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茶之路的茶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616
颗粒名称: 2.海茶之路的茶贸
分类号: F752.9
页数: 2
页码: 272-273
摘要: 本文所涉材料、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三都澳贸易报告和三都澳口华洋贸易情况论略。
关键词: 福建 宁德县 茶贸

内容

被称为近代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的三都澳,自1912年民国建立以来至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三十八年间,经“福海关”出口的茶叶主要为今宁德市各县(市、区)及政和、罗源等周边县。其茶叶输出经历三起三落。
  第一次起落,是民国元年至十年。1912年经“福海关”出口茶叶为107241担(其中绿茶52597担,工夫红茶50090担,茶片3447担,其余为花香红茶,乌龙红茶,小珠绿茶,茶末,茶梗等),其后三年增长到民国四年的142586担(其中绿茶66797担,红茶71610担,茶片3376担,其余为上述多类茶品),当年“欧洲业茶者,定购红茶,自茶市初开,以迄茶市闭歇,均络绎不绝,惟共运出,多系取道北方口岸及香港耳”。其后,因先受英、俄销路变迁的影响,致使茶叶出口量跌至民国十年(1921)的88533担,比1915年剧落到54053担,出口量减少37%。
  第二次起落,是民国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22-1935)。民国十一年始出口茶又恢复至104619担。民国十二年,欧洲、美各国所有的红茶不多,加上自1919年以来出口红茶实行免税,茶叶出口量又迅速恢复到1915年的水平,达142829担,比1921年速增54296担。此后又因国内形势变化,1926年出口茶又恢复征税,年景不佳等因素,造成从1925年至1931年输出量徘徊于10~12万担之间。1931年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发生,国家危难,出口销路遭阻,至民国二十四年,出口茶量仅剩43133担,骤减99696担,下降近三倍。
  第三次起落,是民国二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36-1949)。1934年前后,由于国内外对花茶的需求,福州花茶产销再度兴盛,致使宁德县及邻县所产的绿茶或花茶多由三都澳转口到福州或北方,故而三都澳茶叶输出量达到115490担,恢复到1931年的水平。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致后二年出口量又落到8万多担。
  当时,福州、厦门等港已闭关停港,全省茶叶虽多悉数集中三都澳出口,可因抗战,茶叶生产萧条,海上通道不畅 ,到1939年输出量跌至42954担。1940年“福海关”被日本毁坏。抗战胜利后虽有所恢复,但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通过三都澳出口量却也仅剩下41467担。新中国成立后三都澳走完出口茶的历程,受命停止出口,结束历史使命。

附注

本文所涉材料、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三都澳贸易报告和三都澳口华洋贸易情况论略。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