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
唯一号: | 130920020210001447 |
颗粒名称: | 货币沿革及白琳货币使用情况 |
分类号: | F820 |
页数: | 4 |
页码: | 77-80 |
摘要: | 本文描述了货币沿革及白琳货币使用情况明清两代的货币是银元、铜钱兼用,民国时期货币比较混乱,民国13年(1914)确定以银币为中华民国国币,铜元为辅币。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后因法币贬值严重,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铜元。民国37年(1948)又发行金圆券,不到1年,金圆券贬值,又复使用银元、铜元。许多茶商在茶季上市时,发行本茶号钱票作为辅币券,便于向农村零星茶户收购茶青,发放厂内拣茶工人工资。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四套人民币,货币中银元价如何?铜钱有几种?铜元又是什么?人民币如何变迁?白琳曾经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怎样流通与使用各种货币?自古以来,银锭为主要流通货币,以两为单位,常称为银两,亦叫纹银,同时,黄金与铜钱也是重要的货币单位。在白琳,铜钱使用频繁更甚于银两,有的农民终其一生没见过银元或纹银,只见过铜钱。从明朝始,因避朱元璋的名讳,所有的钱币都统称通宝,明朝除了银两为硬通币,还有铜钱。据明史载:“自洪武至正德七年仅四铸”,四铸即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四朝,铸的钱币材料为铜合金,俗称“钱仔”,呈圆形,中央开方孔,双面刻国号与图案。明朝金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按有关史料记载,不同时期金换银、银换铜钱的比率不一定,但大致比率稳定在一两黄金二十两银二千文铜钱。 |
关键词: | 福建 宁德 货币 |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