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龙潭及其周边形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83
颗粒名称:
龙潭及其周边形胜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435-436
摘要:
百丈龙潭,地处蕉城区西北部菰洋村,属金涵乡管辖。这里群山环抱,竹木苍翠,风景绝佳。因为地处宁、罗交界,与罗源县中房镇满盾村毗邻,所以在蕉城和罗源的历代地方志中都有记载。百丈龙潭源自满盾村来,有二溪交汇,一泻而下,如万马奔腾。上下共有三潭层叠,下为横潭,中为师公潭,以龙潭最高。龙潭浑圆凹陷,形如太极,方圆足有二十米。正后方有一巨石,宛如屏风,高约百尺,因形如仙桃,故又称桃石。
关键词:
宁德市
龙潭
概况
内容
百丈龙潭,地处蕉城区西北部菰洋村,属金涵乡管辖。这里群山环抱,竹木苍翠,风景绝佳。因为地处宁、罗交界,与罗源县中房镇满盾村毗邻,所以在蕉城和罗源的历代地方志中都有记载。“百丈龙潭”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卷第三·地理类三·宁德县》:“金溪里……百丈漈龙潭(溉田数十顷)②。”之所以取百丈为名,据明弘治版《八闽通志》:“(龙潭)缘石攀藤而上,约百余丈乃至,因名。”何乔远《闽书》也记载:“(百丈龙潭)潭高百丈,缘崖攀藤,仅到中井。”而记载最为详细的,当属乾隆版《宁德县志》及道光版《罗源县志》,罗源志还附有形胜图,刻划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百丈龙潭源自满盾村来,有二溪交汇,一泻而下,如万马奔腾。上下共有三潭层叠,下为横潭,中为师公潭,以龙潭最高。龙潭浑圆凹陷,形如太极,方圆足有二十米。正后方有一巨石,宛如屏风,高约百尺,因形如仙桃,故又称桃石。水从石峡下注,会经过桃石,直悬冲抵为二,如弥勒挂珠。据说潭水右流至溪,水质浑浊;左流至师公潭,水质清澈。“少雨,则绕瓶腰合抱,淙淙入潭;多雨,则澎湃喷激,从屏顶飞注师公潭。”③师公潭方圆约有四十米,潭上有石,平坦宽阔,“可容万马”。④下潭比师公潭更大,范围“不知几千百丈”⑤上潭险峻不可到,攀藤架梯,只能到达师公潭。两旁石壁横峙,秀挺云霄,“苍然绝无片土。”⑥龙潭飞珠溅玉,一泻而下,水流汇聚于悬崖深处,形成蜿蜒曲折的溪涧。沿着溪涧,随处可见五色斑斓,大小错杂之“龙石”。其形状或浑圆如鹅卵,或突兀似苍鹰,千姿百态,勾人遐想。溪水清澈见底,旧传不产鱼虾、萍藻。而今却盛产螺蛳与黄鳝,味道鲜美。
龙潭对面山势低缓,当地人名曰“龙亭冈”。这里植被茂密,是观赏龙潭风光之最佳地带。旧时每逢丰水季节,站立于龙亭冈正视,对面山顶溪水倾注而下,地动山摇,浑如银河倒泻,白练悬空,瀑布水雾可以飞洒至龙亭冈,溅湿观者衣襟。龙亭冈因建有龙亭而得名。龙亭始建于南宋宝祐时期(1253~1258),由原任宁德主簿的丁大全创建。据乾隆《宁德县志》记载:
“主簿丁大全,因旱,令人以银瓶乞水于百丈龙潭。取之,得瓦瓶归。大全疑之,复造银瓶,躬往投之,又得瓦瓶。大全祝曰:‘龙神有灵,若吾后当显贵,幸示灵异。潭中果露龙爪。”
南宋宝祐六年(1256),丁大全如愿以偿地登上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显职,遂上奏朝廷,封百丈龙为龙王,并建造龙亭于此。岁久圮废。同治九年(1870)大旱,宁德四城乡父老在知县黄国培带领下,莅龙潭祈雨,雨随祷下,立“灵昭昭也”石碑于龙亭旧址。石碑今仍完整保存。2009年5月8日,为发展乡村旅游,恢复历史名胜,金涵乡菰洋百丈村全体村民历经三个多月努力,使龙亭重新恢复落成,为当地的乡村游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