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戚家军的横屿大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59
颗粒名称: 三、戚家军的横屿大捷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380-382
摘要: 按照戚继光讨赏奏疏中比较强调一点的说法,北自福建福宁沿海南至漳泉,初八日早抵章(今写作,即日歼倭于横屿“横屿当时是个离岸将近十里的小岛。(嘉靖四十一年)倭大举犯福建,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官军不敢击。其新至者营牛田。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乘胜至福清。则民国稿本《宁德县志》引《福建通志》记述颇详。倭自屯横屿以来:以为舟师搁浅沙不能逼城。陆兵涉泥五里气必竭。
关键词: 宁德市 明代 戚家军

内容

戚继光(1528—1588),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三十二年(1553)起参与备倭御倭,历调山东、浙江。三十八年,到义乌招募矿工、农民4000余人,精心编练,屡有战功,“戚家军”的名号逐渐传开。浙江“倭患”基本平定后,大量“倭寇”转移到福建,按照戚继光讨赏奏疏中比较强调一点的说法,“北自福建福宁沿海南至漳泉,千里萧条,尽为贼窟”。四十一年,戚由浙入闽。万历本《福宁州志》列出入州日程:八月初一日至州,“初六日渡金垂,初七日入宁德,初八日早抵章(今写作“漳”)湾,师行淖卤中”,即日歼倭于横屿。(乾隆本《宁德县志》所载相同,称“详《戚少保生祠记》”。)
  横屿当时是个离岸将近十里的小岛,岛岸之间隔着大片浅滩,“倭寇”在此盘踞、经营多年。关于横屿战役前后经过,《明史》卷212《戚继光传》如此提及:
  (嘉靖四十一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具体战事,则民国稿本《宁德县志》引《福建通志》记述颇详,试加标点移录如下:
  (李十板、张十一投诚后,戚继光(参见戚继光:《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纪效新书》卷2。))分兵两路,戴冲霄督所部由山铺进,继光自率王如龙等由蓝田渡进。倭自屯横屿以来,建巨屋、围以重城已三年,四面距岸十里,潮来成海,潮退成泥。以为舟师搁浅沙不能逼城;陆兵涉泥五里气必竭,潮至必退,虽至山下,可俯刃也。初七日(与州志所载有一日之差),继光督部将陈大成、吴维忠、陈子銮等兵循漳湾而行。喻曰:“今渡彼岸,潮当复涨,必尽歼贼,而后屯屿中候汐,不然,退无归矣。”众曰:“诺。”于是为鸳鸯阵,负草填泥以进,百步一憩,止齐、数息,遂登岸。贼列阵山麓以待,守巢者甚众。惟(前文作“维”)忠先登其巢;子銮及童子明直冲贼阵;大成沿山背围之,殊血战;王如龙在岸上纵兵夹攻。贼靡,官兵拔重城,俘馘殆尽。捷书初八日至州。
  这里说的“鸳鸯阵”,是戚继光在义乌练兵所创,以12人为基本队列单位,它的队列结构,最前面是手执“挨牌”的伍长,两侧有长牌手、藤牌手各一;跟着是两个狼筅手,守护牌手的后路;随后是四个长枪手,每两个照应前面的一牌一筅;再后是两个短兵手,辅助长枪手伺机进击。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1其中的“狼筅”,即选用南方坚实的老毛竹,将竹端斜削成尖状,留下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鸳鸯阵是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两仪阵)或左中右三小阵(三才阵),比较适合东南沿海的大部队不易展开的地貌特征。从横屿之捷前后的战绩来看,这应该是一种很实用很有效的阵法。
  横屿之战已过去整整四百五十周年了,当地故老依然盛传其事,相关遗迹有宁德城关的继光街、戚公功德祠碑、戚继光公园,漳湾街头的戚公祠、恩泽坛等,不时还举行一些纪念性活动。戚继光入闽抗倭首捷已经成为民众代代相承的集体记忆。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