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厝青靛池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48
颗粒名称: 从周厝青靛池说起
分类号: Q949.4
页数: 2
页码: 355-356
摘要: 清末民初,曾祖父周康清与族人“重湖里”厝人开始引种青靛,制成青靛成品,售往连江马鼻一带,使原来以单一种植甘薯的梅溪周厝的农业经济有了显著的增长。青靛为草本植物,丛生,茎口长叶,叶片厚,边缘有齿状。青靛池的位置,一定要选在地势较高,既能引进活水,又能及时排水的地方。
关键词: 宁德市 草本植物 青靛

内容

清末民初,曾祖父周康清与族人“重湖里”厝人开始引种青靛,制成青靛成品,售往连江马鼻一带,使原来以单一种植甘薯的梅溪周厝的农业经济有了显著的增长。
  青靛为草本植物,丛生,茎口长叶,叶片厚,边缘有齿状。主要种在旱地,每年收割一次,收割后将其放入清水池中沤烂,捞去渣滓,让汁液自然沉淀,然后在池中部的排水孔处拔掉木塞,让上部的清水自然引行流掉,取沉淀后的浓汁装桶出售,成品当时主要用于染布。因时隔久远,制作过程只了解大概。
  青靛池的位置,一定要选在地势较高,既能引进活水,又能及时排水的地方。“重湖里”厝人的池选在“岗头面”、“濑垅湾”两处,现已难寻遗址。曾祖父一家和另两户人的池址在今梅田周厝小学的校址。梅田小学的操场中填埋有一个直径三、四米的三合土大圆池。就是当时伯祖父(曾祖父长子)周洪锦的青靛池,建小学时,砌墙用的沙浆,就是放在这个池中用人工搅拌的。学校建好后,将其填埋作操场。如果当时未被破坏,此池至今应当还是完好而不漏水的。从遗址留下来的池的数量与规模看,曾祖父一家应是当时周厝青靛种植和制作中的翘楚。
  在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农民要开展一些经济生产活动,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除村中有个存心不良者趁黑夜无人时,故意拔掉排水孔木塞,让还没沉淀的靛浆白白流失等缺德行为外,来自外界的干扰有时也会令人头痛,碗由有一富户,在青靛池隔溪对面的地方修坟墓,因忌讳青靛液像脓水,会破坏风水,仗着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且又人多势众,竟毫无道理地强迫周家拆除青靛池。曾祖父等人,拜访六都本家周宇舜举人,举人闻讯很气愤,书写一纸让他们带给对方,责问是池先修,还是墓先修。对方见有武举人出面,才不敢吭声。
  在出售方面,曾祖父又拜访了连江丹阳周姓本家(也是武举人),才得以理顺交易中的各个环节,打开了销售市场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周厝原祠堂大门的左、右挂有两面匾额,均大书“武魁”二字,分别是连江丹阳和本县六都两地周姓本家武举人所送,后在文革中被毁。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绍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