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 相承传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03
颗粒名称: 说唱艺术 相承传扬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143-146
摘要: 柘荣评话说唱艺术,源于本土,以古朴、粗犷、高亢、雄浑的北派大书类讲史之风见长,又与江南纤巧、柔美、婉约、细腻的小书小说类书风相融合,已逾百年。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柘荣

内容

柘荣评话说唱艺术,源于本土,以古朴、粗犷、高亢、雄浑的北派大书类讲史之风见长,又与江南纤巧、柔美、婉约、细腻的小书小说类书风相融合,已逾百年。
   1、说唱艺术 柘荣评话艺术以说为主,以唱助说,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曾经历上百年评话艺人的共同锤炼,现已日趋完善、成熟。
   柘荣评话艺术之“唱”。以平讲式、叙事性为主,以敲打“锣仔”为节拍,属福宁腔评话调,用柘荣本土方言进行说唱。其旋律与叙事说话式语调相接近,感情深沉、平稳。艺人用本嗓真声,即兴式直唱。注意“句首、句中、句末”音简字洁,句调紧凑,唱腔变换,质朴明快,豪放爽朗,注重感情表达;其唱调通俗高雅,宛如蜻蜓点水,娓娓动听,能令人怡情悦性。
   柘荣评话艺术之“说”。大致有“表”、“白”之分。凡评话艺人用第三人称叙事,通称“表”。“表”可分“官表”和“私表”④;凡评话艺人用第一人称为角色代言,称“白”。“白”有官白、私白、官咕白、私咕白、衬白、托白、韵白,按评话艺人的行话称之为“七白”⑤。评话艺人在书场中从叙事到为故事角色代言,对不同角色的交替变换,跳进跳出、做到应用自如,可以不受时空局限,海阔天空的叙表,或如抽丝剥茧般地述说,使各类人物刻划、故事陈述、情节展开,一一再现于听众之前。
   “非陈诗可以展其义,非长歌可以骋其情。”柘荣评话艺人善于根据书情而“展其义”或“骋其情”,除重用快口、利口、巧口,忌用死口、钝口、拙口外,在柘荣评话界中尤其重视评话艺人方口、圆口训练。“方口”是对话本说表词句较为平齐,如四、六字句联,说唱时可以朗朗上口,语调重用铿锵,有棱有角,听来声腔洪亮,刚劲深沉,多用于说唱《三国》等马刀长之类评话。“圆口”是对语言词汇通俗易懂的话本,多用于自然活泼,通顺流畅的语调轻吐巧出,如可用于《武松》等短打类书场。柘荣评话界艺人对说口艺术的传承均有较高的要求,在书场中需适时使用“贯、粘、辣、俏、干、热、冷、绕口”和“堆劝”等说口技巧,使整个书场说表波澜起伏,充满生机,以免干瘪腻人、枯燥无味的说表方式。评话大师黄毓金在官表人物“开相”时,常用圆口说表,听众就能动听入耳。如“这位小姐身穿一件大红段面素绸夹里上,绣金线滚边紫色牡丹花短袄。三寸三分高领头,一尺二寸头大袖口,裤里绸如意头;五个头金钮头,一阔阔狗牙齿镶边恶咬口。下边是湖绿绉纱百盖湘裙,金镶银嵌水浪形盖底,白袜黑素相,棉绸扎脚带。足登红锻弓鞋,鞋底邦上绣的是凤穿牡丹花,鞋头上一颗明珠光闪铄铄。年纪二十不到,梳一个麻姑蟠桃头,横笄金压发,竖插翡翠凤头翘,满头珠翠,桂花油搽得香喷喷,瓜子脸搽得白雪雪,胭脂点得渲红,眉毛画得如柳丝,杏目秋波滑溜溜,两颗酒涡子惹人爱,琼瑶鼻下樱桃口。一只手是翡翠臂,一只手上金镯头,手拿子块葡萄绉纱绣花单帕子;迈动三寸勿到,二寸多一点,脚背勿高,脚底勿凹,如春笋般一对金莲,真象嫦娥下凡,麻姑再世,窈窕娉婷,娇娇滴滴喊声奴家来也……”。这许多一口干词句,若无良好的说口技巧,一口气是道上不来的。
   在柘荣评话说唱艺术中,对故事人物“开相”,其中少不了说唱“眉”、“眼”、“笑”。一是道“眉”,有长眉、寿眉、浓眉、高眉、横眉、剑眉、卧蚕眉、清眉、慈眉、修眉、柳眉、细眉、粗眉、秃眉、扫帚眉、八字眉、一字眉、盖眼眉、短命眉等。二是道“眼”,有虎眼、龙眼、牛眼、圆眼、杏子眼、丹凤眼、慧眼、情眼、三角眼、绿豆眼、虾米眼、蛤蟆眼、毒蛇眼、泡泡眼、勾魂眼、贼星眼、夜叉眼、猪母眼、饿狼眼等。三是道“笑”,有真笑、假笑、阴笑、冷笑、苦笑、啼笑、奸笑、狂笑、嘲笑、惨笑、调笑、微笑、讥笑、嬉笑、傻笑等。如《三国》人物曹操酷虐诈变之笑,如水底按葫芦,咕咕地奸笑。智囊诸葛亮胸有成竹、料事如神之笑,却是十分飘逸。周瑜智勇双全、但心胸狭窄之笑,其笑声中往往带有一点傲气。同样是粗人张飞和周仓之笑,都是浓抖抖地开怀大笑,但大将军张飞笑得粗犷而有节奏,而周仓则是无节奏的野笑。只有通过这样的说表才能使书场中故事人物“开相”个性得到传神,这也是柘荣评话界说唱艺术传承的基本功。
   2、表演技艺 评话虽说是听觉艺术,但对于评话艺人的说唱表演技艺亦不可忽视。评话界老艺人曾声称“戏在现身中说法,所以宜观。书在说法中现身,所以宜听”。柘荣评话老艺人善于根据书情变化,维妙维肖地描绘书情中各种角色,善于在说唱中用不同的语调或“跳进”或“跳出”兼任角色,做到一人多演或一人百演。将书情中生、旦、丑、末等多种人物的举止,喜怒哀乐神情活现出来,离不开艺人口、手、身、步、神的表演。评话艺人注重传“神”,以眼神与口、手、身、步相连,口上唱一句,道一桩事,手上总有一个姿势,口手相连,还要用眼神来相助。手上姿势摆到哪里,眼神就跟到哪里,如口唱天上有一轮明月,手指天空,眼神也要跟着望上去。只有这样口手神相连并用,才能使听众如同看见天上的一轮明月。不过评话动作表演要求不是立体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模仿,只求相似,不求十分逼真,贵在“神似”,不宜“过分”表演,堆砌演技,只提倡“适中”,不然适得其反。评话大师黄毓金更重视评话艺人的真情表演。如在说唱《长生殿·埋玉》时,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带四千士兵和一员心腹大将军,仓促离开长安城向四川西逃,至马嵬坡,六军不发,唐明皇最亲信军队发生兵变,将仗势行恶的杨国忠及其众眷属全部杀光,只剩下杨贵妃一人。即日六军一员将士提剑上殿兵谏,欲清君侧,当即被唐明皇的心腹大将军喝住,唐明皇要大将军将上殿兵谏将士制服,大将军却转向唐明皇慢慢地劝说道:“陛下,江山、美人不能两全。现在要是杀了他们,我就要成为千古罪人。”此时,杨贵妃闻声早已冲出,扑在唐明皇面前,双脚发软就势跪下,她知道自己没有活路,颤巍巍地说:“请皇上给予赐死吧。我死了也决不会恨皇上……”唐明皇被迫无奈,一面替杨贵妃梳理头上散乱的头发,一面长篇韵白:“早知今日六军兵谏,何必当初七夕密誓,啊!妃子,妃子……”。这时杨贵妃已泣不成声,听到“七夕密誓……”,无限沉痛地哭道:“陛下哟,嗳呀,陛下……”唐明皇屈首静默许久,许久……,无可奈何用袍袖遮面轻拂,这是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真情吐露,评话艺人“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只有“动情于中而形于言”,才能将此时此情此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黛玉焚稿》的说唱中:“心切切,泪悬悬,声寂寂,夜漫漫。”黛玉抱病失眠,在奄奄一息之中,猛听得远处锣鼓一声喧,如同当头霹雳,黛玉无论如何再也呆不住,支撑着身子走出潇湘馆,相逢婢子于沁芳闸,哪晓得无知婢子直说穿,宝姑娘今夜完花烛,单把你潇湘妃子瞒!黛玉听一语,断一方肠;一阵伤心,一阵心酸,如万把刀尖钻心窝。她无力退回去,步踉跄,不知熟步花径竟如陌生路。潇湘馆,阴森森,黛玉且把旧帕新诗一炬烧,神惚惚,泪已干,嘴里却断断续续长吟道“闺阁文章不可传……”。此处已将黛玉在宝玉完婚花烛夜,奄奄一息,活命不成,在临终绝望中将焚毁诗稿的情态加以活现传神,评话艺人只有通过真情的说唱表演才能感染听众,征服听众。
   3、“书头”创作 “说书者,说世,说势也。”评话书场说时说世,说唱世道人生,则须说唱传统顺时顺势之书目,这是评话艺人的天职。柘荣评话大师黄毓金在近70年的评话说唱生涯中,极重视评话“开篇入话”书头创作。评话“正话”中的故事情节,虽然能劝善育人,但没有“开篇入话”书头那样轻巧、灵活,更能贴近时势进行说教,发挥评话艺术说教的应有作用。柘荣评话界在评话大师黄毓金的统领下,创作了大量评话“开篇入话”书头,不下七、八十篇,有古人名及时政、哲理、状物、社会风物类等,其中脍炙人口的“开篇入话”书头有《八盏灯》、《八骏马》、《鸟名》、《鱼名》、《药名》、《树名》、《菜名》、《古人名》和时政入话书头如《前后对比》、《兵役法》、《计划生育》等,在评话书场中取得良好的宣教效果,受到赞誉。当然,这些评话“开篇入话”书头,多数属于粗犷型的口头创作文学,内容良莠不齐,加上十年文革浩劫,大量手抄本已荡然无存,评话界老精英大多数已经谢世。今后的发展,尚待开辟新的路子。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