇,曰‘溪山第一’。自是名贤继起,有林蒙谷、林择之(用中)、林扩之(允中)、蒋康国诸君子亲炙儒宗,教泽之渐渍玉田(古田之别称)者渥矣……有紫阳讲席,而溪山遂以第一矣。名贤过化,百世闻风,登斯亭也,羹墙不远,其在斯乎?”明邑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余文龙《新建先贤祠记》云:“宋晦庵朱文公值禁伪学时,游寓古田,讲学于县治之北,有书院额曰‘溪山第一’……后即书院为祠,二林配焉,历元迄明,有常享。嘉靖间,溪流大涨,书院因圮,士民叹惜……”清邑人康熙间国子监祭酒余正健《漱芳集》云:“双溪亭……昔紫阳夫子讲学是也,匾为‘溪山第一’笔墨淋漓。”上述诗文与诸籍所载证实朱熹曾于“党禁”期间至古田,并讲学于溪山书院。然而,此书院在历史上饱经沧桑。自杨德周重建后,书院风貌终保持下来。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古田溪水库时,书院被水库淹没。古田民众缅怀朱熹当年讲学授经,培育后秀,泽溉桑梓的功绩,近有拟从水库中抢救书院中朱熹碑刻之动议,足见人们对朱熹思慕之深。

知识出处

朱子与古田

《朱子与古田》

本书从侧面反映朱熹的理学思想、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哲学观点、文学风采和书法艺术。全书共分为四篇,包括:史迹篇、文摘篇、传说篇、弘扬篇及后记。

阅读

相关人物

施景西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溪山书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