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95
颗粒名称: “义务工”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456-457
摘要: 我在山区生产队时,恰好修村里的公路。请来金涵水库测量队人员,但路面挖得很宽,因而土方量很大。挖到离村一二公里外时,村干部用锣声和高亢的声音,做马路——下饭啊“还见过七叶一枝花——很珍稀的蛇药。都堆在土堆里了,从公路里侧将土方推到公路下,于是有人想出用耙拖土的办法,就是在耙齿上装木板,(后来回家休息很长一段,其实人比牛力气小得多,因此心中颇能理解炎炎赤日之下,挑土,好像大坝长到三分之二高了,钩子勾住板车(记得就勾在板车的把手上)。此时拖车极吃力“边上打夯的人大声呵斥”几乎将吃奶的力气都用尽。
关键词: 宁德市 金涵乡 “义务工”

内容

我在山区生产队时,恰好修村里的公路。请来金涵水库测量队人员,测好路线,算出土方。不久开工。路有几公里长,基本都是土方,但路面挖得很宽,因而土方量很大。挖到离村一二公里外时,路程远,就要早出工。冬季夜长,极黑的清晨,村干部用锣声和高亢的声音,惊醒全村人,“做马路——下饭啊”。
  年青人好睡,有时惊出汗来。公路穿过一片树林,大部分是柯木,但也有不少其他树种,因此林中生态景观丰富。有一种发荧光的蘑菇,还见过七叶一枝花——很珍稀的蛇药,当时,都堆在土堆里了。从公路里侧将土方推到公路下,只几米的路,用土箕装、再倒,很花工,于是有人想出用耙拖土的办法。就是在耙齿上装木板,前面两人拖,后面一人扶,果然较率高了许多。有一回正拖着,公社里一行人来视察。见此发明,几个干部不吝美言,纷纷评论。但主要领导只点着头说,“细好、细好”,再不多一个字,如当时的最高指示,某某好,某某好一样。“细”,就是耙的方言。当时,连续劳动几个月,其实我已经“过力”(后来回家休息很长一段,力气也没有恢复),将人当牛来用,其实人比牛力气小得多。当时,拖耙极吃力,因此心中颇能理解炎炎赤日之下,农夫的辛劳感觉。
  1974年底或1975年春,又在金涵水库一个来月,拖土,挖土,挑土。拖土用板车,运到大坝上。那时,好像大坝长到三分之二高了,因此要用“爬坡机”,就是用一种土制的缆车。钩子勾住板车(记得就勾在板车的把手上),从木制斜道上拖至坝面。坝面上土是松软的,此时拖车极吃力,边上打夯的人大声呵斥,指东指西,有时挺远的,甚至还要再拉上一、二十米,几乎将吃奶的力气都用尽。下坝时空车,需将轮子脱出板车架外,增大阻力,沿着之字形状的木栈道慢慢下来。我在此曾上下许多次,上下都十分吃力。
  施工劳动的组织管理方式相当复杂,当时我只是成千上万民工中一员,年纪也不大,没有多少记忆。但以我个人经验,工地上的劳动收入,仍然由生产队支出,一是工分,二是现金。现金很少,似乎不足以支付每日伙食,工分则合入年底分配。当年,村里同时修几公里长的公路。大量无产出的工分(群众称“义务工”)加入年终分配,加之生产收益极低,这一年年底,我所在的第二生产队,工分值最低,十分只合七分钱,据说创了全省的记录。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