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宁德基础教育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617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宁德基础教育概述
分类号: G719.2
页数: 8
页码: 274-281
摘要: 宁德县近代教育发轫于十九世纪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在宁德城西创办毓秀女子学校,开了境内兴办新式学校和女子上学的先河。
关键词: 福建 宁德县 教育

内容

宁德县近代教育发轫于十九世纪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在宁德城西创办毓秀女子学校,开了境内兴办新式学校和女子上学的先河。
  二十世纪初,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迫于社会的压力,清政府进行了以制订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翌年,清廷通令废科举设学堂。科举制的废除,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进程的开始。此时,宁德县城于原莲峰书院旧址(今宁德十中校园内)创办官立莲峰高等小学堂,接着部分乡村所在的书院也陆续改办小学堂。此后,私人与社团办学渐次兴起,新式学校在宁德城乡也逐渐有所发展。如光绪三十二年县人林理斋在碧山下的土主宫(今二月花商场内)开办碧山小学堂,采取分科教学;宣统元年(1909年),霍童兴办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各1所。
  民国成立后,由于国民政府重视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以及受西方文化与教育传播的影响,现代教育在我国逐步推广与普及。宁德县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发达的对外经贸文化的交流,成为闽东北地区现代教育比较先进的县域,为当地及周边各县培养了一批莘莘学子和优秀人才。
  1912年1月9日,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蔡元培为教育总长。19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对清末教育制度进行初步改革并统一全国教育制度。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欧美各国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为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定了方向。1912年7月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9月2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行。
  在民国初期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宁德县与全国各地一样也开始了教育改革和兴办新式学校的步伐。这一时期宁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成就主要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起步较晚,规模也不大,至于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也都随着现代教育的缓慢进程而姗姗来迟,而且规模与成效也相当有限。本文根据搜集的资料分别略作介绍。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贻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