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德城乡生计歌(1)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406
颗粒名称:
宁德城乡生计歌(1)
分类号:
I057
页数:
5
页码:
474-478
摘要:
该儿歌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口头形式流传于宁德城乡的民间。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被新的儿歌所取代。迄今时隔半个多世纪,重新挖掘,较为困难。不完整处,望有识者,予以补续。
关键词:
宁德市
城乡
生计歌
内容
日头(太阳)/东边出西边落,
城里傀儡(小孩)矮(会)上学。
学以/文梨(来)文武梨武,
北门后生仔矮拍鼓。(2)
拍以/轻梨轻重梨重,
漳湾作母(妇女)矮织网。(3)
织以/一目大一目嫩(小),
金溪作母栽竽蛋。(4)
栽以/务(有)梨务毛(无)梨毛,
后山作母扒松毛(干枯松针)。(5)
扒梨扒/耨梨耨
六都作母编草包。(6)
草包/编以四个角
濂坑作母捡蛏壳。(7)
蛏壳/捡以尽步快
野麻阆(葚)作母编草鞋。(8)
草鞋/编的胡喳葱,
溪口作母矮载葱。(9)
葱头/矮胶(粘)土,
门下作母矮下土(讨小海)。(10)
下土/胶肚(小腿)落(踩)以深,
郑湾作母掘土丁。(11)
土丁/掘以又买(不)佳,
二都作母矮开蛎。(12)
蛎壳/开呀都是土,
马厝坪作母拖风炉。(13)
连拖至拖/二三下,
较场坪作母学跑马。(14)
连跑至跑/三四轮,
汐头作母爬(划)龙船。(15)
龙船/爬以尽步快,
七都作母矮剥蔗。(16)
剥呀/一堆又一堆,
蚶岐作母烧(焚)火堆。(17)
火堆/烧买(不)着,
下宅园作母矮拍蓆(会织蓆)。(18)
拍呀/一铺又一铺
半山作母焙鸭孵。(19)
孵出/小鸭一群又一群,
西乡作母穿蓝裙。(20)
蓝裙/绣呀都是花,
碗窑作母画碗花。(21)
碗花/画呀一套又一套
礁头作母曝(晒)虾米蚵。(22)
虾米蚵/曝呀又买咸
烟亭作母矮播田(插秧)。(23)
播呀/一连(畦)又一连,
南埕作母矮煮盐。(24)
煮呀/一册(勺)又一册,
嵋屿作母矮做笸(笸,方言音“lià”指簸箕)。(25)
做呀/一对(个)又一对,
盖竹洋作母劈柴对(劈柴片)。(26)
柴对/劈以厚梨厚薄梨薄
南门作母捭(糊)锡箔。(27)
锡箔/捭以一墩(叠)又一墩,
斗帽作母曝鱼鲞。(28)
鱼鲞/曝呀胶(粘)土垢,
田地作母做笠斗,(29)
笠斗/顶上有个蒂,
云淡作母讨蛎奶(藤壶)。(30)
附注
注释: (1)该儿歌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口头形式流传于宁德城乡的民间。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被新的儿歌所取代。迄今时隔半个多世纪,重新挖掘,较为困难。不完整处,望有识者,予以补续。 (2)旧时北门有城隍庙,北门外有三官堂。神事频繁,经常擂鼓。 (3)漳湾靠海,以渔为业。特别是定置网的艋艚船多,用网量大。织孟,就是织网。 (4)金溪村,金涵乡属。传统栽种芋头、种花生等。芋蛋,即芋头。 (5)后山村,城南镇属。离市区较近,该村民砍茅草、耙松树落叶,挑往城关出售,以供应居民烧火做饮用。 (6)六都村,七都镇属。村前海滩上原有咸草(蒉草)。村民编织大小草包出售,用于蒸煮大米草包饭和包装物品。 (7)濂坑村,金涵乡属。该村原有较大滩涂面积,盛产蛏苗和养殖成品蛏制作蛏干。据说,制作蛏干的作坊有曾36家,年产蛏干不下二百担。 (8)野猫葚,今金涵乡属的上兰、下兰二村统称。传原为宁德县衙属下的“驿马站”,方言讹为此音。前人远行,必穿草鞋。故编织草鞋手艺流行。 (9)溪口村,漳湾镇属。传统农业载葱、种蒜。 (10)门下村,漳湾镇属。村前有很好的“下土”埕,讨小海方便。 (11)郑湾,即今漳湾镇属的上塘、下塘二村统称,村前的海滩盛产一种底栖动物——土丁。 (12)二都,即今飞鸾镇属的上村、下村二村统称。历史上以养殖泥蚶闻名遐迩。也养殖蛎、蛏等,多以挖蛎肉出售。 (13)马厝坪,在今蕉城水湟头外的城东路口处。东湖未围前,为东门外的浅滩,堆积很多蛎、蛤之类壳作为烧灰原料,有多家灰炉,供应城关建筑之用。时以木炭作燃料,要用风箱人力去拉动。 (14)较场坪,在南门也叫南较场,址今蕉城三小等地方。清朝,作为武营练兵、跑马之用。 (15)汐头村,今城南镇属古溪村。东湖塘未围前,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时,均有龙舟比赛。 (16)七都村,今七都镇所在地。传统农业种植糖蔗、供榨糖之用。老的糖蔗品种,条小产量高,剥蔗膜是件麻烦事。 (17)蚶岐,城南镇属。没有水田,多为旱地。农民常烧草根作肥料,要焖。 (18)下宅园,在南门外,传统家庭副业有编织岩草蓆出售。 (19)半山村,漳湾镇属,传统产业,孵化小鸭,颇有名气。 (20)西乡。旧指为宁德县西部山区的各个乡村。山高风冽,气候寒冷。民国期间,平原地带的女人已穿洋布裙时,那里的女人仍在穿蓝色的解布裙,且裙裾还绣着花。 (21)碗窑村,飞鸾镇属。传统产业为制陶瓷,以烧碗为主,故名。过去,工艺原始,要人工画碗花上彩釉。 (22)礁头村,飞鸾镇属。以渔为业,尤以捕捞小虾米,烧晒成干品,较为出名。 (23)烟亭村,金涵乡属。耕作水田,插秧是个关键环节。 (24)南埕村,漳湾镇属。传统产业制盐。过去,搞日晒盐,全是靠天吃饭,中途天气突变,就要下锅煮盐卤,熬制成盐。 (25)嵋屿村,洋中镇属。传统产业为编织竹制品,簸箕是其中之一,为农户居家必备之物。 (26)盖竹洋,即今石后乡属上竹洋、下竹洋二村统称。产木材(含薪柴)、毛竹等。传统产业劈柴片,做斗形无蒂斗笠出售。 (27)糊锡箔,是迷信品加工,一种冥钱,部分南门人家庭业。 (28)斗帽村,三都镇属。以渔为业,常把捕捞的鱼剖干,去掉内脏、用盐腌制成鲞。 (29)田地村,洋中镇属。传统产业,竹编斗笠。该村制作宽缘有蒂斗笠。 (30)云淡,八都镇属。在村边海滩石岗上挖蛎肉,讨蛎鱼、蛎蛤、蛎奶等。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