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革新者吴鸿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79
颗粒名称: 旧俗革新者吴鸿钧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227-228
摘要: 鸿钧自幼聪颖,因家境贫寒,仅读二个月的私塾便辍学随父务农。经过勤奋自学,能阅读通俗文章,通达事理,能言善辩,会讲“正字”(清末民初的一种官方交流语言)。年长时性情刚直,好抱不平,勇于任事。平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调解民间纠纷,深得群众爱戴。民国初期倡导革除社会陋俗,他带头剪除男人发辫,支持妇女废除缠足,劝止溺弃女婴,对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人,他就亲赴县衙(当时称东洋分县),索取救济物资分发救济穷人。当年一名被放在溺婴桶里待毙的女婴获救后,如今已是四代同堂的祖母。对学龄儿童,他亲自上门劝解鼓励他们到初晴书院读书求学,提高文化素质。对赌博歪风,他深恶痛绝,发动乡民订立禁赌公约,抑制赌风蔓延。被人誉为“民国初期的革新者”。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机构

内容

吴鸿钧,周宁南庄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卒于民国十九年(1930),享年53岁。
  鸿钧自幼聪颖,因家境贫寒,仅读二个月的私塾便辍学随父务农。经过勤奋自学,能阅读通俗文章,通达事理,能言善辩,会讲“正字”(清末民初的一种官方交流语言)。年长时性情刚直,好抱不平,勇于任事。平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调解民间纠纷,深得群众爱戴。民国初期倡导革除社会陋俗,他带头剪除男人发辫,支持妇女废除缠足,劝止溺弃女婴,对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人,他就亲赴县衙(当时称东洋分县),索取救济物资分发救济穷人。当年一名被放在溺婴桶里待毙的女婴获救后,如今已是四代同堂的祖母。对学龄儿童,他亲自上门劝解鼓励他们到初晴书院读书求学,提高文化素质。对赌博歪风,他深恶痛绝,发动乡民订立禁赌公约,抑制赌风蔓延。被人誉为“民国初期的革新者”。
  清道光年间,鸦片毒物传入周墩。民国三年(1914),鸿钧被推荐为东洋分县禁烟(鸦片)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加禁止种植罂栗、贩卖鸦片、查封烟馆活动。当时有些不肖之徒在“观音阁”(今县机关托儿所)等处开设鸦片馆,贩毒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他发现后即组织人员予以查封,烧毁烟具,还把烟民10余人集中到礼门滴水岩进行戒除烟毒的教育。
  民国初期,地方常遭匪患,危害治安。民国四年,他积极参与组织地方保卫团,编制队伍,加强训练。民国八年“乌钱会”企图由咸村进入七步及城区扰乱。他闻讯,亲自率领保卫团驻扎八蒲岭头,构筑寨门(留有遗址),抵御乌钱会徒的进入,免遭其害。民国十年,协同陈祝西修建中水碓蹬步,并为首从南庄吴姓众产中拨出部份资金铺砌南庄至中水碓的石路面一华里多长,方便行人。民国十二年,有一天早晨,城内农民周后慈去天主教堂边园地采菜,教堂牧师喂养的恶狗狂吠。后慈拾块石头投掷。牧师认为打了他的狗,请警察抓后慈拘押到宁德县监狱。鸿钧闻讯,亲赴宁德县城为其申辩,获得无罪释放。民国十五年12月中旬,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和福建督军周荫人残部4000余人,从屏南途经礼门、李墩向福安方向逃窜,沿途抓夫掳掠。鸿钧为防止溃兵扩散进城骚扰,亲到溪头与官洋两地间的古道三岔路口竖立“东往福安,北上政和”的路标,使城区百姓避免了一场浩劫。
  南庄的后人为鸿钧热爱地方,有益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题赠匾额《护域惠民》悬挂于宗祠,褒彰其德行。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凤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