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社会周宁农村的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64
颗粒名称: 民国社会周宁农村的经济结构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民国时期,周宁山区农村的经济结构主要有种植业、家庭养殖、手工业、商业金融服务业、邮电通讯业、旅店饮食业、理发业、旅社、照相等服务业。具体表现为:种植业民国时期,周宁的经济作物较多,有油菜、马铃薯、大豆、蔬菜、烟草、药材(麦冬、薄荷、半夏、金银花)、花生、苎麻、甘蔗、魔芋、茶叶(官司云雾茶)、黄麻、棉花、柑桔、桃、梨、枣、李、柿等,但绝大多数未能形成规模。茶叶主要有东洋菜茶、官司云雾茶、汤家山早芽等几个品种。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经济

内容

民国时期,周宁山区农村的经济结构主要有种植业、家庭养殖、手工业、商业金融服务业、邮电通讯业、旅店饮食业、理发业、旅社、照相等服务业。具体表现为:种植业民国时期,周宁的经济作物较多,有油菜、马铃薯、大豆、蔬菜、烟草、药材(麦冬、薄荷、半夏、金银花)、花生、苎麻、甘蔗、魔芋、茶叶(官司云雾茶)、黄麻、棉花、柑桔、桃、梨、枣、李、柿等,但绝大多数未能形成规模。茶叶主要有东洋菜茶、官司云雾茶、汤家山早芽等几个品种。
  这些经济作物中在民国时期通过外出人员传入的有紫马铃薯和白马铃薯、苎麻、耱蔗(1938)、黄麻、棉花、龙眼等。而象油菜、人豆、蔬菜、烟草、药材(麦冬、薄荷、半夏、金银花)、花生、甘蔗、魔芋、茶叶(官司云雾茶)、柑桔、桃、梨、枣、李、柿等在民国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几百亩的种植面积,但又是分散经营,主要是有赖于劳务人员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家庭养殖家庭养殖是传统农村社会的主要副业之一。伴随着民国以来周宁劳务输出的发展,传统家庭养殖业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民国时期,周宁山民主要养殖的家蓄有猪、牛、养、兔,家禽有鸡、鸭、鹅,还有淡水鱼。但这些都是零星饲养而已,不形成规模。比如家蓄类,猪在1940年为5000头,户均0.57头,猪种中都是本地黑猪,1941年曾经推广过波兰支那猪种,但未普及,1949年全县生猪存栏数仅6780头,户均0.32头。牛主要有耕牛和菜牛,1944年境内有牛791头,1949年全县养牛2019头。羊主要以本地肉用山羊为主,1949年全县养羊2700头。兔有本地兔和豚鼠兔,1941年开始养长毛兔。家禽类,历来农家普遍饲养家禽,但数量少,多系自给自足,1941年,饲养总量2.5万只。还有淡水鱼养殖,1941年咸村一带开始用池塘养草鱼1.10亩。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周宁的家庭养殖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规模比较小、分散,目的主要是为日常生活所需,养殖业仍以传统的家庭畜养为主,几乎没有专业化养殖的出现。
  手工业民国时期周宁的传统手工业行业很多,民用手工业多属串村流动加工,未形成规模生产。稍有点规模的却很小,主要有冶炼土钢土铁、铸造东洋锅、硫磺、酿造、制茶、制糖。
  冶炼土钢土铁始于明代,在上洋村等地,供当地锻制铁器农具、用具。1938年,上洋、龙亭、樟冈、油湾、郭洋等村有炼铁炉10余座,每年冬季进行冶炼,每炉日产土铁150-200公斤。江源等村用土铁炼制土钢。铸造东洋锅始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清流县移民(今虎岗、杨庄村杨氏祖先)到东洋后坂设厂铸造铁锅,号称“东洋锅”。民国时期周宁境内有私营酿酒作坊8家,酱坊1家。1949年生产红酒218.75吨。1938年周宁有茶行64家,产精制茶140吨,抗战时期外销中断,精制茶停产,抗战胜利后制茶业逐渐恢复。1948年全县有茶行18家。1939年全县建糖寮12个,年加工板糖28吨。
  传统手工业在西方工商业经济冲击下兴衰变迁之时,近代工业这一新生儿也开始降生山区。民国以来,在个别行业已诞生了几家近代工业企业采用了半机械化生产和近代科学技术。1936年狮城林培鋆由上海学习制造硫磺技术回县,在咸村西岔建窑进行间歇性生产。1947年桃源布厂投产。民国后期,曾有家庭作坊制作肥皂、电池,但未能形成批量生产。
  商业民国时期周宁小商品集散地有周墩、咸村以及浦源、贡川、李墩等较大村庄,私营工商业者和农村生产消费者参加交易,商品交易多以农副土特产、京果、百货、日用品、农具类等,交易活动有商店掌握或产销直接见面。1945年,在闽东通往闽北的要道浦源村集市贸易有所发展,曾开展货物寄托保管,代客买卖货物等业务经营活动。1942年,民生股份有限公司由180个股份组成,内设民生工厂和民生商店,经营硫磺、钢铁、纺织品和土特产等批发业务。清同治年间,海口开放,周墩城颇有名气的茶行就有慎源春、康泰隆等9家。
  民国时期周宁经营商业业务主要有食盐水产、日用百货、土洋棉布、干果杂货、以及茶叶土产、饮食糕点等。当时境内大的商店有:京果业的坤泰裕、泰兴号、周瑞昌、协和泰等;百货业的万利珍、瑞同和、坤泰裕、陈振记、周永茂、郑儒兴、协泰昌、聚祥兴等;国药店的有新德昌、益元堂、益元贞、延寿春等,一般都是批零兼营。
  除这些立字号的商店外,其它经商点多属小店摊点和行商等小本经营。日本侵华后,海口封锁,茶行倒闭,商品货源枯竭,社会购买力降低,商业日渐萧条。1945年全县有私营商业160家。
  金融服务业、邮电通讯业继清光绪初周墩城关茶商陈信德开始兼营小件典当业务后,银行、信用社等现代金融服务业开始出现。1936年6月,福建省银行周墩分理处。1940年1月1日,周墩金库改称福建省银行周墩分理处。1942年4月1日,周墩分理处升为福建省银行周墩办事处,配职工7人。
  在福建省银行周墩分理处设立之后的1939年,周墩特种区信用合作社成立。1940年信用合作社下社26所,入社2257股,股金4514元。1945年全县有乡信用合作社4个,保信用社37个,入社633股。民国末期,法币贬值,信用合作组织解散。
  清光绪三十二年六月,成立周墩邮政代办所,隶属三都澳邮电局管辖。1943年12月。邮政代办所升设为周墩邮局。1944年6月,邮局内增设周墩电报、电话代办处,业务隶属福安电信局管辖。1945年8月,周墩邮局该为周宁邮局。1946年4月,周宁邮局划归福安邮局管辖。
  旅店饮食业、理发业、旅社、照相等服务业民国时期,周宁的私营饮食业主要集中在狮城和咸村。1946年全县有小型私人饮食店10家,主要经营馄饨、汤丸、油饼、油条、面点、米粉、锅边糊、糯米粥、糕饼等小食,尤以馄饨驰名。
  1945年,县私人经营客栈7家。
  1929年周墩中华街开设 1 间私营照相店,常流动与乡村,经营两年停业。1932
  年,周墩开设利华照相店 1 间,不久也关闭。此后,在城关开办流动照相的有五家。
  1934 年,周墩城关仅有私营理发店 3 家、理发匠 6 人、咸村 1 家、理发匠 2 人,
  其余皆为农村业余流动理发匠。旅游业、电脑打印和培训业、录象摄影业等新兴产
  业。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绍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