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的民国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492
颗粒名称: 柘荣的民国往事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6
页码: 121-126
摘要: 中国历朝历代,每到朝代变更,世纪交替之际,多是灾难频仍,民众饱受艰辛之时。今日读罢《柳营“陶氏家乘”的柘洋民国事略》,对作者开篇所言:“嗟乎!世风屡变,朝政多更,治乱无常,盈虚转运。自三皇立极,五帝相承,迄今数千余年,未有如今日万事不同、地舆各异者也。”深有感触!现根据《陶氏家乘》所记,结合《柘荣县志》的“大事记”,把柘荣(旧称柘洋)的民国要事分述如下,为后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柘荣

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每到朝代变更,世纪交替之际,多是灾难频仍,民众饱受艰辛之时。今日读罢《柳营“陶氏家乘”的柘洋民国事略》,对作者开篇所言:“嗟乎!世风屡变,朝政多更,治乱无常,盈虚转运。自三皇立极,五帝相承,迄今数千余年,未有如今日万事不同、地舆各异者也。”深有感触!现根据《陶氏家乘》所记,结合《柘荣县志》的“大事记”,把柘荣(旧称柘洋)的民国要事分述如下,为后人提供借鉴。
  民国元年(即1912年),柘荣属霞浦县管辖,设巡检分司以治理(第二年即裁撤)。霞浦县由原来9个自治区调整为10个自治区,柘荣为上西柘洋区,顺序第六。
  政体变革之初,剪辫之令率先推行,继而审案废除下跪之礼,稽首、顿首、鞠躬或三鞠躬等旧礼皆已取消。男女自由平等权得以初步体现。接着,废除府制改为县制,霞浦县实行地方自治,成立参议会。当时,柘洋区设保卫团维持社会治安,兼调解民事纠纷;并设柘洋乡农会和黄柏乡农会,调查户口;一乡选一保董,承担地方公务。
  各种税收皆已废除,只余下地丁粮一项。田分三等标准纳税:上等田每担米上交虚米一斗,折实四升三合,每担应上交一钱八分;中等田银米减半;下等田银米再减半;其外又有屯田,有银无米。次年8月,在城南关帝庙设立两等小学校(第二年因经费不足停办),实行新学制,科举考试至此已停十年,所读之书都是新编撰的教材,旧经典均已废弛。人民似乎感受到了“共和之政”的优越,有如“笼鸟脱囚笼”般的雀跃心情恭迎“共和”春天的到来。
  然而,当人们刚刚满怀希望跨入“共和”社会,迎来的不是阳光明媚的“春天”,而是犹如严寒酷暑的隆冬与盛夏。人民饱受了兵灾与匪患、天灾与人祸等多重灾难的洗礼,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生活从民国4年即初露端倪,这年国家开始向民间索借公债,此后索借名目繁多。官铸大小银币越来越多,银价却越用越贬值。民国6年,霞浦孙业甫串同地方劣绅在柘洋设立盐务局,民众的食盐都归由官办,盐价立即猛涨,民众群起而攻之。他们闻言此事,想起兵来柘镇压,而柘洋民众则积极谋划抗御之计,在四面山头堆石为坝,以阻击来犯。此时,正值广东暴乱,兵力鞭长莫及,只好作罢。次年,福安刘宗彝乘广东暴乱之机兴风作浪,成立护钱会(县志称为“乌钱会”)。蒲洋人杨瞻程(名叫石头)遂与其徒匪勾结夜闯城南关帝庙,民众识破其枪械不多,群起擒获18人,解送到霞浦监禁。之后,茶塆雷仁声等又聚众为匪,掳掠居民,迫赎财币,远近民众深遭其害。不到一年时间,雷匪就被浙江泰顺县之防军和本省的兵团共同剿灭。
  民国12年,国家空虚,财富日竭,捐税繁苛,官铸二角银币含银量仅有三成,使用不到两个月,即现出红铜原形,因而币值贬低,初则以15角抵银元一元使用,终则被民间拒绝。这年“中国银行”纸币开始流入柘洋,陆续通用。13年,万物昂贵,清代方孔铜钱被禁用,市上普遍使用清末、民初铸造的无孔铜元。8月,省长孙传芳之兵过柘洋入浙江,每天过境人数三至六百,一连数日,富裕人家因之远避。14年,出现怪兽,形状似熊,能立行,一步跨一米多远,从福鼎管阳进入柘境,沿途挖吃新埋死尸,人称“扑马”。农民不敢上山砍柴。至7月,适逢柘民祈雨,一并备疏祷告天仙,怪兽始殁。
  民国15年1月18日。省长兼督军周荫人,一味弄权贪污,部众被蒋介石所率之兵击败数万人,有残部经柘洋退入浙江,沿途民众多受其害。2月1日,海军陆战队十一旅某连长王阿十(霞浦人)率部为匪,闯入柘洋过春节,派款索饷,为害群众,后向泰顺方向遁去。2月4日起,连续十余日,追击周荫人残部的国民革命军经过柘洋。不久,海军陆战队某排长林仰山(霞浦人)又率部为匪,来柘勒索派款,异常凶残。至6月,海军陆战队十一旅派遣一个连兵力驻防柘洋,此为柘洋民国驻军之始。
  18年冬,寿宁匪寇何金标、王岐山、范铁民等十余队计600多人,前往福鼎白琳抢劫,往返经过柘洋城关派食,并屯扎社坪过春节,柘城人民组织丁壮自卫。不料,次年农历正月十三,境内有一两个流氓内奸,引诱何匪伙同屏南张文光及寿宁周玉光等,共率残暴股匪2000多众,蜂拥而来,居民虽奋勇抵抗,怎奈敌匪狂澜发飙,柘城被破陷,当场死难者百余人,或殉节而死,或守义而亡。男女被掳者数百人,任其奸淫摽掠,房屋被焚毁数十家,哀声震野,惨不忍闻。以致居民流离失所,母子分飞,田园荒芜,产业凋零。从此民气不振,而世况日渐颓唐。
  民国20年1月,许美金、曾官裕又率匪300余人,谎称周玉光之名来柘劫掠。
  同时,霞浦八堡及南路股匪1000余人也来柘派米、派款,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年冬,中共福安县委秘密派遣周资成(福安人)来柘发展革命组织,争取长冠、菖蒲洋一带的“红带会”加入革命行列。次年12月,在福州理工学校当工友的林爱受中共组织委派,回柘开展革命活动。23至24年,是柘洋革命活动最活跃时期。23年4月6日,马立峰派王陶生、范义生带领红军十六连、闽东独立团和“红带会”近千人进军柘洋,开辟苏区,随即于下城下书堂建立中共上西柘洋区支部,书记王陶生、副书记林爱 ,隶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并在下城南门厝成立苏维埃政府,主席林爱、副主席王陶生。6月,成立中共霞鼎泰县委,书记王陶生、副书记林爱,隶中共闽东特委;同时成立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成,隶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分田运动,经两个月时间,占全县总人口96%的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得耕地。9月4日,霞鼎泰县委在龙溪五斗潭溪滩召开3000多人的庆祝分田胜利大会。晚间,举行提灯游行,演红军戏,盛况空前。这月,红军闽东独立师在黄柏龙井坑建立“闽东独立师军械所”。10月4日,国民党军队七十八师来柘“围剿”,柘地中共组织暨苏维埃政府撤离下城。国民党政权随即在柘复辟,在下城西门里天主堂设霞浦县第四区署,并成立“军民联防办事处”,查户口,编保甲,修城墙,筑碉堡,残酷镇压革命。10月19日清晨,叶飞率领闽东红军二团战士500多人在白坑岔设伏袭击国民党军队某部教导团一个连,歼敌七八十人。至12月,林爱和吴成先后牺牲。这年,疟疾、赤痢疫病遍及柘洋全境,患赤痢者死亡达100余人。
  民国24年1月15日,闽东红军独立师和赤卫队2000余人在副师长赖金标指挥下,在西竹岔、洪坑、社坪一带设伏,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新十师部队5000余人激战一昼夜,歼敌500余人。2月8日,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在黄柏被叛徒出卖而遭杀害。3月,中共霞鼎县委书记许旺在桃坑、柏洋一带发动苏区200多人重建红军独立营,坚持游击战争。8月,闽东革命领导人秘密在楮坪龙井庵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中共闽东特委,叶飞任书记。此后,闽东苏区在闽东特委领导下,胜利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柘荣有546位烈士献出宝贵的生命。
  同年6月,霞浦县第四区改为柘洋特种区,何荣生任区长。何撤销军民联防办事处,独揽大权,强派民工在溪坪街造柴栅城,加固塚墩、仙屿、溪尾山、下店山、长头冈、溪坪上街头及环城碉堡,违者即遭鞭挞,最多的一日鞭打64人,必至股破血流而后止。并血腥杀害革命志士和无辜群众,最多的一天有10位革命志士和无辜群众被其杀害于溪坪街尾茶丛下。
  民国25年夏,何荣生因擅杀无辜,被指控免职,调遣山东韩延爽来接任。26年,闽人杨镇江为区长。不久,又换连城人黄曦续任。区长接连更换,政治日新一日,而民众负担是日重一日。阳历7月7日,芦沟桥事件发生,国家须用大量兵力,柘洋开始征召壮丁入伍。实行新的征兵政策,凡年龄18岁以上、45岁以下者为壮丁,均须服役,惟有残废者方可免征。原首抽签一保一名,全年四期,增至两名,或论其保内现役壮丁,除独子免抽外,其余按照多寡分配。此时,富者用钱买替身,其子或赴求学,或入仕场,或当机关,或充保长,名为缓身,而贫者无处藏身,亦无计设施,其子无异羊入虎群,只能坐而待斃。父哭其子,妻哭其夫,废时失业,其情其境实可悲怜!民国27年,黄曦区长辞职,闽人严以礼接替,他不了解民俗,深抱维新之政策。
  到任没有百日,被民控告罢免,承接者长是乐人潘伟。4月,设柘洋特种区警察所,为柘洋最早的警察机构。同时,各联保普设战时民众学校,进行抗日爱国教育。28年,全区联保改为乡镇,十联保缩为五乡镇,而十三境内归为双城镇,如英窦坑、楮坪等村为英坪乡,石山、乍洋等村为乍玉乡,富溪、蒲洋等村定名富蒲乡,菖蒲洋、宅中等村定名菖宅乡。12月20日,乡镇联保办事处改称乡、镇公所。这年,诸如妇女缠足、男子蓄辫及包头等旧习于4月14日前废除。4月4日“儿童节”,全区举行首次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和国语演讲比赛。春季,柘洋“红衣盗”篮球队参加霞浦县体育运动会比赛获冠军。秋季,省抗日宣传队来柘放映无声电影《台儿庄胜利》,群众称为“影戏”,这是柘洋人首次看到的电影。人们第一次享受到文化体育生活,可是这年城内却先后两次遭受火灾:2月7日夜半,下城大街失火,焚毁店铺、民房30间、憩仙亭、佛塔亭各1座,受灾22户。11月30日21时许,溪坪街上街商店失火,焚毁泗洲佛亭、集仙亭和店屋59间,烧死妇、幼2人。
  民国29年,潘区长因舞弊罢职,接替者龙岩李庆升。入春以来,盐荒继续。4月,实行计口授盐政策,每人每月供盐375克。7月20日,特种区署奉命邀请各机关团体代表监视,将烟民限戒管理所缴的烟具焚毁。8月,人民群众趁“祈雨送仙”集会之机,路经下城大街,闯入游祠“新兵招待所”,放走被关押的新兵(抓丁)20余人。区长畏惧,不敢上报。是年,天花、脑脊髓膜炎、阿米巴赤痢、癍疹伤寒等病流行,死亡颇众。
  民国30年2月22日,成立特种区公沽局,管制粮食。4月,对公教人员实行计口授粮。7月,公沽局职员私煎饴糖偷运出境,被群众查获,激起公愤,百余民众拥至公沽局,捣毁办公室,殴打职员,抢夺粮食。不久,公沽局裁撤。3月14日,乍洋乡发生脑脊髓膜炎,感染106人,死亡63人,区卫生院防疫队到疫区进行隔离医治,管制交通,40天内疫情消弭。上半年,癍疹伤寒疫病继续发展,重者全家感染乃至炊烟不起,死者甚众。7月,前山发现阿米巴痢疫患者47人,治愈33人 ,死亡14人。夏,富蒲乡公所遭陈石论股匪包围缴械,乡长张克唐被胁从匪 ,勾结霞浦林茂华股匪为害乡民。区署派出保安队两个排的兵力分别前往菖蒲洋、宅中两地剿匪,反被股匪围攻,1位排长被俘。陈、张股匪旋即下海投靠大嵛山伪军蔡功。不久,林茂华股匪被霞浦县保安队歼灭,陈、张遂携械返柘投诚。是年,开始贯彻市制度量衡,田赋改征实物。正附税每1赋元折征稻谷2市斗(合10.8公斤),并征购余粮10公斤。至此百税并出,无论何物均要纳税,有好事者出对联道:“自古未闻粪有税,于今惟有屁无捐。”可见民不聊生的程度。这年,日寇加紧侵华,特种区署执行国民政府通令:“破坏道路”。柘洋至福安、福鼎、霞浦等三条县际古道,每隔数十丈挖掘一二丈长的缺口,以图阻敌。
  民国31年1月始,全面编查土地,测量田亩。到年底,田赋按新丈量田亩计征。
  田分五等:一等每亩0.5元,二等0.4元,三等0.32元,四等0.22元,五等0.12元。
  墓山园林杂屋等都按丈量平估地价:一等田每亩150元(或155元),二等100元,三等75元,四等30元,五等15元。基(即屋)甲等每亩220元,乙等每亩210元。农(即园)上好者均编乙等三,每亩75元;其次二等五,每亩30元;最低三等七,每亩10元不等。这年,下忙及32年度上忙之粮食,即照大价纳赋,每元应征实净秋谷三市斗,外加公学粮每元应征一斗三升,再加积谷每元10斤,计共56斤7两。无田无地者,也要纳税。人人叫苦,个个叹穷。而其中多有错量或有误名的,家家声请复量更正,户户均要复核改名。可是至年终,尚无一二户得到更正。上年发生的疥疮、疟疾、赤痢三病,至本年加剧,民众多受感染,患赤痢死亡者有七八十人。
  民国32年,本年下忙及32年上忙的田产赋额,未上0.4元的 ,至于园地农基等只征原额三市斗,加公学粮一斗五升,每元计合48斤10两;已上0.4元的,加征购二斗五升,每元计合75斤10两。这年,又发生大道会(或叫一心会、白带会、大刀会),起事者发自福安穆阳,随后闽东一带尽行响应。柘洋绅士同善社之善长魏子阳,也受其惑,于10月13日在桃坑白箬岔设伏,截击宁德团管区来柘接收新兵的连队,放走新兵30余人,夺去机枪1挺、步枪6支。大刀会又攻柘城三日不下,攻打大北门的刀会首领吴登仁被守城保安队击毙,余众逃散,后经王区长剿除扑灭,祸端才得以平息。
  民国33年,王区长和地方绅士陈善臣等提倡改县。同时创立初级中学,有很多外地学子前来求学。4月以来,岚后宫、保安宫、泰安宫等神庙都为政府机关或占据、或拆卸、或捣毁,其木料或充修理驻所,或作火柴之用。至此,不仅人民居所受劫,而古树名木也任其砍伐,皆遭其殃。这年,百物巨贵,票价跌落,比如:大米每斗140元,薯米每斤20元,猪肉每斤50元,面每斤30余元,老酒每硣20元。田赋又加累进,借以田为限,赋额未上20元者免累进,上1元者加积谷5升,又加国教基米5升,计每元合86斤6两。征兵之势又加急,幸有无赖之徒,贪财卖身以代良家子弟应征。
  民国34年4月,盘踞福州的日寇,由闽东向北溃窜,特种区署奉命应变,将机关单位迁到英山办公,富户也各纷纷避居山村僻处。后因日寇取道霞浦、福鼎路线向浙江退却,柘洋遂免受蹂躏。9月3日,柘洋城关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庆祝大会,机关单位、商店张灯结彩,夜晚提灯游行,热闹非常。10月1日,柘洋特种区升格为柘荣县,首任县长由原区长王乃平升任。同月,国民党柘荣县党部成立。11月1日,柘荣参议会成立,首任参议长刘愚醒。同月,柘荣司法处成立,由首任审判官陈锡珪。
  35年3月1日 ,柘荣行政干部训练所成立,县长兼所长。5月3日,刘愚醒当选为福建省参议员,补选袁登九为县参议长。28日,国民党柘荣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由省指派陈玄国担任书记长。7月正式成立县党部。同月,中山纪念堂在旧巡检司署废址落成。这年,县贯彻国民政府“二五减租”命令,即佃农交纳给地主的地租,由原来100减为75。但货价狂涨不堪,米每斗700元,油每担10万元,肉每斤500元,余皆类此。
  民国36年10月底,因经费困难,县立初级中学停办。国民政府宣布“三七五限租”政策,即地租按照常年正产物产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交纳。柘荣县政府以未经临田监制、订约,易滋生纠纷为由,仍按“二五减租”施行。37年1月,国民党和三青团合并后的国民党柘荣县统一委员会成立。8月7日,成立“柘荣县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县参议长兼任主任委员。19日,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柘荣开始使用“金圆券”。38年2月,中共闽东地下党组织在南广山村建立霞柘山头游击队。6月5日,中共地下党员陶宗书、毕德耀策动柘荣县警察局部分官兵起义。6月初旬至中旬,国民党军队数千人,先后两次由北而南经柘溃退。后一次溃退时,沿途抢夺财物、奸淫妇女,民众深受其害。6月11日夜间,国民党柘荣县长吴则康率领机关职员和保安队、警察局官兵等,向福安逃遁。柘荣人民彻底摆脱了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历史。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起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