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73
颗粒名称: 谋生方式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216-21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周宁劳务输出可追溯到明代。明代中后期,当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周宁农民就开始利用农事间隙,外出闽北等地从事扛木筒、烧木炭等卖苦力劳动。
关键词: 福建 周宁 谋生

内容

周宁劳务输出可追溯到明代。明代中后期,当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周宁农民就开始利用农事间隙,外出闽北等地从事扛木筒、烧木炭等卖苦力劳动。
  清雍正年间,杨联旦、杨联万、杨联学三兄弟在周墩下坂开炉铸锅。民国时期,周宁狮城镇的虎冈、坂头村有七、八十名铸锅师傅带领炉工、挑锅和烧炭工等1500人,到闽北建瓯、建阳、崇安和闽东的霞浦、罗源等地筑炉办铸锅厂近百家,就地生产的铁锅除用户直接用废锅、废铁到锅厂兑换或购买外,多数铁锅均由厂内工人挑送下乡销售或兑换废铁。由于所铸铁锅壁薄耐用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很受欢迎,铁锅销售范围渐广,铸造厂不断增多。规模大的铁锅厂一年可生产5000多口,规模较小的一年也有2000多口。每人每年可净挣180-200元(相当于75—83担谷子),普通做工人员可净挣50—100元(相当于21—41担谷子),于是许多人纷纷外出。狮城一带的石匠、礼门的泥匠、纯池的木匠外出闽北、闽东和浙江的龙泉等地从事土木建筑颇有名气,一般的工匠每年可净挣150-170元,外出800多。此外,有的劳力为逃避抓壮丁而长年在浙江南部与闽北地区从事木材采伐与原木搬运,李墩、礼门一带熟悉参茸商情的村民利用农闲季节到江西、浙江、香港贿买人参、鹿茸到闽北销售,达100多人。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