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潮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495
颗粒名称: 新学潮涌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129-130
摘要: 民国二年癸丑(1913)七月,柘洋设立两等小学校于城南庙,科考之事至此已停十年,功名发达概由学校进步,所读之书尽是新撰,旧经典概行废弛。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柘荣

内容

民国二年癸丑(1913)七月,柘洋设立两等小学校于城南庙,科考之事至此已停十年,功名发达概由学校进步,所读之书尽是新撰,旧经典概行废弛。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学校经费不足,城南庙小学下季停办,求学皆要外出。民国十五年丙寅岁(1926),霞浦教会指派教徒张腾蛟来柘创办私立基督小学,设在下城西门里,校董陶珍山,聘请福鼎县西昆村林纯仁为教员。当年招生四十多人,其中女生一人。课程除一般小学科目外,设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赞歌课程,每天早晚会向“天主”祈祷,星期日要求学生“做礼拜”,边办学边传教,信教者改在学校聚会、做礼拜。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吾柘殷户并热肠诸君子私立两等学校已数年,至此为(暂停后)开始毕业之期。
   民国十九年(1930)春节,寿宁何金标土匪攻打柘城,城内基督小学被迫停办。
   民国廿四年乙亥岁(1935),特种区创办溪坪短期小学。区各联保战时在上城、下城、东桃(东源)、乍仙(乍洋)、湄泰(下村)、富溪、蒲洋、宅中、三坪(堵坪)、英窦坑(英山)、玉山(石山)设民众学校,乡村多数办私塾。
   民国廿五年丙子岁(1936),特种区置中心学校于城郊武庙(关帝庙)。其他如短期小学兼夜校等等,大约与县制无异。
   民国廿八年己卯岁(1939)六一节,特种区举行首次学生体育运动会和国语比赛。柘洋篮球队参加霞浦比赛夺冠军。
   庚辰岁(1940)九月,福建省教育抗日宣传队来柘洋放映无声电影。
   每保设国民学校一所,每乡镇设中心学校一所,以培养儿童学识,灌输时代文化,养成爱国观念,强迫教育,政府用意固属不差,可是收效甚微。
   民国卅一年壬午岁(1941),设富蒲乡中心民国学校于富溪。
   民国卅二年癸未岁(1943),设康平乡中心国民学校于楮坪。七月,建立霞浦县柘荣特种区民众教育馆。
   民国卅三年甲申岁(1944),王区长并地方绅士陈善臣等提倡改县,又创办初级中学,先借双城镇中心校上课,后迁上城刘祠。外地负笈来求学者颇多,想地方人才从此可培养,文风可拯。
   民国卅四年乙酉岁(1945),中心国民学校三所,保国民学校十二所。十月一日,撤销柘洋特种区,建立柘荣县制,原特种区民众教育馆升格为柘荣县民众教育馆。
   民国卅五年丙戍岁(1946),陈振华任首任教育长,国民学校增至十八所,有女生入学占二层(百分之二十)。
   民国卅六年丁亥岁(1947),县立初级中学,经费吃紧而停办。
   民国卅八年己丑岁(1949)上半年,中心国民学校三所,国民学校五所坚持上课,其余民校皆处于停课或半停课状态。六月十五日,柘荣城解放。十月一日,柘荣县文教科成立。
   匪寇屠城 民国六年丁巳岁(1917),霞浦孙业甫串同地方劣绅在柘设立盐务局,其价忽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