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梅田的壳灰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42
颗粒名称:
梅田的壳灰生产
分类号:
S968.3
页数:
3
页码:
341-343
摘要:
梅田壳灰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郑厝、周厝、王厝等村落沿梅溪古道分布海边,村落近海上纵横交错的港汊有利于海上运输,近海海底下蕴藏着大片自古以来海洋贝类生物死亡后的贝壳沉淀,为壳灰生产提供丰富的贝壳原料。壳灰,顾名思义是用花蛤、泥蚶、海螺等贝类的壳经煅烧而成的。这些远古年代埋藏在大港道海泥深处的贝壳,由人工开掘出来的,俗称“壳仔”。
关键词:
宁德市
梅田村
壳灰
内容
梅田壳灰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郑厝、周厝、王厝等村落沿梅溪古道分布海边,村落近海上纵横交错的港汊有利于海上运输,近海海底下蕴藏着大片自古以来海洋贝类生物死亡后的贝壳沉淀,为壳灰生产提供丰富的贝壳原料。所以,很早的时候,梅溪的郑厝、周厝、王厝等村落都有从事壳灰生产。大约在民国二十年前后,笔者的曾祖父周康清最早与另一户族人开始烧壳灰。早先灰炉建在“上边坂”(注:现在周厝小学下面的海边,现已被育苗室征用),因有人溺水,曾祖父一家的灰炉就迁往“下边坂”(现周厝池塘右闸门处)。
壳灰,顾名思义是用花蛤、泥蚶、海螺等贝类的壳经煅烧而成的。这些远古年代埋藏在大港道海泥深处的贝壳,由人工开掘出来的,俗称“壳仔”。挖壳是一种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人们要撑船到大港对面的滩涂上,用竹竿扦插,探知表土层的深度和下面壳层的厚度,做好标记,待明日挖掘。作业人员常常是凌晨二、三点就驾船去。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下海挖坑,用木锄奋力将壳层表层的海泥挖起抛向远方,必须挖出一个直径约3米的形似倒圆锥体的土坑。由于海泥容易崩塌,所以挖壳者除身强力壮能将泥土抛向远处外,还须有一定技巧。坑挖成后,用木板在土坑边的泥壁上铺三、五级乃至七、八级台阶。从坑底中心部将泥壳一畚箕一畚箕地挖出,一般由三、四人合作,有的挖掘,有的挑壳,顺木板铺成的台阶,运送倒入船舱,一直作业到涨潮时将船划回岸边的“海壳埕”,卸入水中,趁海水慢慢退潮之际,用铁锄掏洗,要洗两遍,待水退尽后,壳上的淤泥即被海洗去并随潮水流走,这时泥污的贝壳就漂洗成“白壳”了。挑壳上岸倒在灰炉边,与木炭(后用煤炭粉)搅拌变成“料壳”。烧壳灰时要先在炉底铺一层木炭,把它烧红,然后往上面加“料壳”,炉高齐胸,底有小孔,下备进风道,最早用人力拉抽两片薄木片做成的风箱,有了电以后,改用鼓风机吹风。待一层的料壳烧差不多时,就往上面添料,一层层往上烧,直到炉满。烧好的灰要凉上一个晚上待冷却后装箩筐(现在改装编织袋)出售。近年来建筑行业改用灰粉,这就需要把烧熟的贝壳,按比例加水浇,搅拌均匀让它自燃(熟化)后,即成灰粉,再过筛,除去杂质,就可装袋出售,这样不但质量纯净,也方便运输。
还有用海蛎壳烧制的,叫“大灰”,是一种高级的灰,专门用于修造大船及一些高档次的建筑装饰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烧壳灰收入曾是梅田各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当时飞鸾邮局的电报业务,几乎全为梅田的烧灰业服务。由曾祖父等人开创的烧壳灰业务,长期以来成为至今仍是周厝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但随着时代变化,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年轻人已经不肯去挖壳了,烧灰由于是一种污染严重又很累的工作,也渐渐后继无人了。
五十年代初期,父亲与叔叔两兄弟拥有一条专门用来运送灰的木船,当社会体制变革的时候,原可以连人带船加入飞鸾“船民工会”,成为后来的运输社船员,但那一代的农民舍不下土地,于是就连船和土地加入农业合作社。五十年代来,我们家那条名叫“粪池鸟”的木船(注:粪池鸟为当地一种小鸟,因常在粪池边吃虫子,故名,其形像喜鹊,体小,尾部两边毛上翘,此船尾部也较上翘,村人以鸟形而名之)。在装好壳灰,准备起航外送时,不料箩筐底部沾水,壳灰燃烧至整条木船。记得当时我一路小跑着跟父亲到海边,看父亲飞快地跳上船,从冒着浓烟的船舱里,拉出衣物、被褥等杂物抛在滩涂上。后来我站在自家大门口,因人小就只看见一柱浓烟升上天空,随着木船化为灰烬,父亲和叔叔只在后来的生产队集体做副业时,为多挣工分偶尔烧过几次壳灰,我更是从来都没有完整地烧过一炉壳灰。
上世纪70年代和一位朋友到蕉城南门桥头下他的一位亲戚家拜访,闲聊中得知这家亲戚也姓周,其先人也烧壳灰,曾经是曾祖父、祖父辈在城关经营壳灰生意的伙伴。谈话中透露点滴上辈人的生活风貌和行商风范,同是烧壳灰的人家,斯人已逝,留得青白在人间。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绍铨
责任者