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埕盐民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404
颗粒名称: 南埕盐民泪
分类号: TS364
页数: 3
页码: 467-469
摘要: 食盐是国计民生重要物资,历来由官府专营专卖。宁德县在明嘉靖以前,未列入行盐区,民间食盐,本地自产自销。卤水日晒结晶成盐,颗粒较大,叫大盐;煮卤浓缩成盐,颗粒较小,叫细盐。大盐用于烹调,细盐用腌鱼腌菜。明清时期,多产细盐。盐民以灶为单位编组甲、团、场。盐民被称呼“灶丁”。乾隆十九年知县朱景英写了一篇长诗《灶丁苦》,描述了当时盐民备受官府盐商双重欺凌、剥削的艰苦生活。
关键词: 宁德市 漳湾 食盐

内容

从前,漳湾南埕一带沿海,青山斗姆海岛,农民历来用海水泼沙淋卤,熬盐、晒盐为副业。清乾隆《宁德县志卷四·盐课》有详细记载。
  食盐是国计民生重要物资,历来由官府专营专卖。宁德县在明嘉靖以前,未列入行盐区,民间食盐,本地自产自销。卤水日晒结晶成盐,颗粒较大,叫大盐;煮卤浓缩成盐,颗粒较小,叫细盐。大盐用于烹调,细盐用腌鱼腌菜。明清时期,多产细盐。盐民以灶为单位编组甲、团、场。盐民被称呼“灶丁”。乾隆十九年知县朱景英写了一篇长诗《灶丁苦》,描述了当时盐民备受官府盐商双重欺凌、剥削的艰苦生活。
  民国初年,袁世凯向五国银行团借款,用盐税作担保,产盐行盐区设盐运使和盐务稽核所。宁德县产盐量少质次,被列入禁产。漳湾一带淋卤晒盐,相沿日久。夏秋季节,男壮一人,日晒盐多则百来斤,少则几十斤,收益颇丰。官府虽三令五申,仍禁而不止。
  民国三年福建盐运使刘鸿寿,派兵铲除私人盐坎(晒盐的盐池),群情激愤。南埕盐民与盐兵对抗,几酿成血案。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共产党员曾志,曾领导南埕盐民暴动,捍卫盐民权益。盐兵虽奉令除坎,视南埕为畏途。所以南埕产盐虽明令禁止,实生产不断。但盐民生产总不得安心。
  民国八年,本县绅士林廷伸(林振翰之父),申请盐务稽核所,力陈盐民生计艰难,如禁止晒盐,必断盐民生路。如能垦田济农,转盐民为农耕,实治本良策。得上司准允,拨款围垦济农、福国、利民、裕课四塘,即之后称“五里洋”。林家善举功不可没,漳湾南埕成为沿海主要产粮区。但利用高程海滩晒盐,仍是南埕一大宗副业。
  抗日军兴,物资奇缺。政府允许宁德沿海晒盐,设盐务局、所,管理盐业生产。南埕组织盐民协会自治管理生产,受盐务所监督,并统管产销、仓储、征税。
  盐民每日生产,需经盐务人员到场登记当日淋卤数量,按一定卤盐比,于次日送盐收购记账入仓。官方收购盐价很低,只相当于市场十分之一,而且十日结帐付款一次,盐民为日用生计,常偷偷隐瞒存匿少量盐斤,自行暗市销售。于是便有贩卖私盐者,出没于盐埕间。盐务所则派出盐警缉私。盐民、盐贩、盐警三方像猫鼠一般。如被发现存匿贩卖私盐,轻则没收、罚款,重则刑拘,鞭笞。
  1943年暑假,笔者小学毕业,待考中学。当时,家父供职南埕盐民协会会计,我代父履职,早出晚归中午带饭去南埕盐民协会,登记当日各户入仓盐斤数,十日一统计,计价发钱。
  一日,目睹盐警追捕一盐民存匿私盐者,其情状惊心动魄,终生难忘。
  午间用膳时,忽闻两声枪响,开窗张望,长堤上一盐民拼命奔跑,两盐警紧追不舍,盐警鸣枪,盐民扑倒,被五花大绑押送盐务所。盐务所厅堂,摆一案桌,胖主任端坐正中,盐警四人将盐民按倒在地,胖主任手抓一大把锁匙,敲打桌面,大声咆哮:“打!”两盐警抡起扁担状刑具,狠打盐民臀腿。惨叫声震屋瓦,周边人众闻者撕心裂肺。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骇人的情况,小腿颤栗,丢下饭盒回家跑,六里山路跌跌跄跄,回到家里失声嚎啕。自那日之后,再也不去盐民协会记账了。
  几天以后,我在村里过路亭边,见到同村一族叔,用凳子当扶杖,艰难移步。两后腿大块青紫带红点斑痕。原来那日被毒打的是他。他告诉我说:“那天,我从一盐民手中买到二、三十斤私盐,被盐警发现。被捉后,要我供出盐从何来?我不忍心盐民被刑罚,一问三不知,才被毒打。”那时候我不明白,晒盐、卖盐、买盐,竟然有罪!胖主任、盐警为什么那么狠!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怀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