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霞浦县的国学专修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428
颗粒名称: 民初霞浦县的国学专修馆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民国12年(1923)5月,霞浦县最早的国学专修馆“福宁国学专修馆”在霞浦县城关成立。地址设在霞浦城关北门街(霞浦旧车站的南面)一个姓刘的地主大宅院的大厅里。创办人是霞浦县著名的清末举人黄金爵先生,并由他兼任第一任馆长。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文史资料

内容

民国12年(1923)5月,霞浦县最早的国学专修馆“福宁国学专修馆”在霞浦县城关成立。地址设在霞浦城关北门街(霞浦旧车站的南面)一个姓刘的地主大宅院的大厅里。创办人是霞浦县著名的清末举人黄金爵先生,并由他兼任第一任馆长。
  “福宁国学专修馆”它是当时霞浦县乃至闽东最早成立的公立国学学府。
  “福宁国学专修馆”第一期总共招收140个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班,甲班有学生55人,乙班有学生45人,丙班有学生40人。教师有6人,他们分别是:黄金爵、卓乾裕、郑崇轩、游立诚、张友彤、郑克惠。黄金爵既是首任馆长又是教师,除了黄金爵是霞浦清末著名的举人出身外,其他5个教师皆是清末科举秀才,具有极其丰厚的儒家学养和国学功底。
  福宁国学专修馆所授课程皆是儒家经典。所有学生按入学时的国学基础、知识水平,按甲、乙、丙三个层次编班,三个班在转授国学知识时,略有差别。甲班学生基础最好,所读国学书籍是《四书集注》、《左传》、《礼记》、《古典诗词》等;乙班学生次之,所读国学书籍是《四书正文》、《孝经》、《古文观止》等;丙班学生基础又次之,所学国学书籍是《四书》、《孝经》等。当时的首期学生李汉文、张景翰、卓国柞、王建信、谢荣籓等人,在此毕业后皆成为霞浦县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小学国文教师和品学兼优的政府文职人员。
  “福宁国学专修馆”建立不久,由于学馆里的教师水平较高,品德修养好,深受当地百姓赞扬,所有教师在持教时具有诲人不倦的儒家精神,所有学生亦能专心致志、群学苦练,品学兼优,因此深受社会的好评,到此报名求学者络绎不绝,国学专修馆的各种教务工作也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到了民国13年(1926)年冬季,霞浦发生著名的“北军过境”事件,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福宁国学专修馆成了当时霞浦城关老百姓唯一的避难场所,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当时也成为霞浦城关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中心机构。因为当时在霞浦过境的“北军”是军阀周荫人的部队,周荫人虽是军阀,但对国学比较有兴趣,在北军过境的前些时候,他闻说霞浦城关有一家著名的国学专修馆,就下令士兵先行张贴保护“福宁国学专修馆”的布告,以证明自己具有儒将风范。因此,闻说北军要在霞浦过境时,馆中的教师以及当时霞浦著名乡绅陈克桂先生等地方有识之士,临时集中在福宁国学专修馆里协商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周荫人派人事先张贴的保护“福宁国学专修馆”的布告,可以作为防止“北军”过境,遭踏、残害百姓的“灵符”,可惜此布告只剩下一张,放在国学专修馆里,大家立即把剩下一张的周荫人关于保护、不得侵犯“福宁国学专修馆”的布告,张贴到国学馆的大门口显目地方,此计果然“灵验”,北军过境时,不但没有一个士兵敢迈进福宁国学专修馆一步,而且,大部分过境士兵经过国学专修馆的门前牌匾时,还露出肃然起敬的神色,足见国学具有一定的威慑力量。北军过境时,当时霞浦城关的大部分群众都害怕逃到山里乡下避难,城关所有的店铺几乎都关门停止营业,只剩下“霞浦县维持委员会”的王邦怀先生等人,住在“福宁国学专修馆里”处理北军过境的应急事宜。北军过境时大部分的北军都驻扎在城关县后街的七圣宫一带,因此,霞浦城关七圣宫一带的所有街道巷口,粪便满地,臭不可闻,只剩下“福宁国学专修馆”一小块清净的地方。
  北军过境时,在霞浦城关足足折腾了10天,等他们开拔时,霞浦城关已是一片狼籍。虽然“福宁国学专修馆”没有遭北军过境的破坏,但当时的霞浦社会经济极其脆弱,经此打击后,一蹶不振,福宁国学专修馆刚刚兴办成功,取得较好势头,但也不能继续,只好向社会宣布休学停办,首期140个学生,从此四处分散,为生计奔波。不过这些学生日后皆成为我县国学的热心转播者和儒学的传承人。
  (根据霞浦县政协《文史资料》整理)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

相关人物

蔡起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