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与秦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490
颗粒名称: 萨镇冰与秦屿
分类号: K825.2
页数: 2
页码: 116-117
摘要: 本文描述了1931年夏,秦屿遭受特大台风袭击,海潮暴涨,后岐一带民房被巨浪卷走,周围五里内田园、庐舍均遭淹没,灾情十分严重。萨闻讯后即前来赈灾,并同地方人士研究商定“围堤杜患”规划,经旬日返榕。1932年春萨再次来秦屿,随带美国协和建筑部工程师范(美国人)、副工程师林执西、监工蒋天成、包工王成才等人,实地勘察、设计,全面规划,于同年秋初破土动工,建筑后岐堤段,经过200多人工日夜与浪涛搏斗,至1933年工程告竣。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福鼎

内容

萨镇冰(1858-1952),字鼎铭,近代海军将领,福州人。早年入福建船政学堂,1877年留学英国。参加甲午战争,历任统领、总兵、水师提督、海军部副大臣。中华民国成立授海军上将衔,特任海军总长。1921年任福建省长,不久脱离政界居家,致力于慈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病逝,享年九十有四。晚年好吟诗,遗作由萨本森收集,编为《仁春堂吟草》油印本行世。
  1929年春萨镇冰偕同海军陆战队旅长林秉周第一次来秦屿视察,公余邀秦屿名士周梦虞、邹逸、卓坚等人游览太姥山。感岭道崎岖,险阻难登,又见摩霄庵梵宇破旧不堪,毅然以缮葺名山禅院与修路为己任,旋即命摩霄庵住持僧步德负责其事,遗憾的是摩霄庵堂宇修毕,而岭道仅于三伏腰至国兴寺修了一段,计七百多级。
  虽然如此,对名山游览通途已大有改善,世人称为“萨公岭”。萨公岭为太姥山游览区景点之一,又是主要的游山步行道,列入《太姥山导游》。
  1931年夏,秦屿遭受特大台风袭击,海潮暴涨,后岐一带民房被巨浪卷走,周围五里内田园、庐舍均遭淹没,灾情十分严重。萨闻讯后即前来赈灾,并同地方人士研究商定“围堤杜患”规划,经旬日返榕。1932年春萨再次来秦屿,随带美国协和建筑部工程师范(美国人)、副工程师林执西、监工蒋天成、包工王成才等人,实地勘察、设计,全面规划,于同年秋初破土动工,建筑后岐堤段,经过200多人工日夜与浪涛搏斗,至1933年工程告竣。
  1934年5月,秦屿遭到大火灾,约有一半民房化为灰烬。萨为安置受灾无房的贫民,决定在街尾“朱子祠”旧址上,建筑砖混结构的二层四合院楼房一座。院中有水井一口,每四户有公用厨房一间,共居住三十六户农家,号称“萨公乙楼”。嗣后由于该楼房不适应农家住用,陆续迁出。空房后为国民党军营房,1943年10月大刀会入据秦屿,驻军撤逃,于是萨公乙楼被大刀会焚毁。解放后将砖块、铁门拆下,运到城关用作基建。
  1937年至1938年两年续建岭后堤段,此时“七七事变”爆发,来自南洋华侨的募款不继,为了节省人员费用,遴选地方公正人士丁明九监工。丁不负萨的信任,认真负责按设计要求,如期完工,并贴付现金五百元。
  秦屿人民为感萨之恩德,称其堤为“萨公堤”。并以全秦十五境民众名义,由周梦虞撰文,于积石山北麓建立“萨上将建筑碉楼海堤纪念碑”一座作为纪念,碑文题刻“英名留太姥,芳泽沛秦江”。可惜该碑毁于文化大革命中,遗址在今秦屿一小校园内。
  萨公堤总长146米,其中后岐堤段104米,岭后堤段42米,呈“八”字状,内可供船只避风停泊,外可停靠船只,供作码头使用《,福鼎县交通志》所列举秦屿港码头之一的“秦屿码头”,即指此。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绶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