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阳古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21
颗粒名称: 穆阳古镇
分类号: TU982.29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穆阳自古以来就是福安的西部重镇,旧时的“穆阳”包括今天穆阳、穆云和康厝的范围。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一路风光。近代以后,随着赛岐港的崛起,穆水(廉溪)下游的富溪津(廉村)不再繁华,可是上游的穆阳依然精彩。民国时期,穆阳的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穆阳

内容

穆阳自古以来就是福安的西部重镇,旧时的“穆阳”包括今天穆阳、穆云和康厝的范围。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一路风光。近代以后,随着赛岐港的崛起,穆水(廉溪)下游的富溪津(廉村)不再繁华,可是上游的穆阳依然精彩。民国时期,穆阳的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
  工夫红茶在福安兴起后,穆阳成为闽红的重要产地。在茶业经济的拉动下,穆阳的手工业和商贸经济空前繁荣。穆阳纸伞和线面的制作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成为地方名产。古老的水陆交通设施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赛岐的鱼盐布匹和日用百货由水路运到穆阳、苏堤码头后,改船载为肩挑,沿着农耕时代的漫漫古道,分散到内陆腹地的各地村镇;穆阳依然是长溪水道北通浙江泰顺和本省寿宁,西往闽北政和、松溪、浦城诸县的枢纽。穆阳街还从传统的货物集散地发展成为一个大集镇,商铺林立、店肆比肩,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发达的商贸使这里形成闽东内陆最大的墟市。每天畲汉山民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穆阳街赶墟,带来山货特产,换回日用必需品,晨聚午散,年年如此,直至今日。[25]穆阳溪水道还为天主教在福安西部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末天主教传入之后,这里很快就成为福建天主教的中心,福建省第一个主教堂即设在康厝。民国时代,从上游的苏堤村到下游的三江口,分布在穆水两岸的大小天主堂就有十多处。在一定意义上穆阳地区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1926年,福宁代牧区成立,下分6个总铎区,穆阳是其中一个。
  耕读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宋到清,就有许多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各种功名,取得“官身”。一些族姓由于入迁时间久远,繁衍为当地的大宗族,官家身份使这些大家族在当地更加显赫;其中的精英人物除了在外地为官,有的献身文教,有的成为商业大贾,在当地都很有身份。进入近代以后,新文化、新思想越过重重关山,沿着穆阳溪水路在这个古镇悄然登陆。传统与新潮相结合,使穆阳异彩纷呈。光绪二十四年(1898)穆阳人缪锡铃率福宁五县之先将自己创办的景贤义塾改制为同文初等小学堂,并自任堂长,几年后又升为高等小学堂。
  民国时代,穆阳一地读书人多,生意人多,有钱人多,有身份的人多,思想开放者多,心灵手巧者多,商铺多,茶庄多,到这里谋生活的人也多。于是,福安乡亲归纳出一句民谚,曰:“福安好穆阳。”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