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困难 创办“育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673
颗粒名称: 克服困难 创办“育英”
分类号: I234.7
页数: 3
页码: 386-388
摘要: 万事开头难,当年叶森先生创办“寿宁县私立育英公学”困难重重,开办经费无着,没有校舍,教师难聘,生源缺乏。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育英

内容

万事开头难,当年叶森先生创办“寿宁县私立育英公学”困难重重,开办经费无着,没有校舍,教师难聘,生源缺乏。
  国民政府未给任何支持,办学经费无着,又不能高收学杂费,加重学生家长负担(,当时每生收学费“法币”8元),叶森先生只好典当家产,作为修缮校舍,购置教具、课桌椅、厨具、餐具、床架和教师薪金。
  第一学年民国二十七年招收初一新生一个班25人,教师3人,职员1人,学生来自本县各乡村和福安、泰顺、柘荣等地。第二学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将“私立育英公学”更名为“寿宁县私立育英中学”进行招生(群众也称育英中学)。入学学生骤然上升到百余人。未料到,不久奉福建省教育厅批复,准以“寿宁县私立育英中学生普通学科补习所”立案。消息传开,教师、家长、学生难以接受都很失望,因为补习学校的学生学籍不能认定,学生纷纷退出学费要求离校,并怨言贴出小字报“假中学,冒招牌,无学籍,误前途”。这年“育英中学”的处境真是在风雨飘摇中。还好叶森先生德高望重,在教育界威望极高,按省教育厅的批复,面向避乱回乡失学的初、高中学生增办国文、英语、数学三个专科补习班,扩大招生,争取生源,苦苦支撑,度过逆境难关,终于获得福建省教育厅认定正式批准成立 “寿宁县立初级中学”。
  “育英公学”开办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贯彻“战时教育”方针,每周一师生集会,宣读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叶森校长撰写的校歌:锦屏灿烂,铁嶂巍峨,溪山无限好,莫负宝贵的时光。同学们,奋斗努力,努力奋斗!勉励我学业,要在此非常时!卧薪尝胆,打倒敌狂,建立新中国,复兴大民族,这是育英公学全体师生应负的艰巨责任,重大的使命。
  校歌反映叶森先生立志办学救国的满腔热情,更说明叶森先生办学初时,就把爱国主义教育确定为教书育人的主题,当年战时教育,国难当头,师生同仇敌忾,关心时局,读书不忘救国,课余组织晨呼队,演讲队,呼口号,贴标语,唱救亡歌曲,唤起民众,努力生产,支援前线,爱国抗日。现在在寿宁一中校史馆中,尚能看到当年师生撰写的爱国文章。
  课程教材,按福建省政府选定的正规初中课本,设国文,英语,算术,历史,地理,化学,物理和生理卫生,教生理卫生课老师兼任校医,使师生小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因缺师资未开设美术和体育课)。当年课本来源极为困难,每学期都由叶森校长向三都中学借用十几册,师生轮流抄写阅读,大部分靠教师勤劳,用蜡纸刻写,油墨买不到,用乌烟拌桐油印刷。每周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周记,老师批阅,诚恳诲导,班级设学生园地专栏,张贴学生优秀作业,以资鼓励。每学期有抽考、中考、期考,考试制度特别严格,不准舞弊,成绩单及时发送到家长手里,总成绩(或二科)不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