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辈出 后秀如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02
颗粒名称: 名师辈出 后秀如云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3
页码: 141-143
摘要: 柘荣评话大师黄毓金黄毓金(公元18851969年),又名黄若金,享年84岁,祖籍城郊前山村,系黄大暑后裔,后定居溪坪下街尾。祖上是个拥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花厅的柘荣豪门大富之家,待到他懂事之年已经家贫如洗,只剩下每天败不掉的斗米公众租过日子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柘荣

内容

1、柘荣评话大师黄毓金黄毓金(公元18851969年),又名黄若金,享年84岁,祖籍城郊前山村,系黄大暑后裔,后定居溪坪下街尾。祖上是个拥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花厅的柘荣豪门大富之家,待到他懂事之年已经家贫如洗,只剩下每天败不掉的斗米公众租过日子。他自幼孤苦无依,只好奔走他乡谋生,在霞浦松城为马德和财主当伙夫及使唤杂役。他幼年之时曾读过年把私塾,粗识一些常用字,但天资过人,记性极好,几乎能过目成诵,常在茶余饭后将所看过的旧体平话故事有声有色地讲述给别人听,人们兴趣甚浓。至清末光绪26年,黄毓金时年15岁,见福州评话师到霞浦献艺,带有浓重的福州腔,听众不能入耳,他则改用柘荣方言,大胆吸收福州评话特点,用“锣仔”敲打,且说且唱,声情并茂地讲述评话故事,招来数以万计的入迷听众。“满场风雷吼,全凭一张口。”他善于把握中原北派大书类评话的讲史之风,以情、趣、味取胜,善于把握评书中各类人物语言变化。他音舌清亮、浑厚,说唱之时语调跌宕起伏,轻则如行云流水,重则似霹雳轰鸣,慢则语意连绵不断,快则吐词咬字结实有力。说到轻松处,声似短笛、悦耳;说到紧张时,语若悬河,震撼人心。他用娴熟的柘荣方言表达艺术和手、眼、身、步、神和谐并举的说唱艺术技巧,维妙维肖、酣畅淋漓地表述故事内容。他能被听众点讲的传统书目,以讲史大书类为主,有春秋战国以来各类讲史平话和小书类《八美楼》、《万花楼》、《乾隆皇下江南》等200多部。他曾在福鼎桐山街道讲书时,住在溪西桥客店,一连开设了二个多月书场,场场听众爆满,当时噪名一时。有位机关公务员将他请到家中,点讲书目《七尸八命》,他能将书中所有几十份旧体呈文诉状、冤诗等,一字不漏地说唱出来,那位公务员在后间边听边对原书,果真一字无差,惊叹道:“黄先生果然是评话天才。”黄毓金除说书谋生外,还创作了许多评话“开篇入话”书头,相传有《八盏灯》、《齐天大圣》、《前后对比》、《兵役法》等。他历来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几乎能出口成章,编什么象什么,有入木三分之功,如“妮妮娜娜天婆箩”、“肥肥白白阿鹅嫂”、“头生四角,目睭红色,手驮拐杖,走路哩勒”等刻划人物十分传神,具有独到之处。
  他能随口编颂柘荣“四句联”民谣,在民间流传甚多。无论一些高官显达或家藏万贯的贵人、富人对他也敬重三分,不然就有形象不雅的柘荣民谣“四句”联,在街头巷尾流传。黄毓金为人正直,多为贫者撑腰说话。他注重扶持和培养弟子、亲传书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平话书籍罕缺,经他静心默记,一本本用毛笔亲抄给弟子诵记。黄毓金成名之后,被民间誉之为“评话大师”。他亲传的四大弟子各有建树,大大推动了柘荣评话艺术的全面发展。曾有人赞颂道:“信手弦歌,随心应变,席上生风,语语入情,可谓神手之技矣”、“皓首勤耕扶后秀,功德叹止应天星”。
  2、四大弟子袁宝珠袁宝珠(1923年—?),家住柘荣城郊靴岭尾,曾读过多年私塾,要是科举制度未废除,他则到霞浦福宁府考秀才,爬“江西岭(”4),复蹈旧日文人仕途之道。而万没想到世态变迁,他却选择一条评话说唱之路。由于旧学功底较为扎实,他能准确地把握平话本中人物角色性格、语言、动作,能在书场中骋情尽致地加以说唱表演。
  “春浓花艳佳人胆,月黑风寒壮士志。讲论只凭三寸舌,秤评天下浅和深。”他能承传评话大师黄毓金的经典评话,在书场上能再现大师的说唱遗韵,如在评话《五美兴唐传》说唱中,唱到洛阳李怀玉相公进裴老仙府内之时,从南街入城。一路上,从殿堂庙宇到儒雅书斋,从奇货商行到富庶典雅古宅名院,所见罕世陈设、珍藏古玩、名人字画、厅堂楹联、匾额、诗词、歌赋及名宴珍馐食谱等,能详详细细可讲上一个多钟头,来不得半点含糊掺杂。“详人所略略人详,笑有真怕怕真笑。”真可谓“两年胳膊三年腿,没有十年工夫,练不好一张嘴”,凡恩师亲授过最难记忆的《唐书》、《三国》,其中甚至对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之类的诗词歌赋他都能一一颂记,并能传神地加以说唱讲述。有诗赞道:“偶有震荡惊魂魄,铁骑摩嘎弓刀鸣。玉盘走珠三峡倾,四座欢娱亦涕零”。袁宝珠从艺50多年,曾任柘荣县首届民间艺人协会理事,也是最能再现评话大师黄毓金说唱遗风的得意门生。
  林祚德林祚德(1924-1993年),柘荣城郊乡下村人,于1945年从师学艺,系首届柘荣县民间艺人协会理事。他生于富有武术传奇之乡的下村,在学习评话过程中,由于天资聪明,唱腔好,咬字清晰,在说唱社会兴替战事和武侠义士之时,对诸路刀枪兵器、拳法套路如数家珍,能讲得清楚,唱得明白。且有娴熟的拳法和脚下功夫,在说唱表演中不时亮出一个身段就十分传神。如《三国志平话》三英战吕布,刘备是须生,关公是红生,张飞是净角,吕布是小生,四位角色,形象不同,性格各异。象此类马刀长之书目,他在说唱中能根据不同角色个性进退自如,表演逼真,令人若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沙场马战,刀枪来往,短兵相接;或嘶声喊杀,难解难分;或旗开得胜,捷报频传;或溃不成军,惨败走脱……其说唱表演之功,无不令人折服,能使听众兴致勃然,如痴如醉,又能一饱眼福。“先生古貌伟衣冠,舌底风云蛟舞潭。长吼深崖兼叱咤,一声江北震江南。”这是林祚德一生评话说唱生涯的活写照。他说唱评话书路较广,曾带有弟子吴乃猛等一批评话新秀。
  吴开品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