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解除以后的宁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71
颗粒名称: “海禁”解除以后的宁德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407-408
摘要: 清朝初期,郑成功占据厦门、金门、台湾等岛屿,与清廷对抗。清政府为了孤立和瓦解郑氏集团,就在顺治十三年(1656)开始,采取了严禁出海和内迁沿海百姓,派军队驻防的政策,名为“海禁”,想以此让郑氏坐而待毙。康熙掌政,继续实施这项政策。直到雍正七年(1729)才解除“海禁”,使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总之,“海禁”解除以后,所谓“盛世”,只是人们的生活、工作有了宽松环境,“政治文章彬彬盛矣”就办成了许多实事。
关键词: 宁德市 文史资料 “海禁”

内容

清朝初期,郑成功占据厦门、金门、台湾等岛屿,与清廷对抗。清政府为了孤立和瓦解郑氏集团,就在顺治十三年(1656)开始,采取了严禁出海和内迁沿海百姓,派军队驻防的政策,名为“海禁”,想以此让郑氏坐而待毙。康熙掌政,继续实施这项政策。直到雍正七年(1729)才解除“海禁”,使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早在顺治10年,郑成功就驻兵宁德县三都澳,宁德沿海无疑属“海禁”之列。顺治“十八年海禁迁界,滨海居民多流离失业者”(引自《宁德县志》,下同)到康熙44年,宁德沿海仍然是“时海禁甚严,人民坐困”。迨至“海禁”解除以后,进入了“乾隆盛世”,宁德县的状况,才有改变。
  “海禁”解除以后,宁德县人口逐渐回升。早在明嘉靖年间,受“倭寇蹂践之后,继以瘟疫,故户口凋耗”。而乾隆时期的宁德,则是“滋生息,来商贾,通鱼盐,既庶既繁,谓百年不见兵革之故”,人民有了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良好环境。
  “海禁”解除以后,恢复了海上通航,宁德县的茶叶、竹木、油类等,由海上外运,“南连广粤,北抵江浙”。而外地的布匹百货,瓷器粗盐等,也陆续恢复由海路运抵宁德,并引进了海上女神妈祖信仰。“漳泉兴等处无业之民萃二都,以造碗谋食”,这就是“开海禁,通商贸易”的实例。
  “海禁”解除以后,乾隆年间宁德先后围垦东湖、西陂,但由于种种原因,均功亏一篑。乾隆十年、二十二年,先后兴建鹤峰书院、莲峰书院,“育德兴贤,正未有艾”也。世有“盛世修志”之说,乾隆四十五年,“聘鸿儒,征硕彦,搜罗遗籍,博采旧闻,核定而修纂之”,越年,一部40余万字的《宁德县志》告竣,留给后人。
  总之,“海禁”解除以后,所谓“盛世”,只是人们的生活、工作有了宽松环境,“政治文章彬彬盛矣”就办成了许多实事。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