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兴教 创办国民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671
颗粒名称: 父子兴教 创办国民学校
分类号: TU244
页数: 2
页码: 384-385
摘要: 我国科举制度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历经130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科举制使我国教育日渐式微,趋向腐朽,严重地束缚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制约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因此广大有识之士认为科举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非废除不可,于是就在全国各地纷纷办起新学校。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学校

内容

叶楚三先生(1865—1926),字一琨,号璧山,谱名贞瑶,寿宁犀溪乡人。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科取进县学加额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加奖修职郎,明经进士选用儒学。
  我国科举制度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历经130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科举制使我国教育日渐式微,趋向腐朽,严重地束缚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制约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因此广大有识之士认为科举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非废除不可,于是就在全国各地纷纷办起新学校。
  但在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的寿宁,仍然顽固地死守办私塾,照样“之乎者也”,念八股文章。叶楚三先生,思想进步,积极拥护废止科举制度,主张创办新学校。于民国四年(1915)在寿宁犀溪桂香阁创办“寿宁东区第一国民学校”。叶楚三先生为首任校长。也是寿宁东区最先创办的国民学校,任职11年至病逝为止。先生任职期间,鼎力革新,培育英才,为开启寿宁现代教育,促进寿宁教育大发展,成绩斐然,做出卓越贡献。民国九年(1920),蒙福建省长李厚基褒赠银质“三等嘉禾章”。民国十三年(1924)又蒙国民政府教育部视学王孝缉赠匾“望重儒林”。
  叶楚三先生,废科举,兴学校事迹,寿宁县教育志丛书《,文艺集》中记载的轶闻三则中之一。寿宁犀溪北浦叶氏谱牒则详细记载:清末叶,科举废,学校制度初行。守旧者疑不适用,致近乡数十里无一小学,子弟因之辍学者甚多。先生惄然忧之。以教育为立国根本,未可一日或息,遂创办寿邑东区第一国民学校,躬为之长,聘浙之师范人才分任教务。校无款,则输私财以维持,不借助于公,岁费数百金,悉由己出。教职员工餐于私宅者有年。校缺体育场,复毅然以己之腴地假充之。有人冷言者,先生则曰:吾尽吾职耳。惨淡经营十余载,校之成绩冠首全邑。省长李褒赠银质三等奖章。人方艳羡之,而先生殊落也。
  叶楚三先生,不但是废科举、兴新学,而在造桥、修路、扶贫济世等慈善公益事业方面,也鞠躬尽瘁,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屡屡在青黄不接季节,集资购买稻谷、地瓜米进行平粜,在要冲道路,凉亭里烧开水,煮粥,施舍行人。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在先生与吴氏夫人60双寿之际,蒙福建省教育厅长王孝缉为先生作寿序,清江西东乡知事壬寅科举人郑宗霖先生亲笔写序。其子叶森日本留学同学郭公木等9人,赠送脱胎大漆,浮雕金字寿联:政界 、教育界名流——中央众议院议员留日大学士朱腾芬、福建省政治会议议员霞浦县知事王邦怀、福建省长公署科长留日大学士魏锡滋、福建省长公署科长清举人郭翼唐、福建省教育厅视学日本高等师范毕业生孙承烈、福建省议员清举人卢鸿、福建省议员清拔贡陈王基、福建省议员清举人蔡祖熙、江西东乡县知事清举人郑宗霖、福建省建瓯、霞浦等县承审员周郁文、福建省立第三中学校长留日大学士郭梦松为庆贺先生与德配吴氏夫人60双寿发表征诗文,曾应征诗词600余首,手抄成册,可惜毁于土改。
  叶楚三先生尤其重视培养后代,民国元年(1912)就将其16岁的儿子叶森送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就读。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